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管理培训教材_20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281450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3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关系管理培训教材_20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劳动关系管理培训教材_20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劳动关系管理培训教材_20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劳动关系管理培训教材_20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劳动关系管理培训教材_20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关系管理培训教材_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关系管理培训教材_20(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2,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员工满意度调查 企业内部沟通机制,劳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企业民主管理,集体合同制度,劳动争议的协商与调节,劳动安全卫生与工伤管理,课程内容结构,3,职工代表大会:由企业职工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 当前,根据我国相关立法,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主要在国有企业中实行,非国有企业则实行民主协商制度。 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度与民主协商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两种主要的、并行不悖的制度,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性质: 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民主管理的具体表现 是职

2、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不是对企业管理的替代 体现劳动者意志与管理者意志的协调,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P355,(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4,通过组织的代表性机构参与管理,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在本岗位的工作和自治参与管理,如质量管理小组、班组自我管理、各类岗位责任制;,通过个人的行为参与管理,如各类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P356,5,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与合同规范协调劳动关系的对比,6,企业的民主管理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功能对比,7,(三)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P357,8,平等协商:劳动关系双方就企业生产经营与职工利益的事务平等商讨、沟通,以实现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并在

3、可能的条件下达成一定协议的活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平等协商制度是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两种基本形式,二、平等协商制度P358,9,10,(二)平等协商的形式P359,11,三、信息沟通制度P360,(一)纵向信息沟通。根据企业的责权分配的管理层级结构,建立指挥、命令,执行、反馈住处系统。 1、下向沟通。企业内高层管理机构和职能人员逐级或越级向下级机构和职能人员、直至生产作业员工的信息传输。在沟通和各个环节要对住处加以分解并使之具体化。 2、上向沟通。下级机构、人员向上级机构、人员反映、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或意见。在上向沟通渠道中,应建立员工的申诉制度。,(二)横向信息沟通。企业组织内部依据具体分工,

4、在同一级机构、职能业务之间的信息传递。,12,(三)建立标准信息载体 1、制定标准劳动管理表单。由企业劳动管理制度规定,有固定传输渠道,按规定程序填写的统一表格。统计表、台帐、工资单、员工卡片等。 2、汇总报表。包括两类:工作进行状况汇总报表;业务报告。 3、正式通报、组织刊物。说明企业劳动关系管理计划、目标、发布规定和管理标准等。其优点是信息传递准确,不易受到歪曲,且沟通内容易于保存。 4、例会制度。直接以口头语言的形式,综合上向、下向、横向三种信息沟通方式。如会议、召见、询问、指示、讨论等,13,四、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P361,14,五、实施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目的和要求P361,诊断公司潜

5、在的问题: 满意度调查是员工对各种问题满意度的晴雨表,找出本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原因: 避免主观猜测,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 了解公司决策对员工的影响,促进沟通与交流: 信息上下沟通的作用,增强企业凝聚力: 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15,能力要求,一、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基本程序P362,员工满意度调查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了解员工对组织运行的某一方面的主观心里感觉,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并提出相关判断的活动。,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项目,确定调查方法,确定调查组织,调查结果分析,1、访谈法 2、问卷调查法 目标型调查法(提出问题,并且设定问题的若干个答案,

6、由被调查对象对设定的答案时行选择。)包括选择法、正误法、序数表示法等。 描述型调查法,薪酬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组织结构效率、管理行为方式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员工发展,落实实施,结果反馈,16,二、企业劳动关系调整信息系统的设计P364,17,三、员工沟通程序与方法P365,18,注意事项P366,一、如何降低沟通障碍和干扰? 1、员工沟通不能独立于员工性格特点而孤立存在,员工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交往习惯等诸种人格特征都可能形成沟通障碍。 (1)在下向沟通中,管理人员必须准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 (2)在上向沟通中,积极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意见,反映情况;建立合理的沟通层次,减少因层次过多造

7、成对信息的过滤和失真;上向沟通的信息需要给予回复的,必须答复。 2、注意沟通语言的选择。 (1)词语运用应避免引起歧义,不使用歧视性语言,文字要具有可读性,简明扼要; (2)在可以借助图像进行沟通的场合,应尽可能使用图像;一段工作录像或一张照片寓意无穷,恰当的图像是语言的形象化的助手; (3)借助行为了解信息,适当运用体态语言; (4)标准管理表单设计科学、合理。,能力要求,19,二、借助专家、相关团体实现沟通 1、劳动关系管理事务十分复杂,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心理等各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借助企业组织外部的专家实现沟通,可以有效地降低沟通的效率。 2、充分利用工会及其他团体组织在员工沟通

8、中的作用。,注意事项P367,能力要求,20,工作时间制度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劳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企业民主管理,集体合同制度,劳动争议的协商与调节,劳动安全卫生与工伤管理,课程内容结构,21,一、劳动标准的含义P372,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 国家标准定义: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点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ISO STACO,22,理解劳动标准,23,二、劳动标准的结构P374,(一)劳动标准的横向结构 按照对象分类:就业、劳动关系、工作条件、劳动报酬、职业技能开发、

9、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劳动福利、劳动行政管理等; (二)劳动标准的纵向结构 1、劳动国家标准 2、行业劳动标准 3、地方劳动标准 4、企业劳动标准,24,(三)劳动标准的功能结构 1、基础类劳动标准 2、管理类劳动标准 3、工作类劳动标准 4、技术类劳动标准 5、不便分类的劳动标准,25,工作时间:又称法定工作时间,劳动者为了履行劳动给付义务,在用人单位从事工作或生产的时间。,实际从事生产或工作所需准备和结束的时间 实际完成工作或生产的作业时间 自然需要的中断时间 工艺中断时间、劳动者依法或行政安排离岗时间 连续从事有害身体健康工作需要的间歇时间,工作时间形式,三、工作时间的概念,26,四、

10、工作时间的种类P375,标准工作时间:由国家法律制茺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间。 标准工作日:每天8小时 标准工作周:每周40小时(每周工作5天休2天) 每月标准工作时间:20.83天,167小时,计件工作时间:以劳动者完成一定劳动定额为标准的工作时间,是标准工作时间的转化形式,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因用人单位生产或工作特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宜以日计算,需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计算工作时间长度的工时制度。,交通、铁路、邮电、航空、水运渔业等连续作业的职工; 地质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季节性行业职工; 周六周日视为正常工作日,不计为延长工作时间; 法定节假日计为延

11、长工作时间,27,不定时工作时间:每日没有固定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 超过标准时间部分不计为延长工作时间 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 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等 其他因特殊情况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的职工,缩短工作时间:在特殊情况下,实行少于标准工作时间长度 的工作时间制度 从事矿山、井下、高山、高温、低温、有毒有害、特别繁重或过渡紧张劳动的职工 从事夜班工作的职工 在哺乳期工作的女职工 其他:未成年人、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等,28,五、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P376,延长工作时间指超过标准工作时间长度的工作时间。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公休日工作的

12、称为加班; 超过日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称为加点。,法律规定,允许延长工作时间的一般条件是: 1、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协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2、 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3、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如: (1)在法定节日、公休日内生产不能间断的; (2)必须利用法定节假日、公休日的停产期间进行设备检修、保养的; (3)为完成国防紧急生产任务或其他关系到重大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紧急生产;商业、供销企业在旺季完成收购、运输、加工农副产品紧急任务的等。,29,一、各类标准工作时间的计算方法

13、P377,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度工作日=250天 季度工作日=62.5天 月度工作日=20.83天/月 年制度工作工时=2000(工时/人*年) 季制度工作工时=500(工时/人*季) 月制度工作工时=166.67(工时/人*月),能力要求,30,一、各类标准工作时间的计算方法P377,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月计数天数=21.75天/月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X8小时),能力要求,31,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措施 P377,条件限制: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可延长工作时间,时间限制:一般每日不超过1小时 特殊原因,每日不超过3小

14、时 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企业应以高于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标准支付延长时间的劳动报酬标准:150%, 200%, 300%,人员限制:怀孕7个月以上和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能力要求,32,最低工资是国家以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的,劳动者在法定 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单位应在支 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假、节育 手术假等法定假期 依法参加社会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的工资分配行为,第二单元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P379,33,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一)确定和调整的步骤,提出方案,

15、征求意见,“三方原则”政府劳动部门同级工会企业家协会,发布方案,上报方案,告知员工,征求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意见 劳动保障部收到方案14日内未提出修订意见,视为同意,政府批准的7日内在政府公告或全地区性报纸上发布,各地劳动部门的发布方案后10日内上报方案给劳动保障部,标准发布10日内向本单位职工公示,能力要求,34,(二)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应考虑的因素,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具体要考虑: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M=f

16、(C,S,A,U,E,a),M最低工资标准 C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用 S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A职工平均工资 U失业率 E经济发展水平 a调整因素,采用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 月最低工资标准:全日制劳动者 日最低工资标准:非全日制劳动者 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35,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方法P380,比重法 即根据城镇居民家计调查资料,确定一定比例的最低人均收入户为贫困户,统计出贫困户的人均生活费用支出水平,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恩格尔系数法 根据国家营养学会提供的年度标准食物谱及标准食物摄取量,结合标准食物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得出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再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能力要求,36,能力要求,举例:某地区最低收入组人均每月生活费支出为210元,每一就业者赡养系数为1.87,最低食物费用为127元,恩格尔系数为0.604,平均工资为900元。,按比重法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