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11不合群的小蝌蚪教案1 浙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024374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 11不合群的小蝌蚪教案1 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11不合群的小蝌蚪教案1 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11不合群的小蝌蚪教案1 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11不合群的小蝌蚪教案1 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 11不合群的小蝌蚪教案1 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 11不合群的小蝌蚪教案1 浙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学目标: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质疑。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他们把比较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如: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不合群的小蝌蚪?二、带着问题读课文1.学生自己读课文。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

2、音。(调、别、仍、难、觉)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1.默读2.同学间交流3.集体交流四、抓主要问题。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五、讨论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那种可怜的样子。(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

3、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读词语合群孤零零成群

4、结队闹别扭孤独不料队伍单独调皮仍旧悠闲略微难道疑问蛤蟆怪不得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但是,课文中的两位同学和我们都一样,虽然有了这样的发现,却不知道原因。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我和永明的疑问吗?这个问句还可以怎么问?2.如果我们平时碰到不懂的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呢?(如:查百科全书,上网查询,问老师)3.书上的小朋友采用了问老师的办法。他们是怎么问的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很快地听明白?那么,我们在问的时候,就要求讲清楚,用一句话说明白,不罗嗦。谁会问?(先请学生说,在不能说清的情况下,出示两

5、个句式。) 句式:老师,我发现有些小蝌蚪,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小蝌蚪,一种一种,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4.小朋友,你们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5.小朋友们明白了吗?书上那个句子说明他们明白了?你能用“原来怪不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指导朗读)6.讨论到这里,小朋友们有没有找到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呢?在3月25 日,这么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去春游。作者为什么在日记中不写写小朋友们是怎么玩的,而写这么几只小蝌蚪?三、综合提高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可青蛙妈妈还在烦恼呢!你看,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开家,在外面玩,青蛙妈妈可着急了。你能帮帮它,为它写一则寻人启示吗?讨论:启示中应该写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气)板书设计:外形特征 性格脾气灰色略大 独游 变成青蛙黑色稍小 群游 变成癞蛤蟆善于观察 虚心求教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