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检测: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7260402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检测: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检测: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检测: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检测: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检测: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检测: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章末检测: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末检测(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和乙 B乙和丙C丙和丁 D甲和丙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12.解析:甲图表示火山喷发,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乙图表示由流水侵蚀作用中溶蚀作用形成的峰林;丙图表示有内力作用使岩层弯曲形成褶皱;丁图表示流水侵蚀中下

2、切作用形成的峡谷。答案:1.D2.C图1所示的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图2),回答34题。3路南石林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图2中的()A甲 B乙C丙 D丁4塑造路南石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34.解析:图2中甲为变质岩,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路南石林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答案:3.B4.A读“黄河示意图”,回答57题。5图2中(1)(2)两图分别表示图1中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A(1)a(2)b B(1)b(2)dC(1)a(2)c D(1)c(2

3、)d6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B聚落会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带状7关于d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河泥沙含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Bd处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Cd处因河网密布、地形平坦,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D入海口处三角洲增长慢57.解析:河流上游多流经山区,河床呈“V”型,聚落一般沿河分布呈条带状。d处位于入海口处,水流极其缓慢,大量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答案:5.C6.D7.A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8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A褶皱 B背斜C向斜 D断层9关于图中

4、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10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810.解析: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新,而两翼岩层老,故为向斜;图中甲处为背斜,它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丁处为向斜构造,在此修建一南北向隧道时易积水;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为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答案:8.C9.A10.D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图1)”和“河谷形成示意图(图2)”,回答1112题。11图示河流谷地形

5、成的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A地壳下沉 B河流溯源侵蚀C地壳抬升 D河流下切侵蚀12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C外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1112.解析:第11题,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作用河流下切,河道逐渐加深加长。第12题,该地区地质构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11.C12.D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如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被称为“蛇曲”。据此回答1314题。13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 D风沙堆积14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6、到海不复回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314.解析:第13题,河流弯曲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14题,“一水中分白鹭洲”说明河流中间有沙洲形成。答案:13.C14.B读“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回答1516题。15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A玄武岩分布区 B石灰岩分布区C大理岩分布区 D花岗岩分布区16导致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图示地貌相同的是()A北美五大湖 B湄公河三角洲C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D“V”型河谷1516.解析:第15题,由图可知,该区域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分布区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第16

7、题,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作用的结果;湄公河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V”型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答案:15.B16.D读图,回答1718题。17在 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B洪(冲)积扇、三角洲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18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D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

8、,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1718.解析: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河流冲出山谷口的开阔地带, 最有可能发育洪(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开阔的干流地区,可能会形成河漫滩平原。第18题,a处聚落建在上游地势较低平的河谷地带,温度适宜且耕作方便,便于定居;而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水,为减少其对生存的威胁,居民区多选在地势较高处。答案:17.A18.B读下面“局部地形图”,完成1920题。19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A峡谷 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 D沙丘20图中所示地区的堆积地貌主要分布在()A半山腰 B河漫滩平原 C山前 D高山顶部1920.解析:从图中的地形名称可知,此地位于我

9、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大多数河流的发源地,在河流的上游河段,河流主要的侵蚀作用是溯源侵蚀和下蚀,多形成“V”型的峡谷;该地区主要的河流堆积地貌是洪积冲积平原,多分布在山前,是由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而成的。答案:19.A20.C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21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地的海拔高于乙地的原因。(2)说明丙地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的理由。(3)根据图中地质构造信息,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解析:第(1)题,根据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回答。第(2)题,丙处为向斜,岩层下凹,易出现塌方事故;向斜是地下水的良好储存地,在此

10、开凿隧道易成水道;丙处地下为石灰岩,可能有溶洞,地基不稳固。第(3)题,岩层侵入岩层下面的沉积岩层,但未侵入岩层,说明侵入岩形成晚于岩层。答案:(1)甲地位于向斜地区,由于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岩石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乙地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因此甲地海拔高于乙地。(2)丙地位于向斜,岩层向中心凹,建隧道容易塌方;且石灰岩是含水层,地下水容易汇聚;石灰岩地层多地下溶洞,地质结构不稳定。(3)比老。22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褶曲类型

11、为_,理由是_。(2)试解释该处褶曲与凉水河河谷两者间的成因关系。(3)丙村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凉水河的流向是_。(4)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路线的不同特点及这样修建的原因。解析:第(1)题,从岩层新老关系上判断向斜或背斜。第(2)题,凉水河位于背斜顶部,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被侵蚀而成为谷地。第(3)题,从等高线走向上可知丙村位于山谷中;根据指向标和等高线弯曲情况可知凉水河向西流。第(4)题,公路走向与地形有关。答案:(1)背斜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2)该处的褶曲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

12、,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3)山谷自东向西(4)乙村到甲村的道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道路比较弯曲。原因是乙村到甲村的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的地势起伏大,公路大部分路段呈“之”字形弯曲,沿等高线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华山是我国著名的山峰之一,北邻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 m,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如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材料二据考证,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也填充其中。(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的相互运动关系。(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成因。(3)根据上述

13、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区是断层,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2)由材料一可知,华山位于秦岭北坡,为断块山。(3)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秦岭所在岩体相对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相对下降。(2)华山为断块山。华山位于秦岭北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形成大断崖。(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风力、流水等)作用将沉积物搬运过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24如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成因是_。(3)分析图示地区2016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A处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型,B处于河流下游,河谷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