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经典错因正解汇总: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734293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经典错因正解汇总: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经典错因正解汇总: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经典错因正解汇总: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经典错因正解汇总: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经典错因正解汇总: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经典错因正解汇总: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经典错因正解汇总: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集合与 常用逻辑用语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一、知识导学1.集合: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2.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3.子集:如果集合 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若 则 ),则称AaB集合 A 为集合 B 的子集,记为 A B 或 B A;如果 A B,并且 A B,这时集合 A 称为集合 B 的真子集,记为 A B 或 B A.4.集合的相等:如果集合 A、B 同时满足 A B、B A,则 A=B.5.补集:设 A S,由 S 中不属于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 S 的子集 A 的补集,记为

2、.Cs6.全集:如果集合 S 包含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 S 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记作 U.7.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 A 且属于 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 A 与 B 的交集,记作 A B.8.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者属于 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 A 与 B 的并集,记作 A B.9.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 .10.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11.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12.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Venn 图).13.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记作 N,正整数集记作 N+或 N ,整数集记作

3、 Z,有理数集记作 Q,实*数集记作 R. 二、疑难知识1.符号 , , , ,=,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其中“ ”包括“ ”和“=”两种情况,同样“ ”包括“ ”和“=”两种情况.符号 , 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要注意两类不同符号的区别.2.在判断给定对象能否构成集合时,特别要注意它的“确定性”,在表示一个集合时,要特别注意它的“互异性”、“无序性”.3.在集合运算中必须注意组成集合的元素应具备的性质.4.对由条件给出的集合要明白它所表示的意义,即元素指什么,是什么范围用集合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时,要注意分辨是交集还是并集,结合数轴或文氏图的直观性帮助思维判断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但因为不好用文氏图形表示,容易被忽视,如在关系式 中,B= 易漏掉的情况.5.若集合中的元素是用坐标形式表示的,要注意满足条件的点构成的图形是什么,用数形结合法解之.6.若集合中含有参数,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讨论时既不重复又不遗漏.7.在集合运算过程中要借助数轴、直角坐标平面、Venn 图等将有关集合直观地表示出来.8.要注意集合与方程、函数、不等式、三角、几何等知识的密切联系与综合使用. 9.含有 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个数为: ,所有真子集个数为: -1 n2n2三、经典例题例 1 已知集合 M=y|y =x21,xR,N=y| y =x1,xR,则 MN=( )A(0,1),(1,

5、2) B(0,1),(1,2)Cy|y=1,或 y=2 Dy|y1错解:求 MN 及解方程组 得 或 选 B12xy0y21错因:在集合概念的理解上,仅注意了构成集合元素的共同属性,而忽视了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事实上 M、N 的元素是数而不是实数对( x,y),因此 M、N 是数集而不是点集,M、N 分别表示函数 y=x21(xR), y=x1(xR)的值域,求 MN 即求两函数值域的交集正解:M= y|y=x21,xR= y|y1, N=y|y=x1,xR=y|yRMN= y|y1y|(yR)= y|y1, 应选 D注: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 x|y=x21、

6、y|y=x21, xR、(x,y)|y=x21, xR,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例 2 已知 A=x|x2 3x2=0,B= x|ax2=0且 AB=A,求实数 a 组成的集合 C错解:由 x23 x2=0 得 x=1 或 2当 x=1 时, a=2, 当 x=2 时,a=1错因:上述解答只注意了 B 为非空集合,实际上,B= 时,仍满足 AB=A.当 a=0 时,B= ,符合题设,应补上,故正确答案为 C=0,1,2正解:AB=A B A 又 A=x|x2 3x2=0=1,2B= 或 C=0,1 ,221或例 3已知 m A,n B, 且集合 A= ,B= ,又 C=Zax,2| Zax,12|,

7、则有: ( )Zax,14|A m+n A B. m+n B C.m+n C D. m+n 不属于 A,B,C 中任意一个错解: m A, m=2a,a ,同理 n=2a+1,a Z, m+n=4a+1,故选 C错因是上述解法缩小了 m+n 的取值范围.正解: m A, 设 m=2a1,a1 Z, 又 n , n=2a2+1,a2 Z , m+n=2(a1+a2)+1,而 a1+a2 Z , m+n B, 故选 B.例 4 已知集合 A=x|x23x100,集合 B=x|p1x2p1若 B A,求实数 p 的取值范围错解:由 x23x 100 得2x5欲使 B A,只须 351pp p 的取值

8、范围是3p3.错因:上述解答忽略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一结论,即 B= 时,符合题设 正解:当 B 时,即 p12p1 p2.由 B A 得:2p1 且 2p15.由3p3. 2p3当 B= 时,即 p12p1 p2.由、得:p3.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 AB= 、AB= ,A B 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例 5 已知集合 A=a,ab,a2b,B=a,ac,ac 2若 A=B,求 c 的值分析:要解决 c 的求值问题,关键是要有方程的数学思想,此题应根据相等的两个集合元素完全相同及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建立关系式

9、 解: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若 ab=ac 且 a2b=ac 2,消去 b 得:aac 22ac=0,a=0 时,集合 B 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 a0c 22c1=0,即 c=1,但 c=1 时,B 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2)若 ab=ac 2且 a2b=ac,消去 b 得:2ac 2aca=0,a0,2c 2c1=0,即(c1)(2c1)=0,又 c1,故 c= 1点评:解决集合相等的问题易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例 6 设 A 是实数集,满足若 aA,则 A, 且 1A.a若 2A,则 A 中至少还有几个元素?求出这几个元素.A 能否

10、为单元素集合?请说明理由.若 aA,证明:1 A.a求证:集合 A 中至少含有三个不同的元素.解:2A 1A A 2A21 A 中至少还有两个元素:1 和如果 A 为单元素集合,则 a 1即 02a该方程无实数解,故在实数范围内,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aA A A A,即 1 A1a1a由知 aA 时, A, 1 A .现在证明 a,1 , 三数互不相等.若 a=aa1,即 a2-a+1=0 ,方程无解,aa1a若 a=1 ,即 a2-a+1=0,方程无解a1 若 1 = ,即 a2-a+1=0,方程无解1 .1a综上所述,集合 A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点评:的证明中要说明三个数互不相等,否

11、则证明欠严谨.例 7 设集合 A= | = , N +,集合 B= | = , N +,试证:A Ba12nb542k证明:任设 A, 则 = =( 2) 24( 2)5 ( N +),12n nN*, n2N* aB 故 显然,1 ,而由*2,1|NnaAB= | = , N += | = , N +知 1B,于是 AB b542kb1)2(kk由、 得 A B点评:(1)判定集合间的关系,其基本方法是归结为判定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2)判定两集合相等,主要是根据集合相等的定义四、典型习题1集合 A=x|x23x100,xZ,B=x|2x 2x60, x Z,则 AB 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

12、A16 B14 C15 D322数集1,2,x 23中的 x 不能取的数值的集合是()A2,-2 B2, C2, D , 5553. 若 P=y|y=x2,xR,Q=y|y=x 21,xR,则 PQ 等于( )APBQ C D不知道4. 若 P=y|y=x2,xR,Q=(x,y)|y=x 2,xR,则必有( )APQ= BP Q CP=Q DP Q5若集合 M ,N | ,则 M N ( )1|xx2A B10|xC D0| 6.已知集合 A=x|x2(m2)x1=0,xR,若 AR = ,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_7.(06 高考全国 II 卷)设 ,函数 若 的解集为 A,aR2().fx

13、a()0fx,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13,BxAB8.已知集合 A= 和 B= 满足012|2bx|2bxAB= ,A B= ,I=R,求实数 a,b 的值.ICI41.2常用逻辑用语一、知识导学1逻辑联结词:“且”、“或”、 “非”分别用符号“ ”“ ”“ ”表示.2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3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4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复合命题的基本形式:p 或 q;p 且 q;非 p5四种命题的构成:原命题:若 p 则 q; 逆命题:若 q 则 p;否命题:若 p 则 q ;逆否命题:若q 则 p.6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是等价命题,即“若 p 则

14、q” “若 q 则 p ” .7反证法:欲证“若 p 则 q”,从“非 q”出发,导出矛盾,从而知“若 p 则非 q”为假,即“若 p 则 q”为真 . 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p q :p 是 q 的充分条件;q 是 p 的必要条件; p q :p 是 q 的充要条件 . 9常用的全称量词:“对所有的” 、 “ 对任意一个” “ 对一切” “ 对每一个” “任给”等;并用符号“ ” 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10常用的存在量词:“存在一个” 、 “至少有一个” 、 “有些” 、 “有一个” 、 “有的” 、 “对某个” ; 并用符号“ ”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二、疑难知识1基本题型及其方法 (1)由给定的复合命题指出它的形式及其构成;(2)给 定 两 个 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