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邛崃市高埂中学五年办学规划(2013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2013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我们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办学方针,紧紧抓住成都教育均衡化、国际化、现代化的机遇,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来规划学校发展方向,树立“以人为本,切时如需,合育共美,让普通学生能有最大进步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常规立校,课改促教,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进一步追求学校管理的高效和教育教学的高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打造学校品牌,进一步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断增强学校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实现学校的良性发展一、校情分析高埂中学始建于 1958 年,原址坐落在邛崃市高埂镇白鹤村一教堂内,称邛崃县第三初级中学校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迁入现高埂村1966 年停办,1973 年复办,始创高中,学校更名为太平中学八十年代初更名为高埂中学,是成都市唯一一所地处村民委员会所在地的农村高完中1996 年,学校挂牌成为“四川省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校”,2001 年创建 “成都市示范性高中”,2003 年被命名为“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
此外,学校还先后被命名为“成都2市校本教研基地校”“成都市课改样本学校”“成都市校长练兵基地学校”“四川省绿色学校”“国家级课题实验学校”学校被腾讯等网站誉为“成都市最牛的农村中学”2013 年学校正式加入“全球中学联盟”近年来,学校抓住高中扩招和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机遇,克服“区域、生源、师资”三大劣势,实现了办学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的同步增长学校现有学生 2670 人,教学班 49 个,教职工 225 名二、五年总体目标邛崃市委、政府提出了“一点两翼”的教育发展构想,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翼”,我们本着自加压力,高位求进的思想来制定学校五年发展总体目标即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课改新途径,以现代办学理念引领学校高效有序的发展,完善管理机制,创造有特色的制度文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校本教育科研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尝试国际化开放办学,着力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把学校办成一所管理规范、设施先进、环境优美、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优质高中力争在 2013--2014 年创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力争在 2016--2018 年创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三、分类计划(一)学校管理3达成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创新管理机制通过实施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以人为本,有序管理;主动发展,科学管理的年度发展目标,培养一支思想过硬,理念新颖,工作踏实,结构相对合理的干部教师队伍,逐步形成校长全面负责,各部门分工合作,有序、有效的管理机制年度实施计划:2013年 1月—— 2013年 12月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班子成员树立全局、合作、服务、责任和榜样意识以及超前意识、到位意识和科学创新意识,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人格熏陶人,以实际行动带动人,形成一个“理论学习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工作实绩好”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办事效率2、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落到实处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搞好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真正体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充分发展43、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作用。
4、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研究先于决策,服务大于领导,协调多于控制,观念重于方法,环境优于制度”的管理理念,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形成以“落实目标责任”为核心,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科学、民主、高效、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科学高效的岗位目标管理办法;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坚持以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2014年 1月—— 2014年 12月1、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得到落实2、学校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高效运转3、建立起更为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使学校管理符合实际,运行规范4、力争在 2013--2014 年创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5年 1月—— 2015年 12月1、形成教育质量优良,管理水平高且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现代化教育初具规模52、将学校打造成一所教育教学有特色,校园面貌有显著改变,学生具备一定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声誉好的学校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⑴、营造“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教育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
⑵、营造“文明、和谐、拼搏、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⑶、营造“博爱、民主、严谨、合作”的教师工作氛围⑷、营造“乐学、自主、活泼、奋进”的学生学习气氛⑸、倡导“重德、笃学、砺志、报国”的校园精神⑹、注重内奠基础,外树形象,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的特色品牌2016年 1月—— 2016年 12月1、把教研组、备课组建成“学习型团队”2、对校园网平台进行开发,使之更适应教师建立知识共享平台,方便教师学习3、进一步完善学校考核与评价体制4、对学校的办学理论体系进行全面梳理,提炼出符合时代特点,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着眼学生发展,合符教育规律的教育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1、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寻找学校的特长优势,形成特色,以特色促发展62、建立行之有效的宣传机制3、完善以责定岗、以岗定酬、多劳多得、优劳多酬的分配机制4、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二)师资队伍达成目标:建成一支师德高尚、学养深厚、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形成学习型团队,整体提高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技术职称层次各个学科培养一批教学与科研骨干,打造学科领军人物,引领教师团队向高位发展,各教研组教研水平在邛崃市甚至成都市处于领先水平。
五年内每个学科各自开发有 2 本或以上的校本教材年度实施计划:2013年 1月—— 2013年 12月1、加强学习,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师德形象工程” ,规范师德行为,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初见成效2、深入开展“青年教师素质登高工程”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健全青年教师带教培养制度,对青年教师争取实现“一年入格,三年胜任,五年骨干”目标 3、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学案教学、微型课题研究和各种课型为主的赛课练兵活动组织全校教师的研课、磨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各教研组教研水平达到邛崃市领7先水平4、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省、市”培训,充分利用“金邛对接” , “石室教育集团学校”等平台,积极组织教师外出教研、学习、提升2014年 1月—— 2014年 12月1、逐步形成阶段式骨干教师的培养模式,形成相关奖励机制, 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展校内名师工程,进行名师的推荐、评选及签订相关责任书,提高教师的责任心,积极性2、建立立体的、全方位的、多元的校本研修保障机制中青年教师完成和完善校本课程3、整体规划学校教师专项培训,每学期定期组织学习专项培训内容以心理教育知识、人文知识、学科知识、教学管理为主。
充分利用“金邛对接” , “石室教育集团学校”等平台,继续组织教师外出教研、学习、提升4、各教研组教研水平达到成都市区市县中等偏上水准2015年 1月—— 2015年 12月1、 学校各主要学科有师德修养好、理论素质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在市内有一定影响的名师2、培养一批师德优良、业务素质精湛、勇挑重担的骨干教师和特色教师,初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3、各组教研水平达到邛崃市领先水平,在成都市区市县中8达到较高的水准2016年 1月—— 2016年 12月1、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优化教师结构,建立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构筑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结构3、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校本培训,创建学习型团队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1、建立名师培养推出机制,实施名师工程,组建老中青教师参加的名师梯队2、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鼓励教师进行更高级别的进修3、要求教师将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形成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三)德育工作达成目标坚持“切时如需,合育共美,让普通学生能有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办学理念,强化全方位德育思想,形成合力,加强针对性、时效性,初步形成良好的德育工作网络和机制,把学生培养成品行端正,身心和谐,行为规范,基础扎实,有创新意识的新时期合格中学生。
年度实施计划:2013年 1月—— 2013年 12月91、健全机构以建和谐校园为理念,建立以德育办、年级组、班主任为主线的三级德育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各级德育工作小组,研究和指导学校德育工作,初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建立班主任工作的评比、考核、激励机制,发挥团队组织功能,健全少先队、学生团组织2、坚持“ 全封闭式管理”,以“做人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情操为核心,“五育”并重,培养“四有新人”3、心理以心理室为基础,开办班主任对学生心理方法的讲座,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逐步发挥心理的功能2014年 1月—— 2014年 12月1、榜样激励以《高埂中学学生一日常规》为重点,以文明示范班创建为抓手,树立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形成示范群体效应,使行为规范工作逐步提高2、载体创新坚持开展主题德育、综合实践课和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注重过程,点面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各要素在活动中得到互动融合,并内化为自身品德修养的一部份,逐步实现良好道德修养的自我构建,鼓励学生和班集体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103、课题引导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和研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学习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理论,撰写班主任工作小论文,筹备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和班主任工作论文的收集、评比工作。
2015年 1月—— 2015年 12月1、行为内化继续强化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由养成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参与学校管理和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校风2、形成网络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形成稳定的、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乐于奉献的德育工作队伍,在全校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氛围3、构建特色在学校文明班评比的基础上,形成一批有班级特色的良好班级集体,校文明班达到 9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行规教育形成学校特色,有力促进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2016年 1月—— 2016年 12月1、提出“ 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的工作要求:学校一切工作都努力体现育人意志,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所有教职员工均参与学校德育管理,让全校教师形成合力;一切物化环境都体现情景育人的熏陶作用11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和全体教师的作用,实现全员育人,努力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使之成为健康合格的社会人3、加强学校团委、学生会工作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的作用,办好校报《河滩地》,建立团委、学生会工作网页(网站),完善各种设施及其职能,提高学生工作的品位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1、提高德育工作的总体水平。
政教、团委等部门根据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每学年组织开展全校性的大型活动;坚持办好“师生风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