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414459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5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呼吸内科 2018年8月7日 17:00,概念,胸膜腔 (pleural space) 是位于肺和胸壁 之间的潜在腔隙。 胸液 胸膜腔内的少量液体 正常:1315ml 润滑作用,胸膜腔示意图,胸腔积液: 任何原因使得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多或吸收过少时,均可导致胸液异常积聚,称为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简称胸水)。,胸水的循环机制正常情况下,产生壁层毛细血管的滤过 排出壁层胸膜淋巴管的重吸收(泵) 脏层胸膜对胸水循环的作用较小,胸腔积液的病因,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漏出液 如充血性心衰,上腔静脉受阻 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漏出液 如肝硬化低蛋白血

2、症 胸膜通透性增高渗出液 如胸膜炎症 壁层胸膜淋巴回流障碍渗出液 如肿瘤引起淋巴管阻塞 胸膜损伤血液、乳糜液、脓液 如外伤引起血管、食管或胸导管破裂,临床表现,症状的轻重:取决于积液量和原发疾病 呼吸困难 程度与积液量成正比 胸痛 单侧锐痛,随呼吸、咳嗽加重,放射 伴随症状: 发热、干咳结核性胸膜炎 消瘦胸部恶性肿瘤 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衰表现 肝区疼痛、发热肝脓肿,体征 少量积液 胸膜摩擦音或无明显体征 中大量积液 视:患侧呼吸运动受限,肋间隙饱满 触:语颤减弱或消失,气管、纵膈偏向健侧 叩:积液区叩诊为浊音或实音 听:积液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主要护理问题,1、胸痛 与胸腔穿刺术有关 2、气体

3、交换功能受损 与炎症使呼吸膜增厚有关 3、体温过高 与肺部炎症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胸膜炎、胸腔积液引起 高热、消耗状态有关 5、舒适度改变 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有关。 6、 焦虑 与疾病时间长、病情反复有关,胸痛: 1、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 2、必要时用宽胶 布固定胸壁,以减少胸廓活动幅度减轻疼痛。 改善呼吸功能: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吵闹,以减少氧的消耗。 3、体位:半卧位,利于呼吸,平卧时垫高肩颈部。经常变换体位以减轻肺瘀血,防止肺不张。 4、给氧:根据缺氧程度选择不同的给氧方式。 5、饮食:宜给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耐心喂食、防止呛

4、咳;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 6、按医嘱准确使用抗生素,以消除肺部炎症。,气体交换受损 1、给氧 2、卧床休息以减轻呼吸困难 3、体位:患侧卧位或者半卧位 4、促进呼吸功能: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 5、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并疼胸痛及呼吸困难的程度.体温的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或动脉血气分析的改变。,1).降温: 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化学降温主要指应用退热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减少产热,加速散热,而达到降温的目的。行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并记录。,2).休息: 休息可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的康复。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

5、。同时提供病人合适的环境,如室温适宜、 环境安静、空气流通等。,发热的护理:,1)指导并帮助病人在进餐之前获得休息的机会,以便有充分的精力进餐。 2)就餐时限制液体的入量,以免胃部过度扩张;同样在饭前和饭后1小时避免摄取液体。 3)鼓励家属携带病人特别喜好的家庭制做的食品。 4)避免饮咖啡(会降低食欲)和碳酸盐饮料(导致饱胀感)。 5)限制过量活动,活动量以能增加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作用,以增加食欲为宜,建议患者少食,营养失调的护理:,健康教育,1).促使治疗方案的有效执行: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本病的特点及目前的病情 2).休息与活动: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3

6、).加强营养: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加强营养为胸腔积液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合理调配饮食,进高能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出院指导,1.活动与休息 1)出院后短时间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尽量减少出入公共场所的次数,以免因抵抗力低下而诱发感染 2)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进行放松训练,防止睡眠规律紊乱,每日睡眠不少于8小时 2.正确用药 1)请严格按医生规定的时间、给药途径、方法用药,若有特殊注意事项,出院前医师会及时向您交待。 2)用药物若有异常反应请及时就诊。,3.饮食与营养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加强营养的摄入,忌烟、酒。 2)注意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搭配,必要时请咨询营养师或医师。 3)进餐时,室内应整洁,空气清新,食具清洁,食物的调制要注意色、香、味。用餐提倡分餐制。 4)保持口腔卫生,饭后要漱口,必要时治疗,口腔或牙齿疾病。 4.自我保健与复查 1)疾病恢复期应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健康。身体状况允许时,可适当散步或遵医嘱逐步加大活动量。 2)康复出院后,应听从医师的指导,定期复查。若有不适,应引起重视,及时就诊。,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