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性质与高中语文课程建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7024353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学科性质与高中语文课程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学科性质与高中语文课程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学科性质与高中语文课程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学科性质与高中语文课程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学科性质与高中语文课程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学科性质与高中语文课程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科性质与高中语文课程建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学科性质与高中语文课程建设作者单位:天津师大中文系天津300074 高中语文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为实现其学校语文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关于祖国语言文字教育的教学科目及 其具体内容、范围、份量和进度的总和。高中语文课程建设应涵盖高中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这辩证统一的两 个方面,高中语文课程设计包括制订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语文教科书与教学参考资料等项工作 ,而高中语文课程实施系指通过教学这个主要途径、并以学生自学、社会考察等其他方式来实现预期的课程目 标的一系列具体实践活动。根据美国现代课程论专家泰勒(Taler)的理论,任何课程都要受到有组织的学科内 容、 接受课程内容的学生以及社会需求

2、这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那么,高中语文课程建设亦莫能外。语文学科 内容能否科学合理地组织与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因此,从探讨语文学科性质入 手来研究面向21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建设问题,是有其必要的。 一、走出概念误区 要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以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就必须认真地辨别与剖析几个概念,并以此为 纽带来避免理解上的误区。 (一)语言与言语。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本是现代语言学与语言哲学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建立言语 活动理论的第一个分叉路口”。1然而,在语文教育中却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 不太重视二者的区别对语 文教育所产生的重大作用。语言是“以语音和文字为物质

3、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则的一种 符号系统”。2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具有社会功能的普遍规定性,潜在地存在于一个语言共 同体的成员的意识之中,而不属于语言共同体中的某个个别成员。语言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形态,就是现实交际 中千百万人口中说的或笔下写的语言面貌,这种语言面貌不是单纯、孤立的,而往往是多种形态乃至几种体系 混杂在一起的混合物,这就是自然话语,也就是言语(speech)。换言之,言语是个体运用语言的活动本身与 活动结果,具体表现为言语过程与言语作品两种形态。语言是言语的工具,是言语的规则系统,同时又存在于 言语之中;语言是稳定统一与固定有限的,而言语却是自由组合与

4、无限丰富的。“言语活动的过程就是思维的 过程,也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思维的成果又用语言来巩固,这些又与人的认识活动密切相关”3,牵 涉到物理学、生理学、 心理学等领域。 任何个体学习语言的过程都是言语语言言语的复杂运动过程,即通过听取或阅读他人所提供的言 语作品逐步悟出语言的特征与规律,然后又根据语言的特征与规律去进行说或者写的活动以创造出新的言语作 品。因此,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劝学篇中认为,语文学习的关键是感悟自得,“始乎诵经”,“入乎耳 ,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所以要“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以持养之”。 言语语言言语的语言学习过程,也是符合实践(感性)理

5、论(理性)实践(感性)的认识发 展过程的。夸美纽斯曾深刻地指出:“一切语言通过实践去学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容易。这是指的听、读、重 读、抄写,用手、用舌头去模仿,在可能的范围以内,尽量时时这样去做。但是规则可以帮助并强化从实 践中得来的知识。”4而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就是将语言学习的过程局限于言语语言这个 阶段,或者干脆将语言与言语割裂开来而只在语言这个孤立的环节上兜圈子。这导致语文教学仅仅等同于拼音 识字教学、词语解释教学或索性是语法教学,迫使学生陷于无边无际的考山题海之中,成天埋首于大量的字、 词、句、篇的所谓“基本训练”,为打“”打“”做选择题而忙得晕头转向,结果仍然是理解不了言

6、语作 品,也创造不出什么文质兼美的言语作品。因而,既然个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与规律是言语语言言语, 那么,语文教育当然也必须遵循个体学习语言的这个过程与规律。 (二)语文与语文学科。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在小学与中学分别开 设“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课程,后来一度叫“国文”或“国语”,1949年统一更名为“语文”。究竟什 么是语文,历来是聚讼纷纭,占上风的意见认为语文是语言。将语文比喻为语言,口头为语,书面为文,那么 ,语文当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个人都要掌握这个工具,这大概是不会引起什么大的歧义。而问题是 ,“语文语言语文学科”这种逻辑推理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7、,那就是偷换概念。 实际上,自“语文”一词出现以来,它真正指的是语文学科学校里关于祖国语言文字教育的教学科目 ,其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习与掌握祖国语言(汉语言)这个工具。因而,作为语言的语文与作为教学科目的语 文学科,实际上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前者属于语言学范畴,后果者属于教育学范畴,诚如朱绍禹先生所言: “二者是有着质的差异的。前者存在于广大社会,后者只限于学校,更为根本的是前者只适用于交际,而后者 施于教育。”5然而, 从语文是语言和语言是工具这个前提推导出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的结论, 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语文学科实际上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这是无可争辩的 事

8、实。这门学科的设置与实施,主要是出于其基础性而考虑的。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涵义有二:首先是在个体智 能结构中,学生通过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去进行听、说、读、写的言语活动,既能内化文化遗产又能创造新的文 化,并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理论思维都会得到发展,具备语文能力(言语能力)为今后长远乃至终 身的生活与工作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中语文学科处于基础地位,学生在校期间的语文学习 属于打基础性质,学好这门学科有助于其它学科的目标实现。因而,我们说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是一门基础 学科。 (三)作为科学学科的语文与作为教育学科的语文。尽管在上文已提及作为教学科目的语文学科,但在这 里还是要进

9、一步辨析学科的概念。学科这一概念有两种含义:其一是作为科学分类学意义上的学科,指一定的 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其二是教学的科目,指为了传授或学习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组织起 来的科学理论与知识体系。 仅仅将语文理解为语言,那么,作为科学学科的语文则一般是指语言学,包括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 诂学以及近现代勃兴起来的语法学等内容。而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种界定实际上是说语 文是语言也是言语。按照教学大纲的这种解释,那么,作为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学科的语文,则不仅综合了上述

10、语言学的内容,而且还综合了逻辑学、文章学、文艺学等多种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并以一定的科学逻 辑顺序编制而成。简言之,作为科学学科的语文是以一定的科学逻辑顺序将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等的知识 与理论综合起来,并主要通过一篇篇的言语作品体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育学科的语文,虽然是人类 文化的衍生物,是作为科学学科的语文的反映,但并非所有的文化、所有的科学学科的语文都会成为教育教学 内容,因为人类文化结构与语文逻辑结构并非完全同学生心理发展结构相协调、相一致。因此,作为教育学科 的语文要符合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必须通过选择,将业已形成的文化规范、语文规范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和对 有益于学生发

11、展的活动进行优化选择。换言之,这就产生对作为科学学科的语文的选择与对所选择出来的内容 进行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结构化”加工创造,作为教育学科的语文应该是科学逻辑 顺序与心理发展顺序的和谐共鸣。关于这一点,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一书作过深刻而精辟的阐述:“每一门 学科或科目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科学家就科学家注意的方面;另一个是作为教师就教师注意的方面。这 两方面决不是对立或相互冲突的,但又不是直接地完全地相同的。在科学家看来,教材或科学是自身完备的, 他对教材或科学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加以归类,并把它与各种新的事实联系起来互相印证。对于教师来说 ,问题就不同了。作为教师,他并不

12、参与在他所教的科学上增加新的事实,提出新的假设或验证它们。教师所 关心的是作为代表经验发展的特定阶段或方面的科学的教材”,“他关心的是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学科成为儿童 的经验的一部份;儿童当前的经验中,哪些部分可用来与教材发生联系,怎样去利用这样一些因素由此看 来,就要使教材心理化。”6 换言之,科学学科属于科学范畴,它重视的是科学本身,只考虑科学本身的 逻辑关系,不考虑学习者的心理关系,而教育学科则属于教育范畴,它虽然也考虑科学本身,但更重视教育的 需要,既考虑科学本身的逻辑顺序也考虑到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顺序。作为教育学科的语文,既非单纯地服务 于实质训练,又非孤立地服务于形式训练,而是力求二者

13、的有机统一,使习得语文知识与培养语文能力完美地 结合起来。这样,也就好把握作为科学学科的语文与作为教育学科的语文究竟有何联系与区别了。 通过对以上三组概念的辨析,不难看出,作为教学科目的语文学科,尽管是一门以让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 具为基本目标的基础学科,但它本身并不具有工具性。 二、作为教学科目的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教育的学科 人文学科是研究活动的历史与考察人类经验、创造力所形成的事物的社会科学学科。“近些年来,人们认 为人文学科是语言(包括文学和写作)、艺术、历史和哲学。现在人们认为,人文学科一般包括文学,写 作或修辞、艺术、音乐、哲学和历史”。7语言、文学、 写作与修辞等都属于语文。作为教

14、学科目的语文 学科,其主要内容是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通过对言语作品的解构破译与建构编码,“以传授人文知识为主, 以发展学生认识与处理社会关系、人己关系、物我关系的能力为目的,它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帮助学生去树立、 改造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发展一定的道德情感、审美能力、合作精神等,并指导自己的行为朝向 合人道、合规律、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8说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考察。 (一)语文学科并非教学生孤立、静态地去“研究语言”,而是教学生去“学习语言”。9 所谓教学生“学习语言”,就是指导学生从对大量言语作品的听取或阅读中含英咀华,钟灵毓秀,感悟出 语言规则,然后运用这

15、些语言规则去指导说话或写作以创造生成新的言语作品,简言之,即教学生如何正确地 理解与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可以将学习语言用图表示: 附图图 从图中可以捍出,作为学习者的听者、读者是通过语言在言语作品中寻求说者、作者所表达的对于世界的 认识、态度和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听者、读者又借助语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说者、作者,在新的言语 作品表达对于世界的认识、态度。因而,言语语言言语,这种基于个体语言学习过程的语文教学过程 ,始于对已有言语作品的感悟,终于对新的言语作品的创造,虽然经过掌握语言这个中介环节,然而自始到终 都有深沉而强烈的人文精神灌注其中。 所谓“研究语言”,在方法论上是借用了近代自

16、然科学实体还原的思维方法,用“还原分析”这把寒 光森然的手术刀将气韵生动、灵性飞扬的言语作品割裂成碎片。在对语言的表态的经院式的分析中,只有“讴 哑嘲哳难为听”的拼音与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只剩下冷冰冰、硬梆梆的逻辑概念与语法规则,本应作为关注 对象的人被置于视野这外,没有炽热的激情,失却了浓郁的诗意,“语言常常被看成是等同于理性的,甚或就 等同于理性的源泉。但是很容易看出,这个定义并没有能包括全部领域,它乃是以偏概全,是以一个部分代替 了全体。因为与概念语言并列的同时还有情感语言,与逻辑的或科学的语言并列的还有诗意想象的语言。” 10 语文学科一旦走入“研究语言”的误区,丧失“学习语言”的本质规定,就会产生出一大批即使中学毕业 了但在语文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