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7.2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013740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7.2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7.2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7.2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7.2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7.2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7.2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7.2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1、 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改变居住地;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县级以上);时间要达一年以上。2. 迁移的类型:(1) 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由旧大陆迁向新大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迁向发达国家;定居减少。(2) 国内人口迁移: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知识背景:在建国后实行城乡二元制管理,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知青的上山下乡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就业以及商品粮供应的压力。人口由城市向农村的逆向流动,造成劳动力浪费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滞后。改革

2、开放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自发性,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知识背景:在改革以后,人口流动加强,为了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实行暂住证制度。目前暂住证改为了居住证。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水源、矿产资源、土壤如:美国人由东北部迁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气候)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讯 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人口迁移受经济因素影响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协调发展(目前的中西部开发),使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扩展:1.我国“民工潮”的特点及成因项目内容迁移规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人口迁移活跃,流动

3、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方向总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主要迁出地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主要迁入地广东、上海、北京等主要方式及目的以自发流动为主;务工和经商主要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扩展:2.我国“民工荒”的原因及影响民工荒时间2004年初开始迁移方向“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迁回中西部主要原因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产业转入,农业比较效益提升利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农业发展弊劳动力不足,影响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农民的

4、非农化受阻、推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三、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1.对人口迁出地:(利)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的联系;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弊)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对人口迁入地:(利)为迁入地提供人才和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弊)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等方面差生巨大压力。微专题 人口对城市化的影响【知识精析】1人口增长模式对城市化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和人口规模,在一定程度

5、上对城市化速度产生重要影响。传统型增长模式人口增长较快,为城市化提供丰富的人口资源;而三低型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抑制了城市化的速度。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3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分布对城市化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的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能够容纳较多的人口,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相反环境人口容量较小的地区,会限制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在相同生产力水平下,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城市化水

6、平高;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城市化水平低。4人口素质对城市化产生一定影响一方面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较高,有利于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有利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口素质高,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减少城市问题的产生,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发展。5地域文化对城市化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其中城市中的建筑,包括城市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课堂练习】(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

7、(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答案】1C 2D【解析】1首先弄清楚概念。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包括实际在住和流出的;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即“外来人口”。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A错;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

8、变化,B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C对;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涉及到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错。故选C。2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D。(2019年海南卷)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3-5题。3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A东北部B南部C中西部D西部4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A数量减少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C迁移规

9、模变小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5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A经济B交通C文化D教育【答案】3B 4C 5A3读图可知,1995年,东北部来往的箭头有三组,经过简单计算,为净流出区;南部来往的箭头有三组,经过简单计算,南部为净流入区;中西部和西部为净流出区。故选B。4由于图示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故无法得知美国人口数量,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整体迁移规模都在变小,并没有向中西部大量回流,B项错误、C项正确;净流入区仍然还是南部,没有变化,D项错误。故选C。5美国南部由于新兴企业较多,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吸引人口迁入。故选A。(2019年天津卷节选)6读图文材料,回答

10、问题。 图1图2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6分)【答案】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解析】该题为条件分析类题,关键词“安置、迁入地”,解题方向“哪些条件”,可以归结和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类似。结合材料,从自然条件的地形、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历史文化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

11、俗习惯相近。(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第7题。图17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答案】 7B7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

12、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升高,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故选B。(2019年海南卷)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东盟是由东南亚10个国家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2000年以来,人口由5亿左右增长至现在的6亿以上。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东盟年产汽车约400万辆,是全球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汽车除满足当地市场外,还持续扩展外销规模。指出东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说明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答案】人口变化特点: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增多。发展影响: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强;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多和增长快使本地汽车市场规模大,劳动人口数量多,收入水平提高,增强了对汽车的购买力。【解析】本题以东盟人口变化与汽车产业发展为背景,通过分析人口变化特点及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原理、规律,动态地、综合的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口变化特点可从数量、增速、人口年龄特征及素质特征等角度分析回答即可,再通过上述人口变化特点分析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