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高中政治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414438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市高中政治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中政治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中政治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中政治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中政治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高中政治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市高中政治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标要求】阐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能用实例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能力目标: 1、从材料视频中提取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2、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生活在汉族地区,受到实

2、际情况和生活阅历所限,对少数民族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知之甚少。本课理论性强,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理解本课内容有一定难度。【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教学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整理资料,设计制作课件。学生预习本课,搜集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状况及风俗习惯等具体资料。【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时政播评 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五个自治区的名称是什么?(西藏、内蒙古、广西

3、、宁夏、新疆)那么这些地方与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 第七课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展示学习目标。 围绕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 核心问题一: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问题二: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围绕“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生活动:阅读自主探究(P76-77) 导学问题:含义(重点)?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 学生逐一回答,朗读。民族区域自治相关概念文字不多,但是内涵很丰富。继续深入解析。 继续分步设疑,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讨论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 民族区域

4、自治就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吗? 是不是所有有少数民族的地方都实行自治呢?为什么?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1272个民族乡(镇),这些民族乡(镇)都是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吗? 自治机关与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有什么不同?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是自治机关吗? 拓展延伸:联系学过的“一国两制”内容,比较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异同。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解析。(1)含义(重点)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概念解析: 前提:国家的统一。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范围:少

5、数民族聚居地方。不是少数民族居住地。 核心:是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1个自治县(旗)。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已占全国总面积的6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陕西省没有自治州和自治县。 拓展阅读:你知道吗?民族自治之最。 拓展阅读:民族自治地方的三种类型 (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享有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学生活动:思考西藏自治区政府与陕西省政府区别联系,进而突

6、出其双重性地位。(4)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含义:自治机关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主要自治权: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具体事例体现了什么自治权? 第一,立法自治权 事例:据统计,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220件地方性法规和单性条例。其中包括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对外国人来藏登山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信访条例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决定关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活动的决议等 第二,变通执行权 事例: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还将“藏

7、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西藏自治区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少5小时;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从西藏少数民族历史婚俗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施行的变通条例,将婚姻法规定的男女法定婚姻分别降低两岁,并规定对执行变通条例之前已经形成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婚姻关系,凡不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者,准以维持。 第三,经济自治权 事例:在税收方面,全国只有西藏一直执行比全国低3个百分点的税收优惠政策,而且对农牧民一直免收各种税费;在金融方面,西藏一直实行比全国低两个百分点的优惠贷款利率和低保险费率政策。 第四

8、,文化管理自治权 事例:对农牧民实行免费医疗,农牧民子女上学实行免费吃住等政策。 第五,其他自治权 事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招收人员时,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并且可以从农村和牧区少数民族人口中招收。 过渡:以上我们探究认识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那么为什么在解决民族问题上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呢?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材料思考归纳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客观必然性。 展示课件材料-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中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特别是近100多年来,面对着外敌的入侵,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各族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如:西

9、藏人民抗英抗日武装回民支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各民族人民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关系。同时,统一成为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也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都为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师提出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自主思考、归纳展示探究成果。 教师归纳解析。 2、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必然选择: 历史特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现实情况 a、“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 b、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10、政治基础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客观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个必然选择,那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底好不好?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A、西藏农奴制;B、西藏发展成就展。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完成五个自治区名称标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教师根据各组讨论发言内容,灵活处理,引领学生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现实意义(显著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

11、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教师引导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那么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学生如何对待这一制度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实行它是由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显示出了不比的优越性,成为了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学生要通过学习理解和拥护它,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的历史使命。 课堂练习:略 本课小结:本节学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和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有重要意义。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