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下达标检测二十四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7203365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下达标检测二十四生物的进化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改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下达标检测二十四生物的进化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改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下达标检测二十四生物的进化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改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下达标检测二十四生物的进化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改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下达标检测二十四生物的进化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下达标检测二十四生物的进化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下达标检测二十四生物的进化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下达标检测(二十四) 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2018绍兴9月选考诊断)通过对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的相互比较,可以说明()A生物在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统一性B生物在细胞层次上存在高度统一性C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统一性D真核生物之间存在统一性解析:选C通过对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的相互比较,发现这些器官的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属于同源器官,因此可以说明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统一性。2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

2、种在进化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解析:选D基因频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都不能代表一个种群,两者无法比较基因频率的大小;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而非基因型频率的变化;Aa个体逐代自交的过程中A、a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因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相等;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通过突变产生大量的可遗传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进化。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

3、现为共同进化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解析:选C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物种,不能表现为共同进化;基因突变是自发的,环境只是对其起选择作用;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4(2019滨州质检)鼠尾草的雄蕊高度特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A雄蕊高度

4、特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B鼠尾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解析:选B雄蕊高度特化的鼠尾草能够通过蜜蜂传粉,有利于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鼠尾草通过蜜蜂携带花粉并将花粉传授到其他的花上,这说明鼠尾草能进行异花传粉,从题中信息不能看出鼠尾草能进行自花传粉;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5(2017浙江4月选考单科卷)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

5、药性变异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变异不断积累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解析:选C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抗药性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农药只是起到了选择作用;菜青虫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可以导致有利变异的积累,即农药的选择使菜青虫的抗药性(有利变异)不断积累;生存斗争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6下列关于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遗传变异是生物发生进化的内因B猫叫综合征与红绿色盲产生的机理均为基因突变C人为因素可以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迁入与迁出、遗传漂变会影响生物进化解析:选B突变(基因突变和染

6、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如果没有可遗传变异,就不可能发生进化;猫叫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选择某些特定性状的生物进行培育,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例如,人们选择矮秆作物进行培育从而使作物矮秆基因的频率增大等;迁入与迁出能够引起种群部分基因的增加或减少,遗传漂变会使少数个体携带的特有基因不能遗传给下一代而消失,两者都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都会影响生物的进化。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果蝇种群中AAAa11,该种群自交和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一代基因频率不同B一个种群中AA

7、、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10%,该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基因型频率不变C某学校的学生中某一相对性状的各基因型频率之比为XBXBXBXbXBYXbY44%6%42%8%,则Xb的频率为7%D人的ABO血型取决于3个等位基因IA、IB、i。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某小岛上人的血型频率(基因型频率):A型(IAIA,IAi)0.45;B型(IBIB,IBi)0.13;AB型(IAIB)0.06;O型(ii)0.36。IA、IB的频率分别是0.3、0.1解析:选D一个果蝇种群中AAAa11,即AA占1/2,Aa占1/2,AA自交后代为AA,Aa自

8、交后代中AA占1/4、Aa占1/2、aa占1/4,故自交后代基因型频率为P(AA)5/8,P(Aa)1/4,P(aa)1/8,基因频率为P(A)3/4,P(a)1/4;自由交配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子代中的基因频率与亲代中的相同,即P(A)3/4,P(a)1/4。一个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0%、10%,则A的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个体随机交配,后代AA的基因型频率为36%,Aa的基因型频率为48%,aa的基因型频率为16%。当XBXBXBXbXBYXbY44%6%42%8%时,Xb的频率为(68)/(8812428)0.09,即9%。由O型(ii)的

9、基因型频率0.36可知i的频率为0.6,故IAIB的频率为0.4,假设IA的频率为p,则IB的频率为(0.4p),AB型(IAIB)的基因型频率为2p(0.4p)0.06,A型(IAIA,IAi)的基因型频率为p22p0.60.45,故p0.3,IA、IB的频率分别是0.3、0.1。8(2019菏泽高三调研)达尔文明确指出人类可能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但从染色体数目看,人类23对、黑猩猩24对,让人对达尔文的学说产生怀疑。生物学家研究发现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与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据此提出融合假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融合假说成立,在共同原始祖先进化成人类的过程中发生

10、了染色体变异B人和黑猩猩的形态差异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融合假说说明染色体变化是新物种形成的直接原因DDNA分子杂交能为融合假说提供证据解析:选C根据题意分析,若融合假说成立,则在进化过程中,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和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达尔文明确指出人类可能与黑猩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则两者的形态差异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黑猩猩的两条染色体(2A和2B)经拼接和人类2号染色体相似,因此DNA分子杂交能为融合假说提供证据。9(2018浙江11月选考单科卷)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

11、,得知红花(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D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解析:选D一个生物种群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粉红花的产生并非由于基因重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才会发生自由组合;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CC1/2Cc,故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Cc/(CCCccc),故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10如图所示为某种群迁入

12、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A19501980年该种群始终没有发生进化B1990年该生物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C196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为48%D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解析:选D分析图形可知,19501980年,A基因的频率先减小后增大,a基因的频率先增大后减小,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到1990年,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增大到90%,a基因的频率减小到10%,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但这些数据不能说明是否产生了生殖隔离,因此不能说明该生物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如果该种群的个体之间能自由交配,则1960年时种群

13、基因频率为A40%,a60%,根据遗传平衡公式,Aa基因型的频率为240%60%48%,由题图可知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处于不断变化中,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因此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不一定为48%;19301970年,A基因的频率逐渐减小,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生物适应当时的环境,19701990年,A基因的频率逐渐增大,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有利于生物适应当时的环境,所以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11.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隔离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

14、向进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解析:选B根据题图,通过地理隔离形成a1和a2两个种群,又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所以b和d可能不是同一物种;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

15、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12某随机受粉植物,其高茎(H)与矮茎(h)、绿茎(G)与紫茎(g)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对一个处于遗传平衡中的该植物种群进行调查,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现型高绿茎高紫茎矮绿茎矮紫茎比例63%21%12%4%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种群内基因h和基因g的频率分别为0.4、0.5B在该种群内基因组成为Gg的个体所占比例为50%CHh和Gg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继续随机受粉,该种群内矮紫茎个体所占比例不变解析:选C由表格数据可知,矮茎(hh)个体的比例为16%,则h基因频率0.4,同理可知g基因频率0.5;在该种群内基因组成为Gg的频率20.50.50.5,即该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50%;根据题意可知,该种群四种表现型的比例6321124,这种理论比例无法推测出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遵循遗传平衡定律的种群中,只要是个体之间随机交配,其产生的后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各种基因型的频率都保持不变,所以该种群继续随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