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3 古诗二首教案 湘教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062809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3 古诗二首教案 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3 古诗二首教案 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3 古诗二首教案 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3 古诗二首教案 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3 古诗二首教案 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3 古诗二首教案 湘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爆、屠、滨”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诗词句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具学具】PPT课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学习古诗元日【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4.

2、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预设:爆竹。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爆屠童换符 3.学生读生字。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岁”就是“年”,“除”

3、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草名(阔叶草)屠苏酒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

4、“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

5、乐之情。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春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揭题:课件出示春日插图:这是怎样的春天?.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在这首诗中,诗人把春天描绘的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2.板书课题:春日简介作者朱熹。二、初读春日,感知“春”美1生自由读。2师范读。3个别读。4.齐读。(可以让男生齐读,

6、女生齐读,或小组齐读)三、精读春日,品悟“春”美1.同桌或小组间互相说一说诗意。.重点把握:(1)“胜日”、“寻芳”、“等闲”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诗句的意思;2全班交流。(1)出示图片:作者胜日寻芳泗水滨,看到了“无边光景一时新”,他看到了什么?(自由说)(2)反复朗读“无边光景一时新”。(3)面对如此美丽的春天,作者陶醉了我们也陶醉了,一阵微风拂面而来,作者灵感一动,涌出了一句千古佳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4)为什么会“等闲识得东风面”?(5)反复朗读“万紫千红总是春”。3.小结:“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姑娘翩翩而来,挥舞剪刀,裁剪出了“千万条绿丝绦”,裁剪出了“千万朵鲜艳的红

7、花、紫花、白花、黄花”,裁剪出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裁剪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因此,“万紫千红”这个词语就有了新的含义。四.、赏读春日,懂得惜“春”。 1.赏画品诗,再探发现。这美的诗,这万紫千红的春天给我们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这些,还有哪里也是万紫千红的?2.领悟惜“春”。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孔子”儒家思想“万紫千红”,书本的知识“万紫千红”,懂得诗句中“劝学”道理。3.教师小结: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指着学生板书)因为“

8、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五、拓展课文1.收集几首朱熹的诗读一读,背一背。2.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你眼中的春天。 【板书设计】 23 古诗二首 元日 放爆竹 饮屠苏 过新年

9、 迎红日 换新符春日 时间春日 地点泗水滨 寻芳无边光景 万紫千红【教学反思】 。元日是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古诗。通过本课的教学,基本能达到预设的目标。我总结并反思,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是通过以下两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1)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2)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春日的教学我抓住全诗的感情基调,通过从关键词入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诗句的大意,教师适时点拨。理解了诗的大意,学生再来诵读,必定是“功到自然成”。这是一首写春诗,劝学诗,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警示语,也算是学生明白的另一个道理吧。 www.21-cn-【我的反思】_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