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案(含解析)湘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014312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案(含解析)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案(含解析)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案(含解析)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案(含解析)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案(含解析)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案(含解析)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案(含解析)湘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最新考纲考法指南 核心素养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结合区域分布图及相关统计图表,聚焦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考查自然资源的影响及自然灾害的危害。如2016全国卷T68,2016全国卷T37,2015全国卷T79,2015全国卷T11,2014全国卷T67。1.区域认知:依据经纬度信息及其他信息定位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2综合思维:结合区域资源的分布、开发状况或自然灾害的类型、危害,综合分析资源开发的影响或灾害的成因等。3地理实践力:观察身边的生产、生活实例,应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知识点一| 自然资源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自然资源概述(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2)分类按自我再生性质按自然属性关系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是相对的,当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可能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时间主要能源煤炭利用程度前煤炭时期(木柴时代)18世纪中期以前木柴、水力很低煤炭时期产业革命至20世纪初煤炭煤炭对世界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后煤炭时期(石油时代)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石油煤炭优势地位被石油和天然气所取代(2

3、)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地形、气候、水文等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1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2)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

4、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重要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自然资源我国分布世界分布合理利用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就大洲而言,亚洲最丰富,大洋洲最少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土地资源东部季风区多耕地,西北内陆多草地,东北、西南地区多林地耕地多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

5、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地资源被污染或破坏森林资源东北、西南、东南地区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同时要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矿产资源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石油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铁矿分布于辽宁、河北、四川等地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开采时要注意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利用时要充分合理,提高利用率;针对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考法1创设新情景,考查某种资源的分

6、布与开发(2015全国卷)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 D烟台2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1A2.A第1题,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6080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故选A。第2题,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过高。故选A。开采海冰基本不会破

7、坏环境,B项错;图文资料显示渤海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周边地区水资源紧张,市场需求量大,D项错。考法2借助统计图表,考查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2019合肥模拟)安徽省山区水资源较多,但人口少、耕地少;淮北平原地区水资源少,而人口多、耕地多。省内大部分地区已接近或达到中度、重度缺水,部分地区已达到极度缺水。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最南端。读2011年安徽省总用水量组成图和2011年安徽省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统计表,完成35题。(单位:亿m3)流域分区年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全省1 484.64544.17602.08淮河流域555.96139.01184.28其中:淮北地区281.9

8、354.2095.47淮南地区274.0384.8188.81长江流域814.69340.55353.19其中:江北地区378.12131.70139.16江南地区436.57208.85214.03新安江流域113.9964.6164.613.材料表明()A安徽省水资源总量与区域年降水量呈正相关B安徽省南部水资源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大于北部C新安江流域水资源最为缺乏D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南部少、北部多4安徽省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短缺B水资源消费结构不合理C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组合不协调D水资源总量日益减小5安徽省水资源综合利用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积极调整经济

9、结构,压缩工业生产规模B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提高水资源总量C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调整农业结构,降低种植业比重3A4.C5.C第3题,表格中显示,年降水量大的地区水资源丰富,即水资源总量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由所学知识可知,安徽省南部水资源总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小于北部。新安江流域地处皖南山区,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都较小,虽然水资源总量较少,但不缺乏。读表可知,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多于淮河流域,即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南部多、北部少。第4题,安徽省水资源总量较多,但区域分布不均衡。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安徽省水资源消费结构较合理。材料显示,安徽省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组合不协调。材料信息不能体现

10、水资源总量日益减小的情况。第5题,农田灌溉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55.1%,居第一位。因此,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安徽省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技巧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1)看降水、蒸发的对比及流域面积的大小状况分析水资源的丰歉结论:多年平均径流量是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2)看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分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论:区域气候的降水、气温变化特点影响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考法3结合时事新闻,考查新能源的开发利用(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测试)近几年,美国成功进行了页岩气革命;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页岩气和可燃冰的主

11、要成分都是甲烷,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据此完成68题。6页岩气和可燃冰主要埋藏于()A变质岩B沉积岩C侵入岩 D喷出岩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燃冰可完全替代石油B可燃冰开发成本低C页岩气属于可再生资源D页岩气属于清洁能源8下列地形区中,可能有可燃冰分布的是()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 D东南丘陵6B7.D8.C第6题,页岩气和可燃冰主要埋藏于沉积岩,B正确。第7题,可燃冰可部分替代石油;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开发成本高;页岩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页岩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清洁能源,D正确。第8题,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四个区域中,青藏高原

12、有多年冻土,可能有可燃冰。故选C。知识点二|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自然灾害概述(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2)成因类型: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3)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4)2中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类型二者关系:二者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常统称为洪涝灾害。(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原因:自然气候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地貌流域地貌特征水文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植被植被分布人为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我国暴雨的特点: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1)夏季风强,

13、我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我国北旱南涝。(2)分析某流域洪涝灾害特点主要包括:开始早晚、持续时间、来势、洪峰次数、水位高低等。(3)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工程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治理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治理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a科研投入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b加强洪涝灾害的管理

14、;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宣传教育;实行防洪保险等。1干旱灾害(1)成因自然原因: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农作物需水季节。人为原因: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加剧干旱,如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2)防御措施工程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生物措施:植树造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技术:调整农业结构,改进耕作制度,选择耐旱的作物;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兴修水利。组织管理: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应急预警机制;进行人工增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2寒潮灾害(1)成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2)危害: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信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3)防御措施: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应急预警机制;采取措施确保农(棚体加固、压紧棚膜、保温防冻)牧(圈舍加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