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学》教学改革探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972117 上传时间:2017-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电子学》教学改革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力电子学》教学改革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力电子学》教学改革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力电子学》教学改革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力电子学》教学改革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电子学》教学改革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电子学》教学改革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电力电子学教学改革探讨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电力电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及其取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力电子学教学改革教学手段 AbstractTheteachingreformofpowerelectronictechnologyisexploredinthefollowingaspectsasclassroominstruction,tutorshipafterschool,experimentandpractice,examinationandeffectafterteachingpracticeinthispape

2、r Keywordspowerelectronictechnologyteachingreformteachingmethod 一、前言 电力电子学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该课程的特点是基础性强,体现了弱电对强电的控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二、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学的日新月异, 电力电子学课程的内容也不断更新、发展,越来越丰富。但由于专业课程的不断增加,电力电2子学课程的教学学时却越来越少。这一矛盾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基础厚、知识博、能力强、口径宽

3、和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这一教学目标,我们电力电子学课程组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为了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组织几个方面入手,借鉴其它学科的先进经验,大胆革新,形成了自己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教学特色。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了梳理、精选和更新。根据各位授课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目标分类法的指导下,我们将课程分为八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确定一两个重点内容授课时,以重点内容把所学单元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过程讲清讲透,强调基本概念和分析问题的思路,非重点

4、内容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这样既避免了重复讲述,又体现了知识的层次性和扩展性。精讲必须多练。我们从能力培养着眼,对每一个重点单元精选例题和习题,注重讲、练结合,保证练的比重,加强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大纲以外,授课老师增加了电力电子电路的部分仿真技术内容。实践证明,这部分内容的引入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理解基本原理、概念,提高设计应用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实际授课时,我们还注重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及时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3技成果引入教学,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先进性。 在教学手段上,我们采用了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并配合教材开发了一套

5、多媒体 CAI 课件。动画和多媒体方式的引入,使电力电子电路中比较抽象的电特性变得直观,使得原本难以理解的问题,如电路在不同时刻的不同等效形式,输入输出波形的产生等,变得比较容易。学生容易建立起相关电路的清晰概念。此外,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立体化、直观化地展现大量的教学信息,避免授课老师将大量时间用到在黑板绘图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开放式结构也方便把最新技术不断加入到课程的教学中来,以满足学生对新技术的追求。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上进行改革后,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大,要求学生更加认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否则可能出现“坐飞机”的情况。因此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

6、能力非常重要。为提高这一能力,我们授课组的教师一方面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采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精心组织教学,设计出提问,讨论,课堂调查、小测验,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调动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整个教学过程既充实又有趣。 2、实践教学。实验教学侧重于对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理论教学的主要补充,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实验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把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验、选做实验、仿真实验、课程设计等多个层次,4结合课外科研训练实践、四川省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高水平的实践环节,从而将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

7、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特色。 为了开好基础实验和选作实验,电气信息学院投入实验建设经费,购买了十套浙江天煌公司的“电力电子与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同时增加了一些新的器件样品,使学生有更好的硬件条件开展实验。另外我们还自己动手开发出一个模拟实验的软件平台。学生可以自由地调用仿真环境中的各种电力电子器件搭建各种电路,模拟实际装置的全程动作情况。通过该仿真软件平台,我们可以实现 EDA 教学。对于实践教学,我们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一方面在学时安排上,实验课与理论课紧密衔接,实验内容与教学内容互相渗透,另一方面采用台阶式教学,教学目的层次分明,即

8、采用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这样不仅延伸了教学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 EDA 教学相互融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实验教学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EDA 教学贯穿于课程的各个环节,体现课程的先进性。不同的教学环节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相互交融,有机结合,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促进创新”的同一个目标。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实践能力,作为立体化实践教学的扩展,课程组把培养学生实践创新5能力固化在教学任务中,建立了电力电子学系列课程本科生导师体系,在学生中建立学研小组,由

9、授课教师指导学研小组。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级、四川省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取得了良好效果。 3、课外辅导。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课外辅导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有:利用校园网进行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与电力电子学有关的学术期刊,鼓励学生写小论文;开展与课程知识内容相关的设计及创新活动;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实习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学习状态中,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4、考核方式。为克服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我们也改革了考试制度。考题除了深

10、度、广度和难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外,我们更着重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近年来我们在电力电子学课程的笔试考试中,采用半开卷考试,即学生可以带一张 A4纸正反面笔录,便于学生在复习中进行自我总结,考试时不用死记硬背公式。笔试考试的组织严密、规范,试卷规范,评分客观、公正,并建立了对考试结果进行教学质量分析的制度。成绩中,除了笔试成绩外,将作业、实验、小论文和答疑情况也记入总成绩,使成绩考核更全面、客观。 三、教学改革成效 电力电子学课程教学改革得到了上至学院领导下至选课学生6的大力支持。学院鼓励和支持课程组的教师以各种形式参加科研开发项目或进行理论研究,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科

11、技发展最新动态和成果,并且将其融汇到课堂教学中去,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既源自大纲,又不局限于大纲。以高水准的科研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学们也提出了很多非常中肯的建议。在大家共同努力下, 电力电子学课程自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以来,课程组教师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 4 项教学改革项目,发表了数十篇教学改革论文,取得了四川省和学校的教学成果奖励。 课程组教师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同行的好评。在每学期课程结束前,请听课同学提的意见中,都能看到感谢的话语和鼓励支持;督导教师的多次听课也表示了对我们教学方法和效果的肯定;每学期的教学检查和学生评教,我们的课程均得到高出平均值的得分。近三年

12、学生对本课程评教的无记名投票结果为:优占 71.5%,良占 28.5%。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中连续获得国家一、二等奖。学生在相关后续课程的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也表现出较好的能力。随着综合素质的提高,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也得到提高。一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也表示电力电子学课程给他们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深造。校外专家也认为,尽管我校是四川省属高校,但电力电子学课程在省内的学术地位和教学质量是靠前的。 四、课程后续建设 7今后两年课程建设着重于两方面内容。一是总结多年来电力电子学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课题的经验

13、,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扩大双语教学的学生比例。二是在学校适当增加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开放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建立以电力电子学课程为基础的电工技术实习基地,开展学研小组的设计和创新活动。 我们今后会继续努力,本着保持特色,扩大范围,深化内涵,提高质量的原则,争取把课程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迈上更高层次,以适应 21 世纪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兆安 ,黄俊电力电子学M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何益康 ,潘再平电力电子学M科学出版社,2004 3.陶海洋 ,陈玲论素质教育的主体与核心 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77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