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姓氏论文三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729939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姓氏论文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孔子姓氏论文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孔子姓氏论文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孔子姓氏论文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子姓氏论文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姓氏论文三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孔子的父亲姓什么?古人姓名杂谈如果有人问你:“孔子的父亲姓什么?”你一定会说:“当然姓孔了” 。恭喜你,答对了!可是,看古书上说,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 ,看不出他姓孔来。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先秦时期,并非人人有“姓”的,有“姓”的都是贵族。那时的所谓“百姓” ,决不是后世所说的普通劳动人民,而是指的贵族阶层。普通劳动者或下层人民,都是有名无姓。在历史上有记载的一些平民出身的专业人士,称呼时一般是在名字前面冠以职业身份。例如:“弈秋” ,就是那个叫“秋”的棋手;“优旃” ,就是那个叫“旃”的优伶(演艺人员) 。也有的“名”外还有“字” ,如“公输般” ,就是一位名叫“般”字是“公输”的木匠。

2、他没有姓,但因为是鲁国人,所以又称为“鲁般”或“鲁班” 。孔子出身贵族,当然是有姓的,用后世的话说,他姓“孔”名“丘”字“仲尼” 。他的父亲自然也该姓“孔”。事实就是这样,孔子的父亲姓“孔”名“纥”字“叔梁” 。严格讲来, “孔”也不是孔家的姓,而是他家的“氏” 。 孔子家语本姓解记载:“孔子之先,宋之后也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甫,考甫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故后以孔为氏焉。一曰孔父者生时所赐号也,是以子孙遂以氏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避华氏之乱而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后来姓氏合一,就可以说孔子(当然还有他的父亲) “姓孔”了。这下问题又来

3、了,为什么古书上不称孔子的父亲为“孔纥” ,而称他为“叔梁纥”呢? 这是因为,那时候姓(或氏) 、名、字俱全的人称呼时的排序和后世是不一样的。后世的顺序,如“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姓“刘”名“桢”字“公干” ,就连称为 “刘桢公干” ;又如“岳飞” ,姓“岳”名“飞”字“鹏举” ,可连称为“岳飞鹏举” 。先秦时这三者的顺序却是姓(或氏)-字 -名,如崤之战里的秦国将军、百里奚之子为百里(姓)孟明(字)视(名) 。或者干脆把姓给省略了,径直称为“孟明视” 。孔子的父亲就是这样, “字”在“名”前,而省略了“姓” ,成了“叔梁纥”了。顺便说一下,古人的“名”与“字”之间都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如

4、“屈原”姓“屈”名“平”字“原” ,“原”者, “高平之地”也。还有不少同时标识着排行。孔丘,字“仲尼” , “尼”是曲阜附近的一座小山,和“丘”义近。 “仲” ,说明他在家排行第二。所以,批林批孔时的一句口号就是“打倒孔老二” 。以此推论,孔子的父亲在兄弟排行中是比较小的,因为字里有“叔”字。按照古人伯仲叔季的排行习惯,他在兄弟排行中最大是老三。弗父何、正考父与孔父嘉被称作“仁人”的微子,当上了平叛后的宋国国君,以殷朝贵族的身份,替周朝统治着居住在东方的殷代遗民,宋国在当时又是一个地位很高的公国。因此孔子及孔氏子孙便极力说自己是微子之后。其实,微子只有一个儿子,微子启死时,他的儿子早就死了。

5、周朝封的宋国,实际上是由微子的弟弟仲思衍传下来的。孔子世家谱纂要记载:“至微子启,封宋上公,奉商祀。启子早亡。舍孙立其弟衍,即微仲也。 ”史记集解引礼记说:“微子舍其孙?而立衍也。 ”郑玄注释说:“微子嫡子死,立其弟衍,殷礼也。 ”可知微子之王位为其弟继承,是按照殷人兄终弟及之俗。仲思衍之后,先后是宋公稽、丁公申、 公共。 公共去世后,宋国发生了一次政变,根据史记宋微子世家的记载,这次政变的情况是: 公共死后,由他的弟弟炀公熙继位。 公之子鲋祀杀死炀公而自立,并说:“我当立。 ”这就是厉公。根据史书的记载, 公共还有一子叫弗父何,并且年长于鲋祀。这位弗父何就是孔子的先公之一。 孔子家语以后的典

6、籍千篇一律地认为,弗父何为长子,应当继位,而弗父何不接受,把君位让给鲋祀,自己则甘愿做宋国的卿大夫。近人有的著作也说:“弗父何,宋闵公的儿子,厉公的长兄,他本应做宋君的。没有做,便让位给他弟弟。 ”(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 第五章第 85 页) 但从鲋祀自称“我当立”来看,弗父何很有可能是庶子,而鲋祀是嫡子。因为在那时,庶子是没有资格继承君位的。但无论如何,鲋祀即位,弗父何是做到了卿这样一个位置的。这样,他就成为孔子先公中第一个宋卿,孔子先公的贵族身份也就由此从公降到卿了。弗父何以后,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先后继承父爵为宋卿。其中以正考父政绩最为显著。关于正考父, 左传昭公七年九月记载他“历佐戴

7、、武、宣三公” ,是三朝元老,不但从不奢侈骄傲,反而越发谦逊俭朴。 左传昭公七年又记载他曾在家庙的鼎上作过如下的铭文:“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餤。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意思是说:当他每次接受任命和提升职位时,都是2越来越恭敬:始而低头,继而曲背,三而弯腰。连走路时也小心翼翼地靠着墙边走,然而谁也不会侮慢他。他用这鼎煮餤和粥,聊以充饥而已。这反映了他为人谦恭节俭的品质。另外据毛诗商颂序记载,正考父曾从周太师那里“得商颂十二篇,以那为首。归以祀其先王” 。现存诗经中的商颂只有五篇,一般认为是孔子编诗时删其七篇。 史记即持此说。正考父之后,孔子先公的地位又从卿降到了

8、大夫。第一个大夫是正考父之长子孔父嘉,他只做到了宋国的司马,正考父次子宣靖是邹姓祖,后留在宋。在孔子家族史上,孔父嘉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正是从他开始,孔子家族才开始有了“孔”氏。前文我们讲过,孔子是殷人的后裔。殷人的始祖是契,契的母亲叫简狄。相传有一次,简狄在郊外,忽然飞来一只玄鸟,简狄无意中吞食了玄鸟的卵而生下了契。契长大后辅佐帝舜有功,因其母亲吞食玄鸟卵(子) 而生,故被赐姓子。按道理孔子也应该是子姓,但我们通常所说的却是孔子“姓孔,名丘”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得从中国古代的姓氏问题说起。现代人思维概念中的姓和氏是一回事,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却是有严格区别的,而且意义也非常的不同。姓

9、是标志着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氏则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的称号。因为在母系氏族社会里,人们不知有父,只知有母,姓就成为了同一个母系氏族区别于其他氏族的标志。但随着同一个氏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母系氏族会不断地分化。分化出来的新的支系既要保持原来氏族的名称和姓,又要有自己的新的识别符号,于是就有了氏。同时,伴随着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化,氏不仅体现了血缘的亲疏,而且还体现了地位和财富的不同。这样,每个人有了姓之后,又在同姓之中有了氏。一般说来,远古时代姓表示同一个祖母所生,氏差不多都是各个父系氏族的称呼或标识。古人之所以有姓和氏的区别,是因为姓和氏有其不同的社会作用。郑樵通志略氏族略序说

10、:“三代之前,姓氏一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分。 ”郑樵所说的三代,指夏、商、周三代。这就很明确地道出了远古时代姓和氏的社会作用,即姓“所以别婚姻” 、 “别种类” 。我们现在的婚姻法规定,近亲是不能结婚的。其实这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深谙此道,明白了同姓结婚的危害,形成了同姓不婚的习俗。父系氏族社会,男子是社会的主角,是社会财富的支配者,因而贵族出身的男子都称氏不称姓。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秦汉以后,姓氏合一,从皇帝到百姓一人一姓,姓氏才无贵贱之分。具体到孔氏, 孔子家语说,从弗父何以下,世代为

11、宋卿。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胜,世子胜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从孔父嘉开始,已过五代,血缘关系疏远,就另为公族,所以他的后代以“孔”为氏。孔子世家谱纂要也说:“孔父嘉为宋大夫,五代以后,血缘关系疏远,就另为公族,而以孔父嘉的字为氏,这是我们子姓改称孔氏的开始。 ”这就是说,从孔父嘉以后,孔氏开始以孔为氏。如此说来,孔父嘉才是孔子的第一位先公,从孔父嘉开始,孔氏家族才算正式形成。孔父嘉,宋穆公时为大司马。许慎说文解字说:“孔,通也。从乙从子。乙,诸侯之候鸟也。乙至而得子,嘉美之也。古人名嘉,字子孔。 ”由此我们知道,孔父嘉名嘉,实是美誉之词。左传隐公三年记载,宋穆公临终前将立嗣之事嘱托给

12、孔父嘉。宋穆公是继其兄宣公之位而当上国君的,临终前他嘱托孔父嘉立宣公之子与夷为君,而不是立自己的儿子公子冯。孔父嘉忠实地完成了宋穆公的嘱托。第二年,即隐公九年,身为大司马的孔父嘉却招致了杀身之祸。据左传记载:这一年春天,宋华督攻打孔氏,杀了孔父嘉而夺占了孔父嘉的妻子。华督是宋戴公的儿子,当时官居太宰,乃“六卿”之首,是当时宋国很有势力的大贵族。他为什么要杀孔父嘉呢?左传桓公二年说,宋殇公即位后,十年十一战,百姓苦不堪言。孔父嘉为司马,华督为太宰。借百姓怨声载道之机,华督先扬言说:“这都是因为司马的原因。 ”华督杀了孔父嘉之后,又杀死殇公,从郑国召回庄公而立为国君,以此来结好郑国。史记孔子世家也

13、记载了这件事:(隐公九年) 大司马孔父嘉之妻长相美丽,有一次外出时,在路上遇见了太宰华督,华督很喜欢她,一直盯着她看。因为看中了孔父嘉的妻子,华督便使人在国中扬言说:“殇公即位才十年,却有十一次战争,百姓痛苦,不堪忍受。这都是孔父嘉干的,我将要杀了他来安定百姓。 ”这一年,鲁国人杀了他们的国君鲁隐公。第二年,华督攻打并杀害了孔父嘉,夺占了孔父嘉的妻子。殇公为此很生气,3华督又杀死殇公,从郑国迎回穆公之子冯,立他为国君,这就是庄公。这件事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华督好色,看中了孔父嘉的妻子。而事实上,还是因为孔父嘉立殇公,华督等不满意,想要立庄公的缘故。这实际上是宋国内部的一场争权夺势的斗争,斗争的结

14、果是以孔父嘉一派的失败而告终。孔父嘉的被杀,在孔氏家族史上是一件很大的事。这一事件的直接结果是:第一,孔子先公的政治地位由卿降到了大夫。此前,孔子的先祖、先公,或为宋公,或为宋卿,均具有相当高的政治地位。孔父嘉之后,孔子的先公中就再也没有人做过公卿,从木金父到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最高也只做过大夫,所以世人也只能说孔子是“先圣王裔”的后代了。现在我们说孔子出身于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家庭是合乎情理的。第二,孔子的先公开始由宋迁鲁。关于孔子先公为何由宋迁鲁,是哪一位开始迁鲁,史书有不同的说法。 世本说,孔父嘉为宋国的司马,华督杀了他,他的儿子木金父降为士。木金父生祁父(名睾,又作睾夷父) ,祁父生防叔,为华

15、督所逼而逃到了鲁国,为防大夫,所以被称为防叔。防叔是孔子的曾祖父,孔父嘉的重孙。按照这种说法,孔氏迁鲁是从孔子曾祖父开始的,原因是“为华氏所逼” 。这一说法为不少文献所本。但这样一来,就有一个疑问,既然华督欲绝孔氏,为何孔父嘉之子木金父不避而奔鲁,要等到其孙防叔时才奔鲁?对此, 文庙祀典考引孔子家语注说:“左传桓公二年,华督杀了孔父嘉。 孔子家语中说到了防叔时才逃到鲁国,已经是第三世了,这种说法不合乎情理。按照宋世家的说法,华督杀殇公是在襄公十年,而庄公在位一共是十九年,到 公(捷) 十一年,南宫万杀 公(捷),又杀华督,宋国各位公子和南宫万争斗,国内大乱。怀疑防叔避乱到鲁应在 公(捷) 末年

16、,而不是为逃避孔父嘉之祸。 ”这是否能算作一个合理的解释呢?只是苦于没有更多的资料来证实这一说法。孔子世家谱 、 孔庭摘要等书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同意孔氏迁鲁的原因,即“为华氏所逼” ,却不同意迁鲁始自防叔说。例如, 孔子世家谱纂要认为奔鲁的是孔父嘉之子木金父, “其子木金父为华氏所逼,奔鲁,因家焉” 。 孔庭摘要也说:“嘉生木金父,避华督之乱,奔鲁,因家焉。 ”这当然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解释,但同样也没有详实的史料来证明。由此,我们只能说,孔氏至迟是在孔子的曾祖父防叔时由宋迁鲁的。孔嘉父之名字考究查经阅典,历史和我们开着无数玩笑,而这一个一个的玩笑却又成为一个又一个的迷案,在此仅引经据典对经史文集所载宋大司马之名字作以小论,纰漏之处待考。礼仪士冠礼关于字的阐述:“伯某父,仲、叔、季,唯其所当” ,此语阐述古人亦先表出其人所在兄弟中排行次序字眼,再列和名儿相配的“表字” (字为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