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试题汇总汇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7023607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牙周试题汇总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牙周试题汇总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牙周试题汇总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牙周试题汇总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牙周试题汇总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牙周试题汇总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牙周试题汇总汇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名词解释 1. Risk factor:危险因素是经纵向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了的一些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因素,如个人行为或生活方式、遗传特征或某些环境条件等。2. Plaque biofilm:菌斑生物膜 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它们构成较多相互有序生长的建筑式样生态群体,是口腔细菌生存、代谢和致病的基础。3. Trauma from occlusion:不正常的合接触关系或过大的合力,造成咀嚼系统各部位的病理性损害或适应性变化称为合创伤。4. Periodontal medicine:牙周

2、医学意旨牙周病与全身健康或疾病的双向关系,即牙周病可能影响全身系统疾病,而系统疾病也影响牙周健康或疾病。 5. Primary occlusal trauma:原发性创伤合,异常的合力作用于健康的牙周组织所造成的合创伤6. Secondary occlusal trauma:继发性合创伤,合力作用于病变的牙周组织,或虽经治疗但支持组织已减少的牙齿所造成的合创伤。7. Periodontal ecosystem:牙周生态系,牙周微生物可受口腔相关生态区微生物的影响,牙周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8. 龈谷(gingival col):每个牙的颊、舌侧龈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汇合处略凹下处

3、,该处上皮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物的抵抗力较低,牙周病易始发于此。9. 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牙完全萌出后,结合上皮应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出,它的冠端构成龈沟底,靠基板和半桥粒与釉质相附着,是人体唯一附着于无血管、无淋巴、表面不脱落的硬组织上的上皮组织)。10. 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BW,指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约2mm的恒定距离,包括结合上皮(约0.97mm)及结合上皮的根方和牙槽嵴顶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约1.07mm)11. Sharpey纤维主纤维末端埋入牙骨质和牙槽骨的部分12. 硬骨板(lam

4、ina dura):X线下,在牙根周围的固有牙槽骨表现出的连续阻射的白线状致密影13. Combined periodontal-endodontic lesions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同一个牙并存着牙周病变和牙髓病变,且互相融合连通。感染可源于牙髓,也可源于牙周,或两者独立发生,然而是相通的。14. PMTC专业的机械性菌斑控制,针对患者易于忽视或无法达到的牙面、区域进行洁治,强调使牙的各个面都洁净,保证牙周组织处于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中。15. 复发危险性评估牙周危险评估?PRA,将各种主要的肇州危险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多因素的综合评定,从而有助医师较客观地对每位患者进行牙周炎进一步发展或

5、复发的危险加以判断,以确定维护治疗的间隔期及必要的对应治疗。16. PRC牙周危险指数,将已知的牙周炎危险因素(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牙周袋深度、根分叉病变、龈下修复体或牙石、X线片显示的牙槽骨高度、牙槽骨的垂直骨吸收)按其权重进行数学分析后提出的。分五个等级,各等级对应相应的指导医师和患者,减少复发危险性的治疗、生活模式的意见。17. Prophylaxis预防性治疗,对已接受过牙周治疗的患者,在维护期定期(一般6个月-1年)做洁治除去新生的菌斑、牙石,是维持牙周健康、预防龈炎和牙周炎发生或复发的重要措施。问答题:1. What constitute the defense mechani

6、sms of periodotnal tissue? Among them, which one is the first defense line? (牙周组织的防御机制P86)1. 上皮屏障 牙龈上皮在控制微生物感染、保护上皮下组织和维持牙周组织稳态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吞噬细胞 龈沟内的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是抗牙周致病菌的第一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在动员宿主的防御机制抗细菌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维持着宿主-微生物之间的平衡。3. 龈沟液 龈沟液内容包括补体-抗体系统成分、各种电解质、蛋白质、葡萄糖、酶等,也含有白细胞。龈沟液量增多是牙龈炎症早期的主要表现之一。4. 唾液 唾液

7、的物理特性可以起到生理性保护作用,同时唾液中还含有抗微生物成分,如溶菌酶、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sIgA、IgM、IgG等。综上所述,上皮附着的封闭作用、结合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和修复能力,唾液的冲洗、凝集素和IgA的保护作用,龈沟液的冲洗、调理和IgG、补体的免疫作用以及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作用,构成了牙周组织的多重防御机制。2. 试述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过程。1. 获得性薄膜的形成 最初由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压面,形成一层无结构、无细胞的薄膜。2. 细菌粘附和共聚 口腔内的细菌陆续地定植于薄膜,不同属细菌表面分子间特异性识别,进行共聚。3. 菌斑生物膜的成熟 细菌通过粘附和

8、共聚相互连接,使菌斑成为有规则的细菌群体,定植菌迅速繁殖、生长或扩散,导致菌斑细菌数量和种类增多,形成复杂菌群。3. 牙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有哪些? 1. 实验性龈炎观察 12名牙周健康的牙科学生停止口腔卫生措施使菌斑在牙周积聚,所有受试者在1021天内均发生了实验性龈炎。该实验有力地证明了菌斑的堆积可直接引起牙龈炎症。 2.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牙周病的分布、患病率和严重程度与该人群的口腔卫生情况、菌斑积聚多少呈正相关。 3. 机械除菌或抗菌治疗效果 采用机械除菌的方法,如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使牙周袋内的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牙龈炎症和肿胀消退,出血或溢脓停止,对阻止

9、亚洲破坏有效,甚至可以促进恢复。 4. 动物实验研究 无菌动物实验证明仅有牙石或丝线结扎等异物刺激,如无细菌,不会引起牙龈炎;而用加有细菌的食物饲养,则可造成实验动物的牙周炎症,并有组织学证据表明细菌积聚与牙周破坏、骨吸收有关。4. 简述牙菌斑生物膜致病学说有哪些? 1. 非特异性菌斑学说 强调菌斑细菌的量,认为牙周病不是一种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牙周病的发生、发展是菌斑内总体微生物联合效应的结果,即由非特异性的口腔菌群混合感染所致。 2 特异性菌斑学说 口腔中只有某些微生物是亚洲致病菌,当他们在菌斑中存在或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致病。 3 菌群失调学说 破坏性牙周病是由口腔中的征程菌群在龈下定居

10、,其中某些毒力较大的细菌出现的频率高,所占的比例和绝对数也高,并具有干扰宿主防御系统的能力,因此在发病中起的作用较另一些细菌大。5. Describe briefly the definition of local contributing factors of periodotnal disease. What are these factors, respectively?局部促进因素是指影响牙周健康的口腔和牙、合的局部因素(而非全身作用)。这些局部因素会促进或有利于牙菌斑的堆积,或造成对牙周组织的损伤,使之容易受细菌的感染,火堆已存在的牙周病起加重或加速破坏的作用。包括:牙石、牙体和牙周

11、组织的发育异常或解剖缺陷(根分叉病变、根面凹陷、颈部釉突和釉珠、腭侧沟、牙根形态异常、冠根比例失调、骨开裂骨开窗、膜龈异常)、牙位异常、拥挤和错颌畸形、合创伤、食物嵌塞、不良充填体和修复体、正畸矫治器等。6. Please describe brief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uma from occlusion and the onset and development of periodontitis. (合创伤与牙周炎的关系) 1. 单纯、短期的合创伤不会引起牙周袋,也不会引起或加重牙龈的炎症 2. 合创伤会增加牙的东都,但动度增加并不一定是诊断合创伤

12、的唯一指征,因为牙周膜增宽和牙松动可能是以往合创伤的结果。 3 当长期的合创伤伴随严重的牙周炎或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时,它会加重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这种加重作用的真正机制尚不明了。 4. 自限性牙松动在没有牙龈炎症的情况下,不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总之,在无牙龈炎症的情况下,即使有较大的咬合力、侧向力等合创伤的存在,也不会形成牙周袋或牙龈炎,不发生结合上皮水平的改变,但当牙周组织先已存在因菌斑引起的牙周炎时,合创伤便会其协同破坏作用,因此,合创伤是一个重要的局部促进因素。7. 简述牙周病的全身促进因素有哪些? 1. 遗传因素 2. 性激素 3. 吸烟 4. 有关的系统病 糖尿病、吞噬细胞数目的减少

13、和功能的异常、艾滋病、骨质疏松症 5. 精神压力8. 简述牙周感染可能是哪些全身疾病的危险因素。(P209)1. 心脑血管疾病 口腔感染能引起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也有相关关系。2. 糖尿病 慢性牙周炎和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血清中C反应蛋白、IL-6、TNF-的水平升高,儿这些炎症因子在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影响血糖控制以及改变脂肪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4. 呼吸系统疾病 COPD和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牙周炎密切相关5. 口腔幽门螺杆菌和胃幽门螺杆菌6. 类风湿性关节炎7. 其他系统疾病9. 简述牙周炎影响全身疾病的可能机制。1

14、. 直接感染 主要为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筋膜层、骨髓腔等直接扩散。2. 细菌进入血液循环扩散 拔除牙周炎或根间感染的牙齿、洁治、牙周袋探查、牙周膜内注射、放置橡皮障、磨光压面等治疗均可能引起暂时性菌血症。在患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功能不全者,进入血液中的微生物可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3. 牙周细菌及其产物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 细菌产物如内毒素等能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致炎因子,现已知动脉粥样硬化也是由炎症引起的。近来研究表明,牙周的感染和其他全身性感染一样可使机体产生大量的C反应蛋白,后者会引发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促进血液凝聚,导致血栓形成。有些菌斑细菌则

15、可通过菌血症进入羊膜盘,更主要是通过感染所产生的IL-1、IL-6、TNF-、前列腺素等导致早产和影响胎儿发育。10.简述牙周病的危险因素中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 局部因素 菌斑生物膜、牙石、咬合创伤、食物嵌塞、局部解剖因素、其他局部刺激因素2. 全身因素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艾滋病3 行为和社会心理因素 吸烟、心理压力与精神紧张、患者的依从性差11.牙周炎的组织破坏主要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宿主产生的炎症介质中与组织破坏有关的主要有哪些? 牙周结缔组织的改建呈周期性,以破坏和重建的循环方式发生,过多的破坏或不适当的重建能导致局部软组织、骨、牙周附着的丧失。 龈下微生物是牙周炎的是东营子,有害菌可直接与宿主组织相互作用, 介导组织破坏。此外,许多与牙周病有关的组织变化似乎是宿主反应相互协调的综合结果。结缔组织中的宿主反应可导致组织的局部破坏。 炎症介质的产生是宿主反应的一部分,与组织破坏有关的介质包括蛋白酶、细胞因子和前列腺素。蛋白酶通过水解肽链裂解蛋白质。细胞因子中,IL-1和TNF在牙周组织破坏中起重要作用。PGE2与牙周炎的股丧失有关,能诱导MMPs和破骨性骨吸收。12. 牙周膜纤维的主要构成、分类和各自功能 牙周膜最重要的成分是I型胶原纤维和耐酸水解性纤维构成的主纤维,末端埋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