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151934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西南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西南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西南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西南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南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市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南宁市“4 N”高中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36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关136C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6B. 电子数为13C. 质子数为6D. 质量数为6【答案】C【解析】【分析】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详解】A、136C中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

2、13,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3-6=7,故A错误。B.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数=6,故B错误;C. 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136C质子数为6,故C正确; D. 元素符号左上角表示质量数,136C质量数为13,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注意: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下列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淀粉B. 蔗糖C. 麦芽糖D. 葡萄糖【答案】A【解析】【分析】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大一般达1万以上、一般具有重复结构单元。【详解】A、淀粉属于多糖,分子

3、式是(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是162n,可以达到1万以上,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选A;B、蔗糖属于二糖,分子式是C12H22O11,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不选B; C、麦芽糖属于二糖,分子式是C12H22O11,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不选C;D、葡萄糖是单糖,分子式是C6H12O6,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不选D;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则反应速率为A. V(NH3)=0.02mol/(Lmin)B. V(N2)=0.005mol/(Lmin)C. V(NH3

4、)=0.17mol/(Lmin)D. V(H2)=0.03mol/(Lmin)【答案】B【解析】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1.7g氨气是0.1mol,所以氨气的反应速率是。因为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4.在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升高温度 加入催化剂 增大反应物浓度 将块状固体反应物磨成粉末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般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据此判断。【详解】任何化学反应升高温度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增大反应物浓

5、度,增大了活化分子数,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将固体块状反应物磨成粉末,增大了接触面积,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答案选D。【点睛】关于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改变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目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体积而使浓度改变来实现的。温度改变对任何反应的速率都有影响。5.CO、NO及H2S都是有毒气体。下列有关这三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能与氧气反应B. 都易溶于水C. 都能与碱溶液反应D. 都是电解质【答案】A【解析】【详解】A. 三种气

6、体都能与氧气反应,分别是生成CO2、NO2、SO2(或S)和H2O,A正确;B. CO、NO都难溶于水,H2S能溶于水,B错误;C. CO、NO都与碱溶液不反应,C错误;D. 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H2S是电解质,CO、NO都不是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A。6. 分类方法广泛适用于化学科学中,以下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A. 纯金属与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B. 纯碱和烧碱的水溶液均显示碱性,故均属于碱类C. 按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 溶于水后其水溶液能导电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纯金属与合金均属

7、于金属材料,A正确;B、纯碱即Na2CO3,水溶液显碱性,但属于盐不属于碱,B错误;C、按粒子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C正确;D、溶于水后其水溶液能导电的共价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也可能是非电解质,如二氧化硫,D正确,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的分类判断【名师点晴】该题的易错选项是D,判断是否是电解质时,除了要注意是不是化合物以外,尤其要看是不是自身电离出阴阳离子,而能否导电只是一种现象,不能作为判断依据,例如氨气溶于水溶液可以导电,但导电的原因是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出离子,氨气不能电离,因此氨气是非电解质,一水合氨是电解质。7.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8、)A. HNO3、H3PO4、H2SO4的酸性依次增强B. P、S、Cl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降低C. Al3+、Mg2+、Na+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D. Na、Mg、Al的金属性依次减弱【答案】D【解析】【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 所以酸性:HNO3H3PO4,故A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依次升高,P、S、Cl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故B错误;C、电子层数相同,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Al3+、Mg2+、Na+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故C错误;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Na、Mg、Al的金属性依次减弱,故D正确。8

9、.相同质量的铝分别投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中反应生成氢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A. 稀硫酸B. 稀盐酸C. 氢氧化钡溶液D. 氢氧化钠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设Al均为2mol,则A由2Al3H2SO4可知,生成氢气,消耗3molH2SO4;B由2Al6HCl可知,生成氢气,消耗6molHCl;C由2AlBa(OH)2可知,生成氢气,消耗1molBa(OH)2;D由2Al2NaOH可知,生成氢气,消耗2molNaOH;所以消耗溶质的物质的量最少的是氢氧化钡溶液。答案选C。9.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可发生可逆反应:N2(g) + 3H2(g)2NH3(g) 。下列说法中,表明这一反应已经达

10、到化学平衡状态是A. N2、H2、NH3的浓度相等B. N2、H2、NH3的浓度不再变化C. N2、H2、NH3在密闭容器中共存D. 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答案】B【解析】A. N2、H2、NH3的浓度相等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没有关系,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反应过程中N2、H2、NH3的浓度发生变化,当 N2、H2、NH3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反应一经开始, N2、H2、NH3在密闭容器中总是共存,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没有关系,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选B。10. 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11、是A. NH3B. HClC. NaOHD. NaCl【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则氨气、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氢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氯化钠是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答案选C。考点:考查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判断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化学键以及化学键和化合物关系的熟悉了解程度,意在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明确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关系是答题的关键。11. 已知反应A+B= C+D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 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是吸热反应。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B反应条件与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无关系,B错误;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错误;D反应吸热,则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D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反应热的应用与判断12.等质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 )A. CH4B. CH3CH3C. C2H

13、2D. C5H1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等质量的各种烃,其中氢元素的含量越大,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就越多。由于甲烷的氢元素的含量最大,所以等质量的有机物中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选项A正确。考点:考查有机物燃烧规律的应用的知识。13. 化学中存在一些守恒或平衡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根据质量(原子)守恒定律,某物质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是烃B.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所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 根据电子守恒定律,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失电子数一定等于正极反应得电子数D.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在任何时刻一定等于逆反应速率【答案】C【

14、解析】A不正确,因为无法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B不正确,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即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逆反应中只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才是相等的,D不正确。答案选C。14.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序数:XY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YD. 得电子能力:XY【答案】B【解析】【分析】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为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Y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以此来解答。【详解】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5、,则X为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Y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则A由以上分析可知X的原子序数大于Y的原子序数,A错误;BX为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Y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由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可知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B正确;CX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Y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Y,C错误;DX是金属,不能得到电子,Y是非金属,容易得到电子,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由信息得出元素的相对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元素周期律来解答即可,题目难度不大。15.把甲、乙、丙、丁四块金属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甲、乙相连,甲为负极;丙、丁相连,丁上有气泡逸出;甲、丙相连,甲上发生氧化反应;乙、丁相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