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让研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思考(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7014389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如何让研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思考(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如何让研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思考(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如何让研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思考(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如何让研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思考(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如何让研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思考(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如何让研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思考(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如何让研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思考(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读教材,更好地用教材教庄河市教师进修学校中教部 唐春杰教材是课程编订的物化,是课程标准的体现,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人教版新教材随之改版发行。然而,在下乡听课和调研的过程中,却发现老师们用教材的情况参差不齐:有的老师根本不阅读教材,凭以往的经验,因循守旧组织教学;有的老师读教材不求甚解,没读懂曲解教材的意思;有的老师读教材浅尝辄止,浮在表面,把握不住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只有少数优秀的老师,能认真阅读教材,根据编写者的意图进行教学设计,能因材施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深入研读教材, 才能把握教材、 感悟教材并创

2、造性地使用教材。下面是我带领庄河初中数学骨干团队研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一些思考和体会。一、用欣赏的眼光研读教材1、教学要依“纲”靠“本”教师必须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去审视和处理教材。“纲”就是国家课程标准,“本”就是教材。教材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施教的依据,同时它也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教材编写的原则: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选择性;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协调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心理结构之间的平衡性。所以教师要重视课标教材,要依“纲”据“本进行教学。 2、以编者的视角研读教材 有些时

3、候,教师不能从编写者的角度研读教材,不能领会教材的深层思想和编写意图,而往往又根据自己个人的好恶来评判教材。比如七(上)教材有理数乘法一节,很多老师觉得教材的叙述很不顺手,远不如按旧教材,按自己的方式教给学生,教学的效果可能还要好。 “负负得正”这件事,不讲道理,学生只要记住,解决问题不是事。新教材煞费苦心讲这件事,就是要培养初一的孩子能懂点理,能讲点理,会思考。如果教师不能体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就会觉得很麻烦,就会曲解教材的意思。在这节的教学中,经常看到老师不尊重教材的意思,凭主观和经验教学,很典型。3、 关于“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深度研读教材是骨干教师基本功的底线,是创造性教学的基石。教材

4、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考虑学生知识结构差异性的基础上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的对教材进行“删调增”,删除“不太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依据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整教材的先后顺序,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新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学习11.2.1三角形的内角一节,甲教师按教材的内容原原本本的教,教学效果表现为学生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会用定理解决问题,个别学生会进行定理证明。同样的课,乙教师是这样上的。在充分挖掘了教材之后,乙教师明确本节教材“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重点是探索和

5、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乙教师通过操作在追问中让学生体会了辅助线的做法,获得了证明思路,感悟了转化思想,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体会辅助线的做法,丰富了学生的解题经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学习了一个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收获了一个办法“做辅助线证明几何问题”,体会了一种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效果表现为学生不仅会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还能说出定理的证明思路、解决办法、思想方法。显然,乙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 4、关于“淡化概念” 新教材提出一些概念要淡化,但要明确:越是对学生要淡化的概念,越不能对教师淡化,而

6、是要深化,必须追根溯源,弄清楚概念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为什么要淡化。例如:中学的方程概念,教材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课标要求了解即可,但教师却要知道的更多。张殿宙方程是为了求未知数,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的一种等式关系。高夯中学方程的定义应改为:含有未知数的条件等式。史宁中方程是什么?方程就是讲故事。众家之唱皆有道理,教师知道的越多,越有利于给学生讲清楚。5、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教材比如每一册都有统计教学,那统计在每一册的目标是什么?要教到哪个程度,每一册之间有什么联系,这都是我们要读懂的。正如,朱德江说:“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二、要用对

7、比的眼光研读教材 现行教材版本很多,每一套教材的编排都有共同的特点,但又有各自编排的意图与特色。教师要用对比的眼光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理念和编写意图, 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对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认真分析。同时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教材为什么这样写、 本课和前后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与旧教材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例题可不可以删改1、横向对比(1)不同出版社教材之间的对比如分式概念的对比。【人教版】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fraction),分式中,A叫做分子,B叫做分母。【华师版】形如(A,B是整式,且B中含

8、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fraction).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numerator),B叫做分式的分母(denominator)。 (2)与国外教材之间的对比资料来源(国内一些杂志及互联网)如:两个国外教材的函数概念。美国2002年一个初中教材的函数概念:,身高的减少量依赖于一个人的年龄,像这样一个量依赖于另一个量的关系称为函数关系牛津中学数学:函数是变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法则(上海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68页)2、纵向对比教师可以研读同一出版社不同时期的教材,比如对比人教社修订前、后的两版本;还可以考虑同一内容在不同学段的处理,如小学教材的函数内容与中学教材

9、的函数对比。三、用学生的眼光研读教材 “用学生的眼光读教材”并非是要求我们数学教师降低思维含量和阅读的高标,而是要求教师在读教材的时候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思考学生会读出什么?存在什么问题?会有怎样的读法等。学生们如此读与之会有怎样的距离,我们如何引导等。新教材图文并茂,联系实际,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提出了大量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让学生参与、合作、主动探究,使学生增长知识面,提到数学素养,这是广大教师和专家智慧的结晶。“用学生的眼光读教材”需要我们教师有真正的生本思想,处于我们注意力的中心,不是教材本身而是学生

10、;进入我们思想空间的不是我们读出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是学生读的过程中的各种细节,要关注的是学生会读的怎么样?可见,“用学生的眼光读教材”强调的不仅是观念意识,更强调教学实践行为。从备课时的“读”到课堂上的“教”要做到完全的统一。没有备课时的“用学生的眼光读教材”就没有实在有效的课堂实施。“用学生的眼光读教材”才能因材施教,实现低起点接地气的教学。4、 用质疑的眼光研读教材 质疑探究是教师使用教材教参时应有的态度,即钻研教材教参时要独立思考,有怀疑精神,发现了不恰当之处敢于坚持己见。 例:关于抛物线的形状 【人教版】一般地,二次函数y=a(x-h)2+k与y=ax2形状相同,位置不同.把抛物线

11、y=ax2向上(下)向左(右)平移,可以得到抛物线y=a(x-h)2+k.平移的方向、距离要根据h、k的值来决定.抛物线y=a(x-h)2+k有如下特点:(1)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将抛物线y=ax2向上平移k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y=ax2+k;当k0时,将抛物线y=ax2向下平移-k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y=ax2+k.它的对称轴为y轴,顶点坐标为(0,k). 北师版的一道练习题教师的疑问:二次函数中,如两个抛物线形状相同,是指二次项系数a相同,还是指a的绝对值相同? 再如:北师版旧教材“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经过教师的质疑、完善后新教材修订为“角的内部到角

12、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任何事情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只有广大教师在用教材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不断反思,勇于质疑,才能使我们的教材越来越完善。5、 要跨越学科的研读教材教师的灵慧来自哪里,一定是超越学科之外的教育智慧,人文素养。教师除了需要自己很好的学科专业知识,它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还需要有超越学科之外的知识。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很多数学内容都是生活事实的抽象、概括。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处处与生活同在。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原型,经过自己的实践与反思上升到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充满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创造的无穷乐趣。所以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要善于把物理化学甚至音体美学科知识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不是孤立的、枯燥的数字学科。 总之,认真细致地研读教材,是为了进行教与学方式的互动和变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研读教材”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跳出教材”是拓展,是提升,前者重认同和理解,后者重内化和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