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6.1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072796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6.1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6.1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6.1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6.1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6.1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6.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6.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6 月 1 日) 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具有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和悠久 厚重的人文之美,是著名的山城、江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 的直辖市,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为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殷 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更好地发挥重庆所担负的国家使 命和区域责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重庆市城 市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

2、位、“两 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 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 入贯彻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刻 认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尊重城 市发展规律,着力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 作全局性;着力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 2 的系统性;着力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 持续性;着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 宜居性;着力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

3、城 市发展的积极性。结合重庆特殊市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高 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着力优化城市 管理服务,着力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人 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感,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二)目标任务 按照“干五年、看十年、谋划三十年”的总体思路和“一年补急 需、两年强弱项、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的工作要求,明确城 市提升年度目标任务,加快把重庆建成经济规模与城市规模大、 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强、城市形态与生态环境美的城市。 “一年补急需”:2018 年,各区县、

4、各部门细化城市提升专项 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同步启动一批需求急迫、操作简便、易于见 效的城市提升项目,解决一批市民反映最集中最突出最直接的城 市问题。 “两年强弱项”:2019 年,各区县、各部门全面实施城市提升 各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按任务分解有序推进城市提升项目, 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城市提升行动初见成效。 “三年上台阶”: 2020 年, 本行动计划中三年期项目全面完成, 3 长远项目持续推进,城市提升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提升 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五年大变样”: 2022 年, 本行动计划中五年期项目全面完成, 城市空间格局更加优化,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管理体制 机制更加完善

5、, 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市容市貌明显改善, 城市文明程度、市民素质明显提高,使重庆成为“近者悦、远者来” 的美好城市。 展望未来,到 2035 年,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 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战略定位得以彰显,内陆开放高地、 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基本建成。到 2050 年,全面建成山清水秀、人 文荟萃、开放包容、繁荣舒适的国际化大都市。 (三)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 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城景共融、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 布局,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天蓝、 地绿、水秀美丽家园。 规划引领,建管并重。以科学规划

6、精准描绘城市成长坐 标,以“工匠精神”精心推进城市建设,以绣花功夫抓好精细化城 市管理,努力实现城市规划高起点,城市建设高标准,城市管理 高效能,让城市更富魅力、更有温度。 以人为本,紧贴民生。围绕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的城市问题,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优先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 4 加快补齐民生缺项,回应社会关切,使城市提升工作得到市民认 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改革创新,精准施策。着力改革创新,建立完善城市提 升的长效机制,完善有关配套政策。统筹城市提升行动计划与全 市“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中其他计划的关系, 综合协调各项 工作以及项目实施的轻重缓急。 主城优先,市域统筹。本计

7、划制定内容以主城为主,对 交通及基础设施、文化和旅游发展进行了全市统筹,主城以外区 县(自治县)参照本计划内容,结合自身特色制定城市提升实施 方案并有序做好城市提升相关工作。 二、提升城市规划水平,描绘重庆美好蓝图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 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做好规划,是任何一个城市 发展的首要任务”的重要指示精神,高水平编制和实施新一轮重庆 市总体规划,全面提升我市规划水平,科学引领城市品质提升。 (一)强化规划战略引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重庆 特色、高点定位,坚持“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紧紧 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

8、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战 略定位,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以及推动高质 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战略目标,以“大山、大江、大城、大 美”描绘新重庆美好蓝图,展现大山大江大资源格局,大城大美大 人文精神,实现大山、大江、大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结合重 5 庆的区位优势及发展特色,明确新时期重庆在发挥好国家竞争新 引擎、区域治理新中心和城市发展新示范方面所承担的国家使命, 以及作为成渝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所承担的区域责任,实现 重庆在国际国内两大层面“争先进位”。 (二)优化城镇体系布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成渝 城市群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促进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实现资 源优化配置。优

9、化市域城镇体系和城乡空间布局,构筑重庆大都 市区网络城市群、三峡库区网络城镇群和武陵山区网络城镇群, 共同形成重庆市域网络城市群总体格局。加强各区县城之间的分 工协作和协调发展,同时立足自然本底和资源禀赋“独立成市”, 各区县城自身应做到城市规模、 功能定位、 空间形态、 产业布局、 服务配套体系完善。主城区依托“四山两江三片一城”空间格局, 推进东、中、西三大平行槽谷地带相对独立发展又紧密联系、分 工协作,建设平行网络山水城市。优化“多中心”布局结构,调整 城市中心体系,完善提升片区和组团功能,综合提升老旧城区品 质, 加强城市外环区域整体开发, 发展一批产城融合、 职住平衡、 配套完善的现

10、代化生态新城。 (三) 完善空间规划体系。 按照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完善空间规划编制、管理、支撑体系。加强规划基础研究,深化 大数据在规划编制、实施、监测和评估中的运用,把以人为本、 道法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规划全过程,既“绣花” 又“留白”,提高各类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打破旧有“过得去” 6 的低标准思维,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等高对接”,探索建立适应重 庆特点的标准体系,引领城市量的扩张、质的提高、品味提升三 者并重,为子孙后代多留一批堪称经典的传世之作。强化规划制 定过程的统筹协调,提高各类规划的操作性。加强统筹规划,横 向建立完善全市统一协调、 功能互补、 相互衔接

11、的空间规划体系, 实现更高水平的“多规合一”,有效管控全域空间资源;加强规划 统筹,纵向建立完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相互衔接、层层相 扣的链条传递体系,确保规划落地不走样,实现“穿透式”规划要 求。 (四) 强化规划刚性约束。 建立规划从“远景目标、 发展战略、 空间布局、指标体系、行动计划、项目生成”层层深化落实的工作 机制,以及规划对城市建设时序、范围、内容等的引导约束管控 机制。进一步完善规划法规体系建设,确保规划工作全过程有法 规制度遵循和约束。 进一步加强规划全过程监督, 完善规划考核、 规划督察、规划审计、规划修改终身记录、违规处罚“五位一体” 刚性约束机制。建立完善违法建设查处

12、体制机制,确保规划的严 肃性与权威性。 三、提升城市交通水平,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 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 济的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到 2035 年建成交通强 国示范区,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 2050 年全面实现交通运输 7 现代化,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加快建设高品质综合交 通运输体系,为“两点”“两地”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五)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内陆国际物流枢纽 和口岸高地建设,深化“铁、公、水、空“相互融合和多式联运,构 建完善“5+5”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包括南向重庆

13、-北部湾-新加坡- 太平洋通道、重庆-广州-太平洋通道、重庆-昆明-印度洋通道,西 向重庆-乌鲁木齐-阿拉山口-欧洲通道, 东向重庆-上海-太平洋通道 等 5 条主通道,以及西南向重庆-格尔木-喀什-瓜达尔港通道,西 向重庆-成都-西藏通道,北向重庆-西安-二连浩特-俄罗斯-欧洲、 重庆-郑州-北京通道,南向重庆-长沙-福州通道等 5 条辅助通道, 发挥好重庆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重要枢纽功能。到 2022 年,基本形成“功能完善、能力充分”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 建设国家综合铁路枢纽。加快推进“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建 设,西北向完善中欧班列(重

14、庆)通道,东向构建完善沿江铁路 通道,南向大力畅通中新通道,实现客货运输快捷到达全国主要 城市群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快实现重庆至成都、贵阳 1 小 时到达,至周边长沙、武汉、西安等省会城市 3 小时到达,至北 京、上海、广州 6 小时到达。 2. 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发挥好重庆在国家高速公路网中 “四纵两横”高速公路大通道的重要枢纽节点功能,强化对周边地 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到 2022 年, 高速公路省际出口提升至 32 个, 8 与周边省份的相邻市县建立起高速公路便捷联系,加速人流、物 流、信息流集聚扩散。 3. 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加快建 设“一干两支十线

15、”叶脉型航道体系。 到2022年, 实现长江干线5000 吨级单船常年满载通达朝天门,全市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 达到 1600 公里;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达到 2.3 亿吨,集装箱吞吐能 力达到 600 万标箱,建成“服务+辐射”型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加 快建设现代港口码头。 4. 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到 2022 年,形成“一大四小多通 用”机场运输体系,旅客吞吐量超过 550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 到 100 万吨,通航城市总数达到 200 个以上,其中国际(地区) 航线超过 100 条,构建起辐射亚洲、通达全球的国际航线网络; 基本实现通用航空功能全覆盖。加快科学谋划第二枢纽机场选址,

16、 并超前谋划现代化新机场集疏运体系,提高机场服务能力和辐射 能力。 5. 建设高效便捷枢纽体系。到 2022 年,构建以江北机场、重 庆火车北站、西站和东站为主体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枢纽内旅 客平均换乘距离不超过 500 米。构建以团结村、小岚垭、南彭、 果园为主体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基本实现货物运输“无缝衔接”。 (六)实现全市交通互联互通。着力完善市域交通基础设施 布局,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支撑市域网络化城市群发展。 1. 构建完善市域铁路网络。加快建设“两环十干线多连线”普 9 速铁路网,到 2022 年,全市普速铁路通车里程达到 2222 公里, 逐步实现“县县通铁路”,主城区与渝东北、渝东南片区之间有 2 条铁路连通,主城区至各区县 2 小时内到达。 2. 提升高速公路互通水平。 加快建设市域“三环十二射多联线” 的高速公路网络。 到 2022 年, 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 4200 公里, 全面完成县县通高速目标。主城区与渝东北、 渝东南片区之间有 2 条高速公路连通;渝东北、渝东南片区之间有 2 条以上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