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2与朱元思书

上传人:Lil****_Z 文档编号:97203238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2与朱元思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2与朱元思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2与朱元思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2与朱元思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2与朱元思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2与朱元思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2与朱元思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4.理解作者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5.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2.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

2、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美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他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皆已亡佚。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皆以写景见长。【文体知识】1.背景资料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这里看到的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文章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风光,如诗如画,引人入胜,历来被人们当作独立成篇的山

3、水佳作。本文是作者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佚,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随兴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2.“骈体文”的有关知识。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本文开头的“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

4、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想象画面及听文字,初步感知文意。2.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朗读时需注意:(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当然也有例外,如“水/

5、皆缥碧,千丈/见底”。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二)问题探究1.实写语句讲解。(1)寒树:常绿的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使人心生寒意。(2)负势竞上: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3)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4)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5)相鸣:互相和鸣。(6)戾天:到天上。戾,至、到达。2.虚写语句讲解。(1)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2)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3)经纶:筹划、治理。(4)横柯:横斜的树枝。(5)交映:互相掩映。3.重点句子的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

6、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常绿的树,使人心生寒意。)(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从树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4.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老师讲解的内容,翻译全文。5.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学生分六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

7、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明确:(1)从“风烟俱净”到“天下独绝”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山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漂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学生齐读这一段,想象作

8、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2)从“水皆缥碧”到“猛浪若奔”写水,突出水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可以一直看到底,毫无障碍。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学生齐读这一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3)从“夹岸高山”到结尾写山,突出山之“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心生寒意的树

9、。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互相)争夺高处,笔直地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

10、托的手法,凸显了山水的魅力。“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从树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充,补写群峰中林深叶茂以突出作者的喜不自胜、流连忘返。学生齐读此段,想象富春江两岸山上树木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课堂小结】山川景色,古来共谈。本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作者和骈体文的有关知识,同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了课文文意。通读全文后,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神游了一番富春江的景色。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和结构特点。【课后作业】1.积累课文写景的优美词句。2.背诵重点语句。【板书设计】静

11、态听觉动态高山寒树泉声鸟鸣蝉叫猿啼视觉异水奇山江水清澈 静态急湍猛浪 动态第二课时【复习回顾】在上一节课里,我们一起疏通了课文文意,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了作者在信中所写的从富阳到桐庐的航程中所见到的富春江上的“奇山异水”。在这山水的描写中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怀呢?下面我们一起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看一看“奇山异水”下的情怀。【新课讲授】问题探究1.本文为我们呈现了怎样一种意境?明确:文章第1段总叙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澄澈,境界开阔,并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总揽胜景,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独有形象,特征鲜明,意境清新,不仅使其山光水色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胜,向往之情油然而生。下文先写“异

12、水”,作者以精练清新的笔触,从静、动两个方面来描绘富春江的江水之美,着重突出稳静的秀丽美和飞动的雄奇美,淋漓尽致、生动传神地展示出富春江水千姿百态、“天下独绝”的特征。接着写“奇山”,从四个方面写山,突出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全文山水分写,交互生辉。水有山相映,便充满灵性;山有水相映,便增其生机。这山水相映之美,既突出了各自的特色,又把它们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新而又深幽的“独绝”意境,人若置身其间,纵目骋怀,无不为富春江绝美的景色陶醉倾倒而心旷神怡。2.文章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景,找出其中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明确:(1)从视觉来写:“风烟俱净,天

13、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朗气清、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下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流曲折,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2)从听觉来写:“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

14、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首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3.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思考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明确:“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出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

15、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4.师生共同品味课文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明确:“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融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广阔,令人神清气爽。(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明确: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词语背后的准确,可以说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明确:“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明确:“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代了上文所说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明确:不但写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千形百态之状,而且还赋予它以人的心理:个个争着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