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材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072847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材1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材1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材1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材1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材1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材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规划与管理前言,一、本课程的重要地位 1、规划与管理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环境问题产生和发展趋势决定了该课程地位的增强 3、中国国情国策决定了本课程的重要地位 二、本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1、“七五”期间(19861990)产生(选修课) 2、“九五”期间(19962000)发展(必修课) 3、“十一五”期间(20062010)重点(核心主干课) 三、本课程学习方法 1、着眼于拓宽理工科大学生在软科学领域知识 提升 2、着眼于提高“一类方法、两个结合、四种能力”的学习方法,第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第

2、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一)环境管理的含义,1. 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

3、、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 (1)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2)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 (3)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1974年,美国学者G.H.休威尔编写的环境管理一书,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1987年,多诺尔在环境管理专业实践中认为环境管理是一个“桥梁专业”,“它致力于系统方法发展信息协调技术”,“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根据定量和未来学的观点,处理人工环境的问题”。,2.环境管理的含义,库克(Cooke)等在其环境管理中的地形学(1990)

4、中采用类似的定义,将环境管理描述为“人类利用土地、大气、植物和水的一系列活动”。 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1992年赖斯等在环境管理著作中对环境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环境,以实现既定的目标。”,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要比较全面地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动用各种手段限制

5、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第三,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 第四,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个动 态过程。 第五,环境管理需要各国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二)环境规划的含义,1. 环境规划的提出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在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中明确指出“合理的计划是协调发展的需要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需要相一致的”,“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需加以规划”、“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必须委托适当的国家机关对国家的环境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或监督,以期提高环境质量”。,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6、规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区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定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 环境规划的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

7、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2.环境规划的含义,(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3.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的关系,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和任务,(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任务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环境问题的产生有两个层次上的原因:一是思想观念层次上的;一是社会行为层次上的。基于这种思考,人们终于认识到必须改变思想观念,必须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规划与管理,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

8、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并以制度、法律、体制和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创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任务,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政府行为是总的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制定政策、法律、法令、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9、等; 市场行为是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生产者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 公众行为则是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为。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1.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 实施环境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主要途径 4. 实现以较小的投资获取较佳的环境效益,第二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与理论的 产生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八大公害”和增长的极限唤起了世人的环境意识,引发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一次认识高潮。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

10、会议召开,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一个路标;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和我们共同的未来,引发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二次认识高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二个路标;,21世纪初,人类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日见明显以及联合国千年宣言,引发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三次认识高潮。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召开,以“人类、地球及繁荣”为主题,对未来2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制定执行计划,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三个路标。,一、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二、第二个路标1992年联合国环

11、境与发展会议 三、第三个路标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 首脑会议,一、第一个路标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背景,20世纪5060年代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引起了西方工业国家的人民对公害的强烈不满,促使一批科学家积极参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报告和著作,形成了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学派,并对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由58个国家152位成员组成的通讯顾问委员会为会议提供的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 (2)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 该宣言将会议形成的共同看法和制定的共同原则加以总结,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初步构筑起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

12、理论的总体框架。,一、第一个路标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成果,中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起步阶段,1973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会议之后,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从此,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进入起步阶段。 1978年国家颁布的新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首次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 1979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为我国环保机构的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1983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同步发展方针,这是环境保护工作战略思想的大突破、大转变

13、,是环境管理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1989年5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正式推出了新的五项环境管理制度。,在环境规划与管理模式探索的过程中,我国明确地提出要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其主要内涵有两个方面:在大政方针上,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宗旨,把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陆续提出的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等政策思想确定为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在具体制度措施上,形成了以“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套环境管理制度,促使环境规划与管理工作由一般号召走上靠制度管理的轨道。,阅读材料:八大公害事件,二、第二个路标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背景,1983年,新发展观一

14、书中指出新的发展观是“整体的”、“综合的”和“内生的”。其经济发展不仅包含数量上的变化,而且还包括收入结构的合理化、文化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其他社会福利的增进。,1984年10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成立后,即在委员会主席、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下,编写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是关于人类未来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分三个部分,共12章。我们共同的未来阐述了 “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的总观点,并明确提出持续发展战略,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二、第二个路标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成果,1992年6月3-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

15、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讨论了人类生存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人类迈入21世纪的意义最为深远的一次世界性会议。,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重申了1972年6月16日在斯德哥尔摩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的观点和原则,并在认识到地球的整体和相互依存性的基础上,对加强国际合作,实行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提出了27项原则。 各国政府代表还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国际文件和公约。,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原则: 该宣言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原则;该宣言进

16、一步重申了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该宣言还进一步强调了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实施原则。 “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后世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21世纪议程 议程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社会和经济方面;第三部分,为发展的资源保护和管理;第四部分,加强主要团体的作用;第五部分,实施的方法。全文共40章20余万字,论述了117个方案领域,提供了一个从现在起至21世纪的行动蓝图,涉及了与地球持续发展有关的所有领域。,中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发展阶段,199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明确提出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主要对策措施。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目标、政策框架和实施方案。 199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