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一—二单元教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728995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下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下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下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下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下第一—二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第一—二单元教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教学内容:1古诗词三首二、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三、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四、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五、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图文结合六:教学课时:3 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情境导入:1、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二、自学质疑(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 诗意多诵读,悟 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了解李白(4)抓字眼,明诗意三、探究解疑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1)、众 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 和敬亭山 对看总不感到满足四、练习拓延用幻灯片出示李白的其他诗文。五、总结评价师小结:其实

3、,这首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六、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 (内心)不独 赞美七、教学反思: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 入:1. 同学们,我 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

4、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 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二、自学质疑: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 诗意多诵读,悟 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 刘白。三、探究解疑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上下 诗句理解词语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2)、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

5、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4、小 组 合作探讨诗句的意思。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四、练习拓展幻灯片展示刘禹锡其它的诗文。 (学生自由读)五、总结评价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六、板书设计望洞庭月下无风湖面未磨铜镜洞庭湖中君山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贴切优美、色彩明丽)七、教学反思:望洞

6、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 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第三课时忆江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忆江南。1.直奔中心,引导抓住白居易描写江南美景的句子,交流自己对江南美景的理解。 二、自学质疑1、学生自读古诗,找到 诗与词的区别?2、自读词,提出疑问。三、探究解疑1、忆江南 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

7、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四、练习拓延1.读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外两首。其一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二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五、总结评价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作业1、背诵古诗词三首2、生字3、抄写古诗七、板书设计赞美忆江南 好词 思念 八、教学反思: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

8、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 习环境基 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一、教学内容:2桂林山水二、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教学重点1、理解

9、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 这样的水倒映着 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四、教学难点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五、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读中感悟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境导入放映课件图像,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二、自学质 疑1、教师范读, 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 让学生谈感受。2、师: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3、自 读 全文,学 习字词。4、读准字音,找出新词, 对不懂的

10、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三、探究解疑1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1)指名朗读课文。(2)分小组讨论, 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课文的第 1 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 4 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4)讨论分段。 四、练习拓延1、幻灯片出示生字,学生小组朗读,开火 车注拼音,组词。2、巩固识字,练习书写漓:注意右边的写法。澜:前鼻音。右 边“门”里面是“ 柬”

11、。瑕:可与“ 假”进行比 较。注意右上是 “匚” 。翡:上下结构,下 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五、总结评价师:这节课我们初步游览了桂林,认识和很多生字朋友,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继续游览桂林,去细细观赏桂林的景点。六、板书设计2、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澜 瑕 攀 峦 泰 骆驼 罗 障七、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情境导入幻灯片出示桂林山水的课件,将学生带入到情景当中。二、自学质疑1、同学们小组学习第二自然段,欣赏漓江的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

12、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探究解疑1、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 结合插 图来欣赏。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奇、秀、险)练习朗读, 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 真奇啊”“真秀啊”“ 真险啊”。2、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 的水, 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 样的一种景象,体会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

13、己的体验。四、练习拓延1、张家界的山真( ),这些山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 ),有的( ),有的( )。五、总结评价(1)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课文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背诵课文。七、板书设计:、桂 林 山 水甲 天 下水-静、清、 绿山-奇、秀、 险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3记金华的双龙洞二、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 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 提纲。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三、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

14、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 进入内洞的。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四、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五、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图文结合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引人课题。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 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二、自学质疑。听录音机朗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想一想每段讲什么?(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3)、把讲到洞中双龙的句子画下来。三、探究解疑1、检查

15、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2、出示课本中的疑难生字和形近字形近字:臀 臂 稍 梢 擦 察 蜒 蜓疑难字:蜒 簇 臀 稍3、学生小组探讨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四、练习拓延教师指导学生书写。五、总结评价将本节课内容简要概括,回顾。七、板书设计3、记金华的双龙洞看: 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各色 白色 粉红色 或浓或淡听:溪流 时而宽 时而窄 时而缓 时而急八、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幻灯片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轮流读,或指名读。二、自学质疑。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 (2)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这里写溪水实际上是写什么?这溪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三、探究质疑1、老师提问:我们与叶圣陶爷爷游到外洞,必须干什么? 叶圣陶爷爷给我们介绍的小船是什么样的呢?叶圣陶爷爷是怎样乘船的呢?这小船是顺水而行,还是逆流而上?2、我们也来感受在船上进洞的感觉。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3、挤压是什么意思?叶圣陶爷爷为什么有这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