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322998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填空: 1、短评的特点:(短小精悍),(新鲜独到),(生动灵活),(重在分析)。 2、在新闻评论的各类体裁中,编者按语是篇幅(最为短小)、(依附性最强)的一种体裁。 3、编者按语与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文学评注)和(史学评点)的作用和写法上十分接近。 4、曾有人认为,中国最早的编者按语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各篇“本纪”、“列传”、“世家”文后所写的(“太史公曰”)。 5、与史记中的“太史公曰”相似,宋代(司马光)与其所修的(资治通鉴)中,也以(“臣光曰”)的方式,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评点议论。 6、1833年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在这份由

2、(外国传教士)主编的报刊上,开始出现了一些类似于编后的(编者评论)。此后,在1853年创刊的(遐迩贯珍)中,出现了一些位置居于文前或文后的夹叙夹议式的文字。 7、1876年,上海的(申报)上开始出现与报道或文章相配合的(编后),用以分析评价或引申。 8、1895年12月16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正式出版,在这份由(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笔的强学会机关报上,几乎每期都有附于文前或文后的(编语按语)出现。 9、(“五四”运动之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的(解放日报)和晋绥分区的(晋绥日报)等都注意运用编者按语随时对报道或文章进行褒贬评注。 10、按照编者按语的性质和内容分类,可分

3、为(说明性按语)、(政论性按语)和(注释性按语)三种类型。 11、编者按语的功能是:(提示说明)、(评价表态)、(提醒建议)、(补充强调)。 12、新闻评论各类的体裁中,如(社论)、(评论论员文章)、(编者按语)、(短评)等一般都是编辑部的(编辑)、(评论员)执笔撰写的。专栏评论则有所不同,它一般向外开放,欢迎读者自由投稿,由编辑部择优选用,因此多数属于(群言型评论)。 13、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相继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和(新闻周刊)上撰写(今日与明日)专栏评论。 14、专栏小言论比俗称“千字文”的杂文还要短得多,一般在(500字)左右。 15、述评大多出自(记者)的手笔。 16、述评的

4、基本特点:(评述结合,以评为本);(述中有评,评中有述);(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17、述评的类型:(工作述评)、(形势述评)、(事件述评)、(思想述评)。 二、名词解释: 1、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运用便捷的评论体裁,在报纸、广播、电视中都可以使用。短评的字数多在500字左右,在发表时有署名与不署名两种。 2、署名短评:以个人身份发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样。 3、不署名短评:代表媒介编辑部发言,它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就现实生活或实际工作中某一方面的问题发表议论和看法。 4、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

5、或文稿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媒介的编者专用及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5、说明性按语: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说明或提示性文字,用以介绍作者身份,交待事件背景,说明有关情况,表明刊载的目的等等。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帮助人们了解及理解新闻或文稿。 6、政论性按语: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价或议论性文字,用以提纲挈领地点明报道的中心思想,传达最新的指示精神,划清是非界限和政策界限,或运用褒贬评议、引申生发等方式,通过个别启示一般。 7、注释性按语: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中某些词语或资料所加的解释性文字,用以解释某些难懂的名词或术语,介绍文中所提到的某些资料的情况,帮助读者领会文意

6、。 8、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它在三种按语形式中编排位置最为显要,通常居于文前或栏前,片言居要,严肃庄重。 9、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它新闻报道或文稿既有配合的关系,又有渗透的关系,通常直接插入文中,附在报道或文稿的某句话、某段文字后面,就报道或文稿中的词语、提法、内容等做出评点批注,诠释补充,或修正错误、提出希望等,以帮助读者领会文意、加深认识或避免传播中出现的副作用。 10、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它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一种抒表情、联想与议论性文字。 11、专栏评论:指的

7、是在报纸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也包括当今电台、电视台专门栏目中的评论)。 12、群言专栏:开放型专栏,作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文章个人署名,风格多样。 13、集体专栏:由几个观点接近的作者或编辑部部分编者合办,文章比较注重政策性和思想性。 14、个人专栏:由专栏作家个人经营,便于写出个人风格,形成个人的权威性。 15、专栏小言论:也称新闻小言论。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言论专栏中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小型化言论。 16、论坛评论:属于新闻性、政论性和思想容量较大的一种“开放型”的专栏评论。 17、经济漫谈:是一种涉猎日常经济工作和社会经济生活,新闻性与政论性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的署

8、名经济评论。 18、赞誉式专栏评论:是一种运用赞誉方式进行表述和评论的专栏式言论。 19、针砭式专栏评论:就是这样一种运用针砭方式进行表述和评论的专栏式言论。 20、论辩式专栏评论:一般针对现实生活中新出现的不良思想苗头或偏颇见解,及时运用辩证或辩论的方式进行说理分析,以辩明是非。 21、随感式专栏评论:以随感进行表述的专栏言论,旨在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或困惑,通过提醒、呼吁、启迪、期待等方式,明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愿、感想、预见和建议,以唤起人们的注意,及早地引导舆论,制止或预防某些不良行为、不良倾向、不良后果的发生和发展,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健康地开拓前进。 22、述评:又

9、称记者述评或新闻述评。它融新闻和评论为一体,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 23、工作述评:顾名思义是针对实际工作中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进行评述的。 24、形势述评:是对国内外形势,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以及其他领域的形势的述评。 25、事件述评:对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或某些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进行评述。(被评述的事件有时是关系全局,有时是某个地区或某一方面工作中发生的影响较大的问题。) 26、思想述评:是评述当前思想领域中的事件和问题的,侧重于对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状况的分析。 三、问答: 1、短评在运用时有哪两种形式? 一为针对某一事物或问题发表的独立成篇的简短评论;一为配合

10、新闻报道就实务虚、就事论理的短小评论。其中,配发式短评的运用更为经常和普遍。 2、改革开放以来,编者按语得到了哪些发展? (1)编者按语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除了为新闻报道或文稿配发以外,还经常出现为图片或图表等配写的按语; (2)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编前话、编后话与此类似的配合报道有感而发的方持人点评等已成为常用的节目形态; (3)在些报纸还采用“编后前置”的手法,将既有标题又署名的编后放在文前按语的位置发表,反映了编者按语应用过程中更为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3、文前按语的基本特点 (1)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报道或文稿的内容,只需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和观点。(2)以编者

11、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也不拟制标题。 4、文中按语的基本特点 一是与所依附的报道既相互配合,又相互融合,编者可以直接评价、分析文中的内容和提法,议论的针对性很强。 二是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随时评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有助避免传播中的副作用。 三是文字简练、鲜明泼辣,与上下文衔接自然,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合读者的认识规律和接受与理解。 5、编后的基本特点 一是编后在发表形式上与前两种按语不同,它位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结构更为完善,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 二是编后在写作要求上与前两种按语有所不同,写法上更接近随感短评,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也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三是编

12、后在功能上与前两种按语的侧重点不同:编后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 四是编后在运用上比前两种按语灵活多样,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或文稿,图片、图表、漫画等也可以配写编后。 6、编后的作用是什么? 其作用在于补充和深化报道主题或文稿的中心思想,在帮助受众理解报道或文稿的同时,增加其内涵的深度、广度与力度。 7、编后与文前、文中按语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文前按语冠于文首,大多起强调、提示的作用;文中按语穿插于字里行间,大多起注释、点拨的作用;编后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 8、专栏评论的特点是什么? 群言型; 相对的稳定性; 富有鲜明的时代感。 9、专栏评论有哪些类型? (1)按形式

13、品种来分:专栏小言论、论坛评论、经济漫谈、思想杂感等类型。 (2)按作者组成来分:群言专栏、集体专栏和个人专栏等三种类型。 10、专栏小言论的特性是什么? 群言型; 微型化; 新闻性; 形象感。 11、论坛评论的特点是什么? (1)不同于社论、评论员文章,但又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必要补充; (2)不同于以个人身份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专栏的小言论,但却是小言论的必要扩展和深化。 12、赞誉式专栏评论的任务和要求是什么? 任务:通过对正面典型的赞誉评价,扶持正气,鼓舞干劲,表彰先进,倡导新风,肯定新鲜经验,唱响主旋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赞誉的要求: 一是明确赞誉的目的性和针对

14、性。那种为赞扬而赞扬的就事论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是对赞誉的对象理应怀有真挚的感情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是多侧面的选择赞誉对象。 13、赞誉式专栏评论的写作要求(增强赞誉效能的方式方法)是什么? 一是通过个别上升到一般,以强化引导效应。 二是注重多角度立论,进行别一具一格的赞扬。 三是在说理议论时,恰当地运用对照手法,以反面衬托正面,形成褒贬对照,有助于显示事物的实质和意义。 四是善于通过论辩说理,以赞扬先进,借助论辩,从思想上澄清了是非,也正有效地扶持了正气。 14、针砭式专栏评论的的写作要求是什么? (1)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2)多侧面寻求新角度 (3)以类比、对照、拟人等手法进行生动活泼的针砭 15、论辩式专栏评论的写作原则和要求? 以诚相见,以理服人。以诚相见,与人为善,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论辩氛围;以理服人,实事求是,也方能产生良好地论辩效果。唯有以诚相见,以理服人才有可能体现论辩的意义,发挥论辩的作用,达到论辩的预期目的。 16、随感式专栏评论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一是善于从矛盾和变动的信息中选取由头,萌发灵机和感想。 二是社会责任心和政治上的远见决定随感的价值。 三是真心实意地同读者交流思想和看法。四、论述:(做简答时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