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十五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073714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十五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十五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十五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十五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十五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十五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十五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黄金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_ 盛行,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目标,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也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2.“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面对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各国进行调整,适当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出一种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 ”。,凯恩斯主义,抓主干,

2、减少,混合经济,(二)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 ,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条件: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增长。 3.实质: 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反映了 社会化的趋势。 4.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1973年经济危机后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80年代以后,“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 5.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6.评价 (1)使穷人受惠不少,缓和了社会矛盾,对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2)导致 不堪重负、劳

3、动者积极性降低等负面影响。,贫富差距,国家,分配领域,社会稳定,国家财政,科学技术,(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含义: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是相对于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或物质生产部门而言,并为它们提供直接和间接服务的部门。 (2)原因 的进步。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3)表现: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4)作用 以 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公众生活水平,新技术,2.美国“新经济

4、”的出现 (1)含义:一种以 为基础、以 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 (2)背景 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美国努力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 (3)时间: ,克林顿执政时期。 (4)评价 积极: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仍占支配地位;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经济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 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 (2)片面发展重工业,不利于人民生活水

5、平提高。 (3)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 (4)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打破了对 崇拜的迷信。 2.主要内容 (1)农业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 。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 。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个人,收购制,自主权,种植玉米,(2)工业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 。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3.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赫鲁晓夫改革造成苏联社会混乱。 2.特点: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 3.

6、措施 (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2)扩大 的经营自主权。 (3)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4)重点发展 ,特别是军事工业。,管理权,国营企业,重工业,4.结果 (1)冲击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2)苏联的军事实力、综合国力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3)20世纪70年代,军备竞赛的负担及对稳定的过分追求,导致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滑趋势。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 (1)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2)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 2.特点

7、 (1)提出“加速发展战略”,重点放在 上。 (2)先进行经济改革,后转而进行政治改革。,重工业,3.主要内容 (1)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 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以指导性计划指标代替指令性计划指标。 (3)调整 结构。 (4)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出现与外国合资企业。 (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4.结果: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倡导“公开性”和“民主化”,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 。,市场,所有制,苏联的解体,重理解,1.战后西欧各国经济政策的共同

8、之处 (1)战后初期:都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国有化政策;都实行国家计划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经济发展的计划性加强;推行福利国家政策,完善社会保障。 (2)20世纪70年代以后: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成为发展的趋势。 2.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 (1)积极作用 福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扩大社会消费,推动经济的发展。“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使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他们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促进社会消费,推动经济发展。,(2)消极作用 政府开

9、支迅速增加,使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急剧膨胀,导致税收负担过重。 福利制度是一种奖懒罚勤的不合理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风气和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竞争精神。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结构图示,4.苏俄(联)农业政策的调整 (1)1917年,苏维埃政权没收皇室、寺院土地交给农民耕种。 (2)1918年,实行余粮收集制,为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1921年,实行固定粮食税。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税后粮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27年之后,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问题,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

10、碍了农业经济发展。 (5)赫鲁晓夫改革,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农产品价格,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农业生产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主题一,材料一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 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二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

11、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 从罗斯福到里根,从摇篮到坟墓福利制度,【问题】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解析】第一小问,需要将两者的做法分别写出来,根据材料一“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可得出罗斯福时期社会保障的基金完全来自国家财政收入,根据材料二“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可得出里根时期社会保障基金由政府、企业主和雇工共同承担。第二小问,需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来说明,从积极方面来

12、看,使低收入阶层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从消极方面来看,可能会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扩大,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带来“福利腐败”问题等。,【参考答案】差异:罗斯福:社会保障的基金完全来自国家财政收入。 里根:由政府、企业主和雇工共同承担。 评价:积极:使低收入阶层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消极: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带来“福利腐败”问题等。,1.第一次经济政策调整(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罗斯福新政实施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府职能急剧扩张,对

13、经济生活干预的范围较广、力度较大。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尽量扩大就业;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主导国民收入再分配等。 2.第二次经济政策调整(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的“滞胀”困境,英美等国大刀阔斧地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这次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有:紧缩货币,削减国家的直接社会福利支出,推行社会福利计划多元化、私人化和市场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推行以股权分散化为特征的“人民资本主义”;实行有利于富人和企业的税制改革,刺激投资等。,深化拓展,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3.第三次经济政策调整(20世纪90年代初)

14、 这次调整的背景是西方国家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行反通货膨胀政策以后,普遍陷入“双高”状态,即政府公共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政府公共债务居高不下。这次调整遵循“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原则,一手削减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开支,另一手调整税收,降低利率,以此来刺激消费与投资。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主题二,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斯大林体制下的局部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材料二 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

15、9531956年和19571960年两个阶段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解析】 首先根据问题提示观察两个时间段中苏联和中国粮食产量的发展状况并进行概括总结,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运用该时段的重大史实进行分析说明。,【参考答案】 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中国粮食产量平稳增长。 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 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粮食产量总体大幅度下降。 说明:苏联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和改革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主要是由于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深化拓展,战后苏联针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措施,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角度一 英国福利制度的发展演变 【典例1】 (2016全国卷,40,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