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7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066070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7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7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7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7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7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7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7年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前适应性试题语文【本试卷有些题目有两道题,可选一道作答】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国家工程,语言资源调查记录是语保工程的核心,需要从我国语言国情出发进行统一规划。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言方言复杂多样,拥有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大语系的130多种语言,十大汉语方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在这为数众多的语言方言中,情况也十分复杂有的分布区域大,使用人口多,如汉语官

2、话方言使用人口达66亿,吴方言、闽方言的使用人口也达7000多万,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有的则只有几千人甚至几百人、几十人使用;有的内部一致,有的差异悬殊;有的强势,有的弱势,有的濒危。我国上一次也是第一次全国性语言方言普查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推广普通话。如今,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抢救保护语言资源。这60年一遇的语保工程,如何科学合理地布局呢?我们认为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基本面全覆盖,二是区分轻重缓急。“基本面全覆盖”主要考虑语种和地区两个维度。从语种来说,全国130多种语言每一种都要调查。不过,这里所谓“语种”也泛指主要方言种类,例如藏语分卫藏、安多、

3、康巴三大方言,都要设点调查。从地区来说,全国34个省(区、市)包括港澳台在内都要统一布点。在一个省份内部,则要兼顾各二级行政区,例如内蒙古有9个地级市、3个盟,内蒙古汉语方言调查设14个点,每市(盟)一点,其中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各设二点。作为全国性的语言调查保护工程,自然是调查点越多越好。我国有2000多个县级单位,约360万个自然村,调查对象几乎是无限的。但工程的实施时间是有限的,只有5年,现有的人力、财力、技术等条件也都是有限的。因此,布点时必须区分轻重缓急,考虑复杂程度、濒危程度两个方面。我国语言方言内部的复杂程度极不平衡,拿汉语来说,东南地区的方言纷繁复杂,很多地方“十里不同音”,

4、而北方和西南地区相对来说要一致得多。因此,在东南地区要多设点,尽量一县一点,其他地区则三四个县设一个点。对于那些已处于濒危状态或趋于濒危的语言方言,则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全部列入调查点,并且优先实施。例如义都语分布在我国和印度接壤的藏东南地区,在我国实际控制线内,只有十来个人能够流利使用义都语,为了尽快抢救保存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濒危语言,义都语已被列入第一批调查点。(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02月14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是语言资源调查记录,它需要从我国语言国情出发进行统一规划。B. 我国因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故语言方言复杂多样,拥

5、有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大语系的130多种语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其中汉语就有十大方言。C. 在这为数众多的语言方言中,情况也十分复杂有的分布区域大,使用人口多,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有的则只有几千人甚至几百人、几十人使用;有的内部一致,有的差异悬殊;有的强势,有的弱势,有的濒危。D. 我国上一次也是第一次全国性语言方言普查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抢救保护语言资源。如今,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推广普通话。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语保工程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基本面全覆盖,二是区分轻重缓急。B. “基本面全覆盖”是说既要考虑到我

6、国的130多种方言,又要兼顾全国34个省(区、市)包括港澳台在内的行政区。C. 内蒙古有9个地级市、3个盟,内蒙古汉语方言调查设14个点,每市(盟)一点,其中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各设二点。D. 作为全国性的语言调查保护工程,自然是调查点越多越好。我国有2000多个县级单位,约360万个自然村,调查对象是无限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语保工程的实施时间是有限的,现有的人力、财力、技术等条件也都是有限的。所以,布点时必须区分轻重缓急,考虑复杂程度、濒危程度两个方面。B. 汉语方言内部的复杂程度极不平衡,东南地区的方言纷繁复杂,很多地方“十里不同音”,而北方和西南地区

7、相对来说要一致得多。C. 东南地区的方言纷繁复杂,一县一点,其他地区则三四个县设一个点。对于那些已处于濒危状态或趋于濒危的方言,则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全部列入调查点,并且优先实施。D. 处于濒危状态的义都语分布在我国和印度接壤的藏东南地区,在我国实际控制线内,只有十来个人能够流利使用。为了尽快抢救保存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濒危语言,义都语已被列入第一批调查点。【答案】1. D 2. D 3. C.【解析】1. 试题分析:D项张冠李戴,把这次语言调查的目的与上次的搞反了。原文“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推广普通话。如今,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抢救保护语言资源”。2. 试题分析:D“调查对象是无

8、限的”错,原文是“调查对象几乎是无限的”。3. C原文的观点是“尽量一县一点”,而选项变成了“一县一点”。试题分析:(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扎西的菜园子邢庆杰 扎西的菜园子,是来自山东的援藏干部老马帮扶着弄起来的。 扎西本来对种菜不感兴趣,他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放牧生涯。可当他看到老马什么都亲自动手,从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都盯在菜地里干,就不好意思推辞了。扎西一不好意思,干起活来的时候就特别卖力气。 一转眼就要过中秋节了,老马休假回山东。临走,他对扎西详细地交代了管理菜园子的方法。回到家后的第二天中午,饭后,老马正斜歪在沙发上看电视,手机响了。他接起来,就听到

9、扎西急促的声音:“马顾问!马顾问!你快回来吧!出大事了!” 老马的脑袋“嗡”一下就大了!他定了定神,说:“扎西,别着急,慢慢说,哪里出事了?”“是、是菜园子,菜、菜出事了!”扎西由于激动,有些语无伦次,“毒药,全是毒药,您快来吧!吓死人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毒药,全是红的,您还是快点来吧!我们一家都不敢在菜园边住了。” 老马一听,这个问题严重了,现在,他们这个援藏点上的技术人员都回家过节了,只有自己跑一趟了。 老马坐飞机赶到日喀则,又坐车来到扎西所在的牧区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 来到菜园子门口,扎西不敢再往里走了,他指着里边,战战兢兢地对老马说:“那里,就是那里,全红了,像血一样红。” 老马

10、只看了一眼,就有种想哭的感觉。那一片红,是刚刚成熟的西红柿。 想到自己大过节的赶了几千公里路奔到这里,只是因为西红柿成熟了,他就有些生气。但他转念一想,这也不能怪扎西,西藏这个地方,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以前除了萝卜土豆,根本就没有别的蔬菜,扎西从来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这是很正常的。 恐怕,大多数生活在偏远牧区的藏族同胞,都没有见过像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内地司空见惯的蔬菜想到这里,他感觉到鼻子酸酸的,心里沉甸甸的,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老马摘下一个大大的西红柿,用衣角擦了擦,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然后又摘下一个递给扎西,说:“你尝尝。” 扎西看了老马一眼,他相信老马不会骗他的,就学老马的样子,狠狠地

11、咬了一大口!顿时,扎西瞪圆了眼睛,说:“好甜!这是糖菜呀!” 扎西的菜园子丰收了,扎西一家吃不了,就到处送人。 老马知道后,给他打电话说:“扎西!帮你种莱,不是让你送人的,你要去卖,以后,这就是你的一项家庭收入。” 扎西惊讶地说:“卖?怎么卖?卖东西多丢人!” 老马知道,传统的藏民,现在还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习俗,他们还不习惯用人民币来交易。老马就耐心地对扎西说:“扎西,这些东西都是你花力气种出来的,还有大棚、种子等成本,别人拿去吃,给你报酬是应该的,就像你拿牦牛皮去换青稞一样。” 在老马的说服引导下,扎西终于答应去卖菜了。老马帮着扎西把已经成熟的西红柿、茄子、黄瓜摘下来,放在几只篓子里,然后绑在

12、了两头牦牛的背上。 扎西要出发了,老马问:“你不带秤吗?”扎西一愣,问:“秤?秤是什么东西?”老马笑道:“秤是称分量的,没有秤,你怎么按斤收钱?”扎西摇摇头说:“这个你不用管,我们藏民,良心就是秤。” 扎西骑着马,赶着两头牦牛走了。离这里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集市。 老马望着他宽厚的背影,心想:这些菜,按斤论价,怎么也得卖个百八十块的,不知道这个憨家伙能不能卖到钱。 老马钻进了菜园子门口的帐篷里,他要等扎西回来。一觉醒来,老马看了看表,已经是下午六点半了。老马走下山,远远的,就看到扎西赶着两头牦牛回来了。. 看到老马,扎西忽然兴奋起来,他不管那两头牦牛了,打马快跑着赶到老马面前,身姿矫健

13、地跃下马背,有些激动地说:“马顾问,钱,我卖到钱了。”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了一把纸币,炫耀般用双手捧到老马面前。 老马一看,这些钱有五十元的、二十元的、十元的、五元的大约得三百多块。老马迟疑地问:“这都是今天卖的钱?这么多?”扎西拍拍胸脯说:“是的,都是今天卖的!”老马禁不住好奇,小心翼翼地问:“扎西,你没有秤,怎么收钱呀?” 扎西说:“菜就放在地上,谁喜欢哪样菜就拿走,拿多少都行,钱也是随便给,给多少随心”老马心里一动,茫然地看着扎西问:“这就是你说的,藏民的良心秤?”扎西重重地点了点头!老马的眼睛湿润了。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虽然字

14、数较少,但信息量很大,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身份,并暗示了小说的主旨。B. 这篇小说把人物对话作为叙事的主要方法,通过扎西和老马的语言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小说先写扎西不喜欢种菜到卖力气种菜,再写菜园子的菜成熟和扎西卖菜。C. 扎西卖菜的钱款从老马预算的百八十块到最终的三百多块,说明藏区百姓为能吃到新鲜蔬菜不怕花钱,同时也说明藏区现在还十分落后,还需要更多的老马和扎西的菜园子。D. 文章用“老马的眼睛湿润了”一句作结,内涵十分丰富,表现了老马看到扎西的变化以及扎西有一项家庭副业并能赚到钱后的激动心情,同时也感动于藏民淳朴、善良的品格。5. 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

15、文简要分析。6. 小说中“扎西认为成熟的西红柿是毒药”和“卖菜不用秤”两个情节有何深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D 5. 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点明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扎西”,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菜园子”。文章的标题是全文的线索,文章通过扎西对“菜园子”的态度和看法的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扎西”与“菜园子”的故事,反映了援藏干部的无私助人,藏区的落后封闭以及藏民的淳朴、善良,从而突显小说主题。 6. 从扎西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可以看出,藏民的生活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援藏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加大力度。从扎西卖菜不用秤可以看出,藏民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生活习惯,虽然体现了他们淳朴的品格,但在现代经济大潮中,藏民也要多与外界接触,与时俱进,不能落后于时代。【解析】4. 试题分析:A项,“暗示了小说的主旨”错误。C项,“扎西不喜欢种菜到卖力气种菜”没有使用语言描写。D项,“藏区百姓为能吃到新鲜蔬菜不怕花钱”说法不准确5. 试题分析:从情节的家督分析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点明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扎西”,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菜园子”;文章的标题是全文的线索,文章通过扎西对“菜园子”的态度和看法的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家督分析通过“扎西”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