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复习(二)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708606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复习(二)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诗词复习(二)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诗词复习(二)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诗词复习(二)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诗词复习(二)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复习(二)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复习(二)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复习(二)十一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 承接题目,写春日远望所见的总印象。勾画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景城春草木深。 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 感时花溅泪, 花朵含露是伤感时局在落泪,鸟儿跳跃是因为离别而心绪不宁。(拟人恨别鸟惊心。 手法,表达的是作者的感受)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为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烽火连三月, 感情从伤悼国家破碎过渡到思念亲人,抒发了对战争的痛恨,对亲人的家书抵万金。 思念。白头搔更短, 细节描写,一位忧思国家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浑欲不胜簪。思想感情:诗作借对“安史之乱”带来的国家残破,都城荒芜百姓悲伤,骨肉分离的惨景的描述,表现了

2、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家人无限眷恋的感情。感情基调:含蓄深沉悲伤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艺术特点:借景抒情。前两句中“国破”“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都是写景,情寓其中,抒发诗人痛苦悲伤之情,后四句直抒感情,抒发诗人忧国思家之情。一字传神,“破”使人触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感情。练习: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写的是 。诗的前四句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2.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3.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

3、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花和鸟本是人们喜爱之物,作者却“溅”“惊心”,这样写是否不够恰当?为什么?5、杜甫历来被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杜甫这两个称谓的解释。6、鲜花、鸟鸣平时给人怎样的感受?你怎样理解诗人“溅泪”“惊心”的独特感受?7、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画面:含义: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9、请联系全诗谈谈你对作者用“草木深”三字写景的理解。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十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

4、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记叙描写,描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情议论,是作者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高昂。】思想内容: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彻夜难眠的遭遇,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博大宽广的胸

5、怀。写法: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名句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两句直抒胸臆,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接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练习:1、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2、诗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 ,并渲染了特定的 ;二是烘托出诗人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4、就主题而言,读了这首诗录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举出一例。(古今例子均可,3 分)5、诗的第

6、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6、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十三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写动物,动景 “早莺”“新燕”,扣住初春特点。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写植物, 静景 “乱花”“浅草”,扣住初春特点。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直抒喜爱之情。绿杨阴里白沙堤。思想感情:本诗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喜悦之情。炼字: “初”“早”“新”“才”等几字准确,生动地表明了早春的时令;“争”“啄”两词生动

7、形象地描绘了早春时节的勃勃生机。艺术手法:借景抒情 对偶、拟人颔联、颈联赏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练习: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3、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的精妙,换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4、本诗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 、 、

8、乱花迷眼、 。十四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丰收的日子,麦黄人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具体写“五月人倍忙”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辛劳。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心理描写,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异常的矛盾心理。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白描手法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可见当时赋税繁重。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对百姓的同情和关心。思想内容:本诗通过旁观农民刈麦,目睹农民艰辛的劳动场面,听了贫妇人的悲惨诉说,反

9、映了当时赋税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得丰衣足食的生活而感到自责。艺术特色:叙述简洁,多用写实,白描手法,内涵深刻。叙事与心理描写相结合,二者达到完美统一。语言平易流畅,含义深刻。练习:1、有人认为观刈麦的感情基调是“悲怜自责”,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本诗诗句加以说明。2、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3、“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代什么?从本句诗中,你可否总结出白居易是个什么样的官员?4、为什么说夏日“丁壮”已“力尽”却“不知热”,反而“但惜夏日长”?5、诗中反映苛税繁重,人民困苦不堪的句子是 十五 白雪歌送

10、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古名句。用比喻,借景抒情的手法,以春花喻冬雪,极富浪漫色彩,千树万树梨花开。 形象地描写了塞外大雪的壮美景象,让人感到茫茫大雪中一片春意。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好奇及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极写绝域的奇寒无比。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 过渡。由写雪景过渡到送别。一个“愁”字写出了诗人为友人的长途愁云惨淡万里凝。 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为转入送别作铺垫【以上为咏雪】中军置酒饮归客, 饯别。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 白雪、红旗,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象征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

11、武风掣红旗冻不翻。 气概。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 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情感。与“孤帆远影雪上空留马行处。 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思想内容:本诗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和依依不舍之情。名句赏析:见左边练习:1、这首古体诗的作者岑参是唐朝著名的 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两句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在木兰诗中,我们也学过类似的两句。 3、在文中选出此诗中具体表现边塞天奇寒的句子或短语。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名句,对它的妙处你能说出一

12、、二吗?请简答。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十六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被贬时间之长,一腔愤懑不平。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引用典故。闻笛赋引用向秀的思旧赋表达对亲旧凋零的伤到乡翻似烂柯人, 痛,人事全非的怅惘。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怅惘之情) 事态变迁的怅惘之情。沉舟侧畔千帆过, 运用比喻和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新事物病树前头万木春。 必将代替旧事物。同时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积极乐观向上)思想内容:诗人通过抒写长期贬居生活艰辛和对世事沧桑的伤感

13、,含蓄地表达了心中的不平。同时也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进取的精神。艺术特色:诗情起伏跌宕,于沉郁中见豪放;语言精练,用典贴切,是酬答诗中的优秀代表。层层递进的手法。首 颔 颈 尾四联内容递进。练习:1、第一联作者通过“ ”和“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之情。2、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道理。请问其中的哲理是什么?3、颔联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颈联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5、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也给友人以 。6、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7、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惘之情的诗句是:8、摆脱艰难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诗句是:十七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