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两首教案1 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052332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两首教案1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两首教案1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两首教案1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两首教案1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两首教案1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两首教案1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两首教案1 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生字,读一读: 寻隐者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

2、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2) 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4)朗读课文。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

3、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

4、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诵诗爱诗 1.挖掘积累:小朋友,周老师每次走过你们的教室的时候,总发现你们的黑板上写着一首古诗,是不是一直在进行着古诗的背诵活动,那我们肯定会背得不错,谁愿意比他的声音更响亮。 你背的是哪一首?对,咱们背诗还要记住诗的名字。 瞧,摇头晃脑背得真投入。 2.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朗朗的背诗声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座宝库,去学习一首新的古诗。二、整体感受:勾勒牧童轮廓。 1.老师板书

5、课题:所见。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听。 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 释题:“见”什么意思?“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2.告诉学生: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出示袁枚及诗) 3.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由读) 谁会读?(请两个)正音。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读错的字帮忙纠正一下,读的好的,请你送上你的掌声鼓励一下。都会读了,那我们一齐读。 (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蝉、振、声、意、欲这几个字稍难读,注意这些字的发音。蝉:是什么?什么季节

6、会叫个不停?闭:谁能为他找个朋友?立:说反义词,做动作。) 4.离开了古诗,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认读做小老师读) 有谁愿意为其中的一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呀?(生字组词) 怎么样的孩子叫牧童?(放牛的) 5.看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古诗中,可是拼音娃娃不见了,谁还会读?(指名读齐读) 6.大家读的真好。学习古诗呀,朗读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就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好不好?请四个小组每组推荐一个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好。其他同学请竖起你的神耳朵,评评谁最棒!(朗读评价) 7.现在我们再换一种方式,男女生比着读。(老师来评价,竖大拇指) 8.看到你们读的这么好,我也加入好不好?你们帮助我一起读。(齐

7、读) 三、情景悟意:感受捕蝉意趣。 1.情景导入: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课件演示:牧童骑黄牛的情景。)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具体说生动。(评价:你的话说得真完整。你说的真美,也像一位小诗人。你可真会观察。) 2.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播放音乐,学生跟着做律动操)他的歌声怎么样?(你的声音也很响亮) 3.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 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谁来读读这两行诗?(2个) 4.我们不仅要会读诗,还

8、要知道他的意思。,想想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呀?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5.谁明白了,来说一说。(学生交流,补充) 6.谁能快乐地读读这两句诗?(指名齐读) 7.我们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再读读,这两句中还有不懂的地方吗?看谁最能会问题。提出来,请大家帮忙。 重点理解“振”“林樾”。 林樾: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周围的树怎么样?(林樾就是茂密的树林) 振:听,牧童的声音怎么样?这么响亮的声音传遍了树林,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回荡) 8.多么快乐、活泼的小牧童呀!我们再来读一读。 9.他正唱得高兴呢,忽然听到了(放蝉鸣声)于是,他就(想象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猜测牧童“下牛、闭口、捕蝉”的情景。

9、(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 如果你是可爱的牧童你会怎么做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表演(老师配音:小牧童正唱着歌,忽然听到知了的叫声,他马上闭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树下,屏住呼吸,踮起脚尖,轻一点,扑上去,抓住了吗?) 10.袁枚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又吟出了后两行诗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指名读,正音,齐读。 11.同桌读读这两行诗,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呀? 12.汇报交流。随机

10、朗读指导 13.还有不懂的吗?大胆地问。重点理解“意欲”。“闭口立”用动作演示。 闭口立:谁愿意帮助他?能不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 12.牧童很想捕到蝉,他的动作、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加动作读齐读 13.袁枚看到此情此景,回到家里,马上拿出纸和笔,写下了这首所见。齐读。 四、表演朗读,探寻诵背乐趣。 1.小朋友,我的这首诗写得好不好?喜欢这首诗吗?你最喜欢什么?(牧童、知了是呀,袁枚真是个有心人,把自己看见的写下来就是一首好诗。我们也日记也要像他一样,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写下来就行了) 2.你们真能干,又会学习,又会提问。想不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诗配音

11、朗读) 3.听着我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那就请你也做一回大诗人,用你的方式,可以是读,也可以是背,也可以是表演读来把你的所见表达出来吧。 5.学生展示齐背 6.是呀,诗人们之所以成为大诗人,就是因为他们很细心,把所见的及时写下来,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所见,看看这位大诗人写的内容是什么时候的所见?在哪里写的?齐读题目。再读诗看见了什么? (指名读交流所见齐读) 五、复习生字,写字指导。 1.你们学得真好,虽然只上了一节课,但老师已经喜欢上你们了。我要把好吃的水果送给你们,看谁能接住。出示带苹果的生字,学生认读。 2.别着急,我这儿还有许多,只要你能把两个生字宝宝写漂亮,看他们停在田字格里,谁认识他们?要想把这两个字写漂亮,要注意些什么?仔细观察,谁愿意给大家提醒一下。 3.老师范写。学生写字。互评。 六、课后作业。 1.背诵所见。 2.把所见编成一个故事演给家长看,争取得一个小演员的称号。板书设计:3 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 所 见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牧童骑黄牛言师采药去失望 所见动态只在此山中一线希望 歌声振林樾云深不知处彻底绝望 意欲捕鸣蝉静态所想 忽然闭口立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