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长丰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模拟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352075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长丰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模拟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长丰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模拟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长丰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模拟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长丰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模拟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长丰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模拟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长丰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模拟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长丰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模拟卷(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长丰县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化学期末模拟卷1. 下列物质中,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A. KOH B. Br2 C. MgCl2 D. H2S【答案】A【解析】考查化学键的判断。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所以A中含有离子键核极性键,B中含有非极性键,C中含有离子键,D中含有极性键,答案选A。2. 下列各组大小关系比较中错误的( )A.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 酸性:H2CO3HClOC. 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 D. 结合OH- 的能力:NH4+Al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Na2CO

2、3稳定,受热不分解,而NaHCO3不稳定,加热发生分解反应,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正确;B碳酸和次氯酸都是弱酸,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还弱,所以酸性:H2CO3HClO,正确;C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物质的浓度越大,氧化性就越强,所以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正确;DAl3+可以与NH3H2O发生反应:Al3+3NH3H2O=Al(OH)3+3NH4+,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强碱制取弱碱,说明结合OH- 的能力:NH4+Se,所以H2S的还原性比H2Se的弱,错误;DLi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Ba最外层有2个电子,但是金属的活动性:BaLi,错误。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的关

3、系的知识。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B. 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C. 第IA族元素与第VIIA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D. 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从自然界中发现的,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金属性越弱,越难失去电子,A项错误;B、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B项正确;C、HCl属于共价化合物,C项错误;D、具有放射性的超铀元素大部分属于人造元素,D项错误;答案选B。考点:考查元素递变性7.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发

4、展等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补充土壤中的钾元素,可在田间焚烧秸秆B. 煤经过气化、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变为清洁燃料C. 聚乙烯、聚氯乙烯均可作包装材料,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D. 在食品包装时放入盛有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答案】D【解析】A直接在田间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同时也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虽然草木灰中含有少量的钾肥,但是得不偿失,所以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故A错误;B通过煤经过气化、液化等化学变化可转变为清洁燃料,故B错误;C聚乙烯、聚氯乙烯均可作包装材料,但造成白色污染,故C错误;D铁粉有还原性,在食品包装时放入盛有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品氧化

5、变质,故D正确,答案为D。8. 乙烯利(C2H6ClO3P)能释放出乙烯从而促进果实成熟,可由环氧乙烷()和PCl3为原料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烯、乙烯利均属于烃B.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2H4C. 环氧乙烷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D. PCl3的电子式为:【答案】C【解析】【详解】A. 仅由碳氢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烃,乙烯属于烃,乙烯利还含有O、P、Cl三种元素,不是烃,A错误;B.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CH2=CH2,C2H4表示乙烯的分子式,B错误;C. 环氧乙烷与乙醛的分子式均是C2H4O,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误;D. PCl3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电子式

6、为,D错误。答案选C。9. 缬氨霉素(valinomycin)是一种脂溶性的抗生素,是由12个分子组成的环状化合物,它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缬氨霉素是一种蛋白质B. 缬氨霉素完全水解可得到四种氨基酸C. 缬氨霉素完全水解后的产物中有三种产物互为同系物D. 缬氨霉素完全水解,其中一种产物与甘油醛()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D【解析】【详解】A、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氨基、羧基和肽键,而缬氨霉素是由12个分子组成的环状化合物,不是蛋白质,A错误;B缬氨霉素发生水解产物有三种、和,且只有是氨基酸,B错误:C只有两种物质,即和互为同系物,C错误;D与甘油醛()的

7、分子式相同,均是C3H6O3,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答案选D。10. NO2、O2、熔融盐NaNO3组成的燃料电池如图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I极为正极,石墨II极为负极B. Y的化学式可能为NOC. 石墨I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2+NO3eN2O5D. 石墨II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燃料电池中通氧气的为正极,通燃料的为负极,则石墨I极为负极,石墨II极为正极,A错误;B、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化合价升高,所以Y的化学式为N2O5,B错误;C、负极上NO2失电子生成N2O5,则石墨

8、I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2+NO3eN2O5,C正确;D、石墨II极为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D错误;故选C考点:考查了燃料电池,注意正负极的判断、由化合价的变化推测电极产物等11. 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 )A. 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钠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 在MgCl2与AlCl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氨水,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C. 硫酸和硅酸钠溶液反应出现白色沉淀,判断硫与硅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D. Br2与I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答案】B【解析】【详解】A、钠与冷水比镁与冷水反应剧烈,因此钠的金属性强于镁,A正确;B、在MgCl2与A

9、lCl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氨水,均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错误;C、硫酸和硅酸钠溶液反应出现白色沉淀,证明硫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所以能判断硫与硅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C正确;D、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因此可以利用Br2与I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D正确;答案选B。12. 现将2mol气体A与1mol气体B充入一个体积不变的容器内,发生反应:2A+BC+3D+4E,达到平衡后气体A的浓度减少一半,发现少量液滴生成,在相同的温度下测得反应前后压强分别为6.06106Pa和8.08106Pa,又测得反应共放出热量QkJ,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压强一定增大B. 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加入1molA和0.5molB,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C.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A(g)+B(g)C(g)+3D(l)+4E(g)H=QkJ/molD. 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自发进行【答案】D【解析】【详解】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气体总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反应后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一半,说明A的物质的量减小一半,即有1molA反应,则有0.5molB反应,生成0.5molC、1.5molD、2molD。A该反应中放出热量,则正反应是

11、放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增大,则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之和增大,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则压强不一定增大,A错误;B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加入1molA和0.5molB,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B错误;C有1molA反应放出QkJ热量,则2molA完全反应放出2QkJ热量,且反应前后压强之比为3:4,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E应该是液体,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A(g)+B(g)C(g)+3D(g)+4E(l)H=-2QkJ/mol,C错误;D该反应的焓变小于0,熵变大于0,则G=H-TS0,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自发进行,D正确;

12、答案选D。【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化学平衡计算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明确该反应中反应热、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变化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C。13.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 3C(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A的浓度不再变化C.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 C的质量不再变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容器的容积固定,则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故A选;BA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平衡,故B不选;C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