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048116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后 赤 壁 赋什么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不朽诗情。赤壁只因苏轼而光芒四射。赤壁,只属于苏轼。(选自百度文库)美字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赏美文风雨任平生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

2、,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哪里的天空中,响彻在哪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

3、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喊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

4、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苏轼,永垂不朽。(选自语文网)【课内挖掘】吟 诗 赴 宴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

5、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选自古诗文网)【课外运用】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

6、“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

7、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说“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选自百度文库)一、基础巩固1下列对“诸”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而谋诸妇诸:各B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C臣尝闻大王好乐,有诸 诸:之乎D告诸往而知来者 诸:他们解析:A项,诸:之于。答案:A2下列各项中,名词活用不同的一项是()A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B行歌相答C履巉岩D襟三江而带五湖解析:D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A、B、C

8、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答案:D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

9、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10、。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解析:和:应和,跟着唱。答案:B4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的四季景色。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解析:放鹤、招鹤之歌的作者为苏轼。答案:D5把文中画

11、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译文:_(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译文:_(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译文:_答案:(1)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2)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情,并闻名后世。(3)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参考译文:煕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住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样子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

12、,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了两只鹤,非常驯良而且善飞。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绕东山飞回,因此(山人)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给山人斟酒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易经上说:鹤在北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声音传到天空。大概那种东西(指鹤)清净深远幽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因此易经诗经中把它比作贤人君子。不显露自己有德行的人

13、,亲近把玩它,应该好像有益无害,但卫懿公喜欢鹤却使他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认为造成荒唐的灾祸没有能比得上酒的;而刘伶、阮籍那类人,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面南的君主,即使清净深远幽闲旷达,像鹤这样,还不能过分享受,过分喜好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而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贤士,即使荒唐迷惑颓败迷乱像饮酒的人,还不能成为祸害,更何况对鹤的喜爱呢?由此看来,君主之乐和隐士之乐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山人欣然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写了放鹤、招鹤之歌:鹤飞翔到西山的缺口,凌空高飞向下看选择它去的地方。突然收起翅膀,好像将要落下,忽然看到了什么,矫健地又空穿翻飞。独自整天在山

14、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鹤飞回吧,到东山的北面。那下面有人,戴着黄色的帽子,穿着草鞋,披着葛麻衣服,弹奏着琴弦。亲自耕种自食其力,剩下的东西就能喂饱你。回来回来啊,西山不可以久留。三、创新语用6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使语意连贯。(只填序号)现代汉语词典中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文字学等。按照这个解释,_,_。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_,_。依此类推,_,“国学”是包罗万象的。凡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只要能够进入“学术文化”圈子的东西都可以叫作“国学”只要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就可以叫作“国学”只有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才叫“国学”中国非传统的学术文化和非中国的学术文化都不叫作“国学”医学、数学、天文学(星相学)、化学(炼丹术)都不排除在外解析:本语段阐述“国学”的定义和依此涵盖的范围。句先从正反方面限定“国学”的范围,“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与前句“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相呼应;句用“只要就”的句式紧承“这样理解”,句举例说明;句中的“凡是”紧承前句的“依此类推”并和后句的“包罗万象”相呼应。答案: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