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精细化整理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207130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精细化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精细化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精细化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精细化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精细化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精细化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精细化整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精细化整理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读背提纲当阳二高 祖铨 选编专题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 P6 (1)含义: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的制度。(2)受封者义务权利:义务:定期朝见和贡献财物;提供军赋和力役,随从作战。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独立管辖领地上的人民、征收租赋、设置军队,内政基本自主2.西周宗法制 P6-7(1)含义 宗法制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2)内容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3.中国早

2、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4课前提示二(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以血源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P8(1)首创皇帝制度,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称号:始皇帝,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 (皇帝独尊)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权至上) 皇位终身且世袭 (皇位世袭)(2)中央机构:实行三公诸卿制。三公:丞 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太 尉: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事。诸卿:丞相之下,分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

3、府职能部门 特点: 分工明确,家国同治,皇帝总揽,公卿朝议,减少失误(3)地方机构:全面推行郡县制。最高地方行政机构:郡 长官有郡守郡尉郡监(或监御史)等郡的下级机构:县 道基层:设乡、里(行政)、亭(治安、公文传递)等(4)特点:郡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皆由中央调动任免,不得世袭;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5.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1)当时积极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使秦朝国力增强,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2)当时消极作用:方便秦朝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人民起义和秦的速亡。(2)后世影响

4、: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和发展,奠定了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6.汉到元君相权关系的演变:P14-15(1)汉初:丞相有相当大权力;(2)汉武帝设置中朝(或叫内朝)参与决策机要,削弱丞相等外朝权力;(3)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后来参加政事堂会议官员都位同丞相。(4)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理行政、军事、财政,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分割相权。演变原因:防范宰相专权 加强统治 提高行政效率 减轻宰相政务负担,弥补才干不足7.汉到元监察制度演变: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唐代御史台宋代提点刑狱司等,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腐败。8.选官制度的变化:P14-15先秦世官制、

5、汉朝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科举制评价:打破士族垄断、引入士人从政、提高行政效率、追求公平公正、形成重学风气;(消极)偏考儒家经义,扼杀创新精神等。9.汉到元地方行政的变化:P16汉朝郡国并行制,后来州郡县制;唐朝道州县制;宋朝路州县制;元朝行省制:(1)划分:10行省、腹里、宣政院;路府州县 (2)职权:民事报中书省,军务报枢密院 无改税调军权 定期觐见述职 (3)影响:后世沿用,加强了中央集权10.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千年发展,从未中断;源流分明,沿革清晰(2)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人神关系上,君权至上,神权服务于君权;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臣效死忠,下级

6、依附上司,全国服从于君主;权力配置上,全面垄断立法司法行政监察财政军事文教等大权。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3)人治高于法治 (4)宗法关系残余的长期影响(5)儒家经典长期成为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6)通过礼制形成严密等级制度,使官民对立严重另一说:相权和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地方服从中央,百官听命皇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11.明朝内阁制的设置:P17(1)背景: 明太祖废除丞相,直辖六部,亲理的政务繁多。(2)形成过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朱棣选拔翰林院官员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 随侍皇帝,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产生。后来地位提升:大学士取得

7、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位居六部之上。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3)性质和局限: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由皇帝决定;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1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P18雍正帝挑选满汉亲信官员入宫内军机房(处)值班,辅助皇帝处理政务(1)起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2)职能转变:由帮办军务,到总揽军国大事(3)特点: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 速:办事效率高 密:保密性强 专: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13.封建社会晚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使

8、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容易引发暴政 (2)使大小官员只能唯上是从,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因循守旧、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3)普通民众几乎没有任何的民主自由权利,人身和财产得不到根本保证,创造性积极性受到极大压制 (4)束缚了文人的头脑,阻碍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极大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与国外的开放交流、科学技术的革新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专题二、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4页(1)军事侵略: 时间 名称 条约 影响1840-1842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等 开始两半(指半

9、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 第二次 天津 北京条约等 两半加深1883-1885 中法战争 中法新约 两半进一步加深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两半大大加深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两半完全形成(2)领土侵略:割占土地:英国:1842年 据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等俄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占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日本:据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等变相侵占:南京条约附件:英国取得租地居住权,导致通商口岸城市中出现租界1895年甲午战后,列强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3)经济侵略:走私鸦片、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办洋行、银行

10、、工厂、铁路、矿山等)政治贷款、勒索赔款等,控制中国经济命脉(4)其他事例: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势力范围)27页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见教材24-25页2.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P29(1)广州三元里抗英(1841年)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经过: 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 曾纪泽谈判从沙俄收回伊犁新疆建省(3)黄海海战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4)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1898-1900年)

11、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中国军民抗御外敌,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义和团运动哪些特点?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以神道为武器,有浓厚迷信色彩具有盲目排外色彩 爱国与扶清没有明确区分等3.侵华日军的罪行。P35(1)攻城夺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东北地区 1937年七七和八一三事变后,全面侵华,侵占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地区(2)荼毒生灵:屠杀战俘与和平居民: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违背国际公法,研制和使用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作细菌实验(3)扶植傀儡:建立伪满洲国和南京伪国民政府等傀儡政权(4)经济掠夺:抢占耕地、粮食、厂矿交通、银行货币、劳动力等

12、(5)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实行民族同化政策4.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全民族团结抗战重要性:P36(1)1931-1937局部抗战时期: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 中共组织抗日游击队,后组成抗日联军 932国民党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中奋起抵抗 11933东北军安德馨营和国民党二十九军长城抗战 1933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1935年北平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 1936年底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工人罢工募捐,工商业者抵制日货(2)1937-1945年 全民族抗战时期全民族抗战实现经过: 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红军改编为国

13、民革命军序列。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表现: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代表战役:防御阶段的淞沪、太原、徐州会战(包括台儿庄战役)、相持阶段的枣宜会战历史地位:初期在正面战场积极组织会战,是抵抗日军进攻主力,粉碎了日军速决战计划;在相持阶段消极抗战,牵制了日军很大兵力,配合了敌后战场作战,坚持到抗日最后胜利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代表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特点: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洛川会议制定)开展游击战争,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历史地位:使日军无法巩固占领区,牵制日军正面进攻,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在相持阶段逐渐发展为抗日的主战场 各少数民族建立抗日

14、武装,以各种形式支持抗战(如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 海外华侨:踊跃捐献财物和回国参战5.抗日战争的意义及胜利原因: P41(1)历史地位:中国近代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今后影响: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3)世界意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作出重大贡献6.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P46(1)兴起原因: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自然灾害严重主观原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和发动民众起义(2)经过:1851年:金田起义;永安建制 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重点,见教材47页) 18531856:北伐;西征;天京突围(东征) 1856-1857年:天京事变,石达开率军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59年:洪仁玕发表资政新篇(重点,见教材48页) 1860年:(二鸦后,太平军攻打上海时)外国侵略者开始勾结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7.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P49作用:打击了清朝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局限:运动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