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吴)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019051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神经元病(吴)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运动神经元病(吴)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运动神经元病(吴)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运动神经元病(吴)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运动神经元病(吴)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神经元病(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神经元病(吴)(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神经元病,旌阳区中医院康复科 吴应彬,运动神经元病,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及分类 辅助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概述,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不同组合,特征表现为肌无力和萎缩、延髓麻痹和锥体束症。通常感觉系统和括约肌功能不受累。,上下运动神经元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椎体细胞(Betz 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功能: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冲动至下运动神经元,并控制和支配其活动。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

2、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它是接受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冲动的最后通路,是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通道。 功能:将上述冲动组合起来,通过周围神经传导至运动终板,引起肌肉的收缩。,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比较,临床检查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瘫痪分布 整个肢体为主 肌群为主 肌张力 增高,呈痉挛性瘫痪 降低,呈弛缓性瘫痪 浅反射 消失 消失 腱反射 增强 减弱或消失 病理反射 阳性 阴性 肌萎缩 无或轻度废用性萎缩 明显 皮肤营养障碍 多数无障碍 常有 肌束震颤或肌纤维颤动 无 可有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神经传导速度异常, 无失神经电位 有失神经电位,概述,患者肌肉逐渐

3、萎缩和无力,以至瘫痪,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故俗称“渐冻人”。,多中年发病,病程2-6年,少数病程较长, 男性多于女性,患病率约1.2:12.5:1, 年发病率为0.13-1.410万。,概述,运动传导通路,病因与发病机制,有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证据。有人认为ALS与朊病毒、HIV有关。 还有人发现ALS患者CSF中,免疫球蛋白升高,血中T细胞数目、功能异常,免疫复合物形成,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推测ALS的血清可能对前角细胞等神经组织存在毒性作用。,病毒和免疫,有学者认为ALS与某些金属元素中毒或缺乏有关。不少MND 患者有铝接触史,血浆和CSF中铝含量升高。Canara

4、di认为 铝的逆行性轴索流动可引起前角细胞中毒,导致ALS。 环境中金属元素差异可能是某些地区ALS地理性高发的原因。,病因与发病机制,金属元素,本病大多为散发,少数有家族史,遗传方式主要为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 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本病与某些生化缺陷与 基因异常有关,如TAR DNA结合蛋白有关的基因突变。,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因素,Poloni发现ALS患者血浆中维生素B1减少,Ask-Upmak报 道5例患者胃切除后发生ALS,提示营养障碍可能与ALS发 病有关。,病因与发病机制,营养障碍,ALS患者CSF中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水平明显降低,而去 甲肾上腺素升高,病情越严重,

5、变化越明显。 近年来研究认为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的神 经细胞毒性作用在AL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病因与发病机制,神经递质,研究发现一些家族遗传性ALS患者有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1)基因突变现象,他们皮肤成纤维细胞内SOD-1活性 明显降低,这些患者进展迅速,提示SOD-1基因突变使运动神 经元易受自由基损害而破坏。,病因与发病机制,自由基损害,病理改变,脊髓前角细胞变性脱失,以颈髓明显,胸腰髓次之,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也发生变性、脱失。,脑干运动神经核以舌下神经核变性最突出,疑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迷走神经背核和面神经核也有 变性,动眼神经核很少受累。,病理改变,

6、脊神经前根变细,轴索断裂,髓鞘脱失,纤维减少。,锥体束变性自远端向近端发展,出现脱髓鞘和 轴突变性。,偶可见到其他纤维束,如皮质联系纤维、后纵束、 红核脊髓束及脑干和脊髓内多种其他传导束的 变化。,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运动神经元病,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上下运动神经元,原发性侧索硬化,进行性脊肌萎缩,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临床表现,运动神经元病通常起病隐匿,缓慢进展。由于损害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为肌无力与肌萎缩、锥体束症的不同组合。,进行性肌萎缩 Progressive muscular atrophy,临床表现,下肢功能障,进行性延髓麻痹 Progressive bulbar

7、palsy,原发性侧索硬化 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损害仅限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 核,表现为无力和肌萎缩而无锥体束症。,单独损害延髓运动神经核而表现为咽喉 肌和舌肌无力、萎缩。,仅累及锥体束而表现为无力和锥体束征。,上下运动神经元均有损害,表现为肌无力、 肌萎缩和锥体束征。,肌萎缩侧索硬化(ALS),随着病程延长,肌无力和萎缩扩展至躯干和颈部,最后累及面肌 和咽喉肌。少数病例肌萎缩和无力从下肢或躯干肌开始。,随后出现手部小肌肉萎缩,以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蚓状肌最 明显,双手可呈鹰爪

8、样,逐渐延及前臂、上臂和肩胛带肌群。,首发症状为一侧或双侧手指活动笨拙、无力,ALS为最多见类型,大多为获得性,少数家族性。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多数45岁以上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呈典型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损害的临床特征。,ALS,体征 常有肌束颤动,有重要意义。 上肢肌萎缩,肌张力不高,但腱反射亢进,Hoffman征阳性。 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下肢肌萎缩和肌束颤动较轻。 一般无客观感觉障碍,但常有主观的感觉症状,如麻木等。 括约肌功能良好、意识清醒。,ALS,延髓麻痹一般发生在本病的晚期,在少数病例可为首发症状。 舌肌常先受累,表现为舌肌萎

9、缩、束颤和伸舌无力。 眼外肌一般不受影响。 预后不良,多在3-5年内因呼吸肌受累死于呼吸机麻痹或肺部感染。,进行性肌萎缩(Progressive muscular atrophy),发病年龄在20-50岁,多在30岁左右,略早于ALS,男性多见。运动神经元变性仅限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常见首发症状为双上肢远端肌肉萎缩、无力,也可单侧起病,累及双侧,逐渐波及前臂、上臂和肩部肌群。 受累肌肉萎缩明显,肌张力降低,可见肌束颤动,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无障碍。 本型进展较慢,病程可达10年以上或更长,晚期发展至全身肌肉萎缩、无力,

10、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常因肺部感染而死亡,进行性延髓麻痹(Progressive bulbar palsy),本病较少见。发病年龄较晚,多在40-50岁以后起病。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发音不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咀嚼无力。舌肌明显萎缩,并有肌束颤动,咽喉肌萎缩,咽反射消失。若同时损害双侧皮质脑干束,出现强哭强笑、下颌反射亢进,从而真性和假性延髓麻痹共存。 病情进展较快,多在1-2年内因呼吸肌麻痹或肺部感染而死亡。,原发性侧索硬化,临床罕见,多在中年以后发病,起病隐袭。 常见首发症状为双下肢对称性僵硬、乏力,行走呈剪刀步态。缓慢进展,逐渐累及双上肢。 四肢肌张力呈痉挛性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

11、反射阳性,一般无肌萎缩和肌束颤动,感觉无障碍,括约肌功能不受累。如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可出现假性延髓麻痹表现。 进展慢,可存活较长时间。,运动神经元病,既往认为MND是纯运动系统疾病。但是,临床观察发现一小部分MND患者出现了运动系统以外的表现,如痴呆、锥体外系症状、感觉异常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MND患者伴有其他疾病,或者MND疾病累及其他系统。,Why?,辅助检查,肌电图有很大诊断价值,呈典型的神经源性损害。ALS患者往往在延髓、颈、胸与腰骶不同神经节段所支配的肌肉出现进行性失神经支配和慢神经再生支配现象。 主要表现为: 病变处肌肉插入电位延长,纤颤电位,动作电位时

12、限增宽、波幅增高、波形以混合相或单纯相多见,可见巨大电位。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下降或正常,而感觉传导检查多无异常。 四肢、胸锁乳突肌(副神经支配)和脊旁肌EMG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辅助检查,脑脊液检查 腰穿压力正常或偏低,CSF检查正常或蛋白轻度增高,免疫球蛋白可能增高。 血液检查 血清CK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而CK- MB不高。免疫功能包括细胞和体液免疫均可能出现异常。 CT和MRI检查 脊髓变细(腰膨大和颈膨大处较明显),余无特殊发现。 肌肉活检 可见神经源性肌萎缩病理改变。,诊断,根据中年以后隐袭起病,慢性进行性加重的病程,临床主要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的肌无力、肌萎缩

13、、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得不同组合,无感觉障碍,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脑脊液正常,影像学无异常,一般不难做出临床诊断。,ALS的诊断标准(2000年),1.诊断ALS必须符合以下3点: 临床、电生理或病理检查显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证据。 临床检查显示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证据。 病史或检查显示上述症状或体征在一个部位内扩展或从一个部位扩展到其他部位。 2.同时必须排除以下2点: 电生理或病理检查提示可能存在导致上下神经元病变的其他疾病。 神经影像学提示患者有可能存在导致上述临床或电生理改变的其他疾病。,ALS分级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确定性 临床特点 确诊ALS 至少有3个部位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体征

14、 很可能 ALS 至少有2个部位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体征,而且, 某些上运动神经元体征必须位于下运动神经元体征 近端(之上) 实验室支持很可能ALS 只有1个部位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体征,或一部位 上运动神经元体征,加肌电图显示的至少两个肢体的下 运动神经元损害证据。 可能ALS 只有1个部位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体征,或有2处 或以上的上运动神经元体征,或者下运动神经元体征位 于上运动神经元体征近端(之上)。 注:将ALS神经元变性的部分分为4个:延髓、颈隋、胸髓、腰骶髓。,鉴别诊断,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可以表现为手肌无力和萎缩伴双下肢痉挛,而且颈椎病和ALS 均好发于中年以

15、上的人群,两者容易混淆。 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发现失神经现象、超过一个神经根分布区的广泛性肌束颤动均支持ALS 诊断。 颈椎病性脊髓病时MRI 可显示脊髓受压, 但出现这种影像学改变并不能排除ALS。,脊髓型颈椎病,MR-T2WI表现,鉴别诊断,包涵体肌炎(IBM) 是继颈椎病性脊髓病后最容易与ALS 混淆的疾病。两者的共同症状为手肌或四肢远端肌萎缩,腱反射消失,无感觉障碍和感觉异常(IBM合并周围神经病除外)。 IBM 患者指屈肌无力通常较为明显,而在ALS 到晚期其他手肌明显受累时才有指屈肌无力,且第1 骨间肌多无萎缩。 IBM 常有明显的股四头肌萎缩伴上楼费力和起立困难,但无束颤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 IB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