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7年高考化学考前演练卷(三)(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412802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7年高考化学考前演练卷(三)(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2017年高考化学考前演练卷(三)(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2017年高考化学考前演练卷(三)(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2017年高考化学考前演练卷(三)(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2017年高考化学考前演练卷(三)(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7年高考化学考前演练卷(三)(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7年高考化学考前演练卷(三)(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2017年高考化学考前演练卷(三)(含解析)1.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B.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D.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答案】C2.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B. 分子式为C2H6O2且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乙酸C. 油脂和纤维素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D. 甲烷、苯、乙醇、乙酸和

2、酯类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答案】D【解析】A、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含有碳碳双键,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利用溴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属于萃取,因此原理不同,故错误;B、C2H4O2可以是CH3COOH,也可以是HCOOCH3,羧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酯在NaOH溶液发生水解,故错误;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D、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苯和液溴在铁作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酯类发生水解,即取代反应,故正确。3.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利用图甲装置,可快速制取

3、氨气B. 利用图乙装置,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CH3CH2OH和CH3COOC2H5混合液C. 利用图丙装置,可制取乙烯并验证其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D. 利用图丁装置,可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答案】C【解析】A.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浓氨水受热发生分解生成氨气,所以利用图甲装置可快速制取氨气,所以A是正确的;B. 乙醇易溶于水,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所以可以利用图乙装置,乙醇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CH3CH2OH和CH3COOC2H5混合液,B正确;C.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到170时发生反应,生成乙烯,但是如果加热到140,生成的是乙

4、醚。图丙装置中缺少温度计控制反应温度,C不正确;D. 浓硫酸可使蔗糖脱水碳化,这个过程放出大量的热,碳被浓硫酸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浓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可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所以利用图丁装置,可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D正确。4. 有机物(CH3)2CHCH2CH3的二氯代物有A. 9种 B. 10种 C. 11种 D. 12种【答案】B点睛:分析有机物的二氯代物的数目时,先用对称分析法,找出相同的碳原子,再分析每种碳原子上所连的氢原子数,然后用定位法,先固定一个位置,然后看第二位置的可能情况,依次分析,防止重复和遗漏。5.

5、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且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已知X和W能形成最最简单的有机物,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X能分别与Y、W形成化合物,且其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B. W有多种同素异形体,且均具有高熔点、高沸点的性质C. X的离子半径一定小于与Y同族的短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D. Y、Z与X的常见稳定液态氧化物反应的剧烈程度Y大于Z【答案】D【解析】【解析】X与W能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则X为H元素,W为碳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Y为Na、Z为Mg元素。A.X能分别与Y、W形成化合物,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NaH、烃类,分别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含

6、有的化学键类型不同,A项错误;B.碳的同素异形体中C60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B项错误;C.H-的离子半径大于Li+,C项错误;D金属性NaMg,钠与水反应较为剧烈,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明确元素周期表结构为解答关键,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甲烷,X与W能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H元素,W为C元素,Y为Na元素、Z为Mg元素,结合对应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6. 室温时,将0.10mol/L NaOH溶液滴入20.00mL未知浓度的某一元酸HA溶液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下

7、图。当V(NaOH)=20.00 mL,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一元酸溶液浓度为0.10 molL-1B. a、b、c点的水溶液导电性依次增强C. 室温时,HA的电离常数Kal10-5D. a点和c点所示溶液中H2O的电离程度相同【答案】C【解析】A、根据信息,当V(NaOH)=20mL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NaOHHA=NaAH2O,因此c(HA)=0.1molL1,故说法正确;B、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以及所带电荷数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荷数越多,导电能力越大,根据起点HA的pH=2,说明HA为弱酸,a点溶质为NaA和HA,HA物质的量较多,b点时溶质NaA和

8、HA,NaA较多,c点时溶质为NaA和NaOH,都是强电解质,因此导电能力cba,故说法正确;C、HA HA,电离产生的c(H)=c(A)=102molL1,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微弱,即c(HA)约为0.1molL1,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c(H)c(A)/c(HA)=102102/0.1=103,故说法错误;D、a点对应的pH=3,即溶液中c(H)=103molL1,c点时pH=11,溶液中c(OH)=103molL1,两点对水的电离抑制能力相同,故说法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电离平衡常数、影响水电离的因素等知识,试题相对简单,但需要认真审题;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过程,且微弱,影响

9、弱电解质电离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同离子效应、反应等。7. 3-可将气态废弃物中的硫化氢转化为了利用的硫,自身还原为4-。工业上常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解装置,通电电解,然后通入H2S加以处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4- -e-= 3-B. 电解时阴极反应式为2HCO3-+2e-=H2+2CO32-C. 当电解过程中有22.4L标准状况下的H2生成时,溶液中有32gS析出(溶解忽略不计)D. 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K4 与KHCO3【答案】D【解析】A、电解的目的是4转化成3,阳极是失电子,化合价升高,4e= Fe(CN)63,故说法正确;B、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HCO3

10、电离产生H放电,即电极反应式为HCO32e=H22CO32,故说法正确;C、电解后通入H2S,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3H2S2CO32=24S2HCO3,因此有H22CO32S,产生1molH2,有1molS的产生,因此产生22.4LH2时,溶液中有22.4/22.4molS,即32gS,故说法正确;D、根据选项C,23H2S2CO32=24S2HCO3,K4与KHCO3不需要补充,故说法错误。8. 汽车尾气中排放的NOx和CO污染环境,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x和CO的排放。已知:2CO(g)O2(g) 2CO2(g) H566.0 kJmol1N2(g)O2(g)

11、 2NO(g) H+180.5 k Jmol12NO(g)O2(g) 2NO2(g) H116.5 k Jmol1回答下列问题:(1)CO的燃烧热为_。若1 mol N2(g)、1 mol O2(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946 kJ、498 kJ的能量,则1 mol NO(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kJ。(2)CO将NO2还原为单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3)为了模拟反应2NO(g)2CO(g) N2(g)2CO2(g)在催化转化器内的工作情况,控制一定条件,让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用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NO和CO的浓度如下表:时间/s012345c(NO)/(10-

12、4mol/L)10.04.502.501.501.001.00c(CO)/(10-3mol/L)3.603.052.282.752.702.70前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2n(CO2)n(N2)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C气体密度不变 D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当NO与CO浓度相等时,体系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_ ,图中压强(p1,p2、p3)的大小顺序为_ 。【答案】 (1). 283KJ/mol (2). 631.75 (3). 2NO2(g

13、)+4CO(g)=N2(g)+4CO(g) H=-1196KJ/mol (4). 1.87510-4mol/(Ls) (5). 5000(或5000L/mol) (6). BD (7). 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或正反应放热,温度越高,越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NO的平衡转化率越小) (8). p1p2p3【解析】(1)由2CO(g)O2(g) 2CO2(g) H566.0 kJmol1可知, 2molCO完全燃烧放出566.0 kJ的热量,所以1molCO完全燃烧放出283kJ的热量,所以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若1 mol N2(g)、1 mol

14、 O2(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946 kJ、498 kJ的能量,设1 mol NO(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x,由N2(g)O2(g) 2NO(g) H946k +498k -2x=+180.5,解之得x=631.75,所以1 mol NO(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631.75kJ。(2)由2CO(g)O2(g) 2CO2(g) H566.0 kJmol1,N2(g)O2(g) 2NO(g) H=+180.5kJ/mol,2NO(g)O2(g) 2NO2(g) H116.5 k Jmol1,2-可得:2NO2(g)+4CO(g)=N2(g)+4CO(g

15、) H=(566.0 kJmol1)-(+180.5kJ/mol)-( 116.5 k Jmol1)=-1196KJ/mol ,所以CO将NO2还原为单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2(g)+4CO(g)=N2(g)+4CO(g) H=-1196KJ/mol。(3)由表中数据可知,前2 s内,NO的变化量为(10.0-2.50)=7.50mol/L,由N原子守恒可得N2的变化量为3.75mol/L,所以前2 s内平均反应速率v(N2)1.87510-4mol/(Ls),此温度下,反应在第4s达平衡状态 ,各组分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NO)=1.00mol/L、c(CO)=2.70mol/L、c()=4.5mol/L、c()=9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