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6997937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起跑线是萨基特乔杜里执导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孩子能够从小就获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巅峰而绞尽脑汁择校的故事。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起跑线的观后感,欢迎借鉴! 起跑线是20XX年5月上映的印度电影,明晚西大教育部的儿童剧场要播放的一场电影,我忍不住好奇心,提前搜来看了。说实话,感触很深,也很多。 昨天心理学课,老师讲了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从0岁开始讲起,一直讲到65岁以后,其中重点就是中学以前的儿童教育。而儿童教育的重点又是作为家长能实施的家庭教育,不得不说,做一名好家长太难了。0-1岁,是建立婴儿信任的时期,母乳一定是要让婴儿吸够(一定是母乳才行,喝奶

2、粉也得用小口径的),吮吸的时间越长越好。如果这个时期没有这样做的话,在后面的阶段会出现孩子咬手指头、咬铅笔头等习惯,也会养成一个人能讲很久的废话来满足口唇的欲望。另外国学教育也很重要,孩子玩耍时可以放点国学经典朗诵或者英语,过几天你背上一句,孩子可能就不自觉地接了下一句。这个时期要大力培养孩子的习惯。2岁,要进行早期的性教育,让孩子不要认为性这个东西是羞耻的,而且也要让孩子能进行自我保护。绘本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是从哪里来的等等)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此时是发展孩子独立、自我的时候,给孩子多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一句话是对孩子侵权就等于犯罪,孩子的能力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弱,孩子

3、比我们想得要强大很多。要给孩子能跳起来摘得到的桃子。另外如果你让孩子帮忙做事的话,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此时国学经典就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了,要告诉孩子首孝悌次谨信等等。其次像穿衣服之类精细动作要提早训练,前一天晚上玩儿扣扣子游戏可为第二天早上起床不浪费时间做准备。3-5岁,此时是要建立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目标明确、勇于表现。父母要善于为孩子搭舞台,让孩子在其他人面前可以表现,要有一技之长。平时生活中可以玩儿故事接龙、成语接龙等游戏。5-12岁,学习最重要,潜伏期。给孩子提供大量资料,教会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拥有各式各样的学习方式,最好空闲时多带孩子出去旅游,只有见多了才写得出来,作文素养阅读素养

4、也可以从中培养起来。在学校,孩子小学阶段比起学前班或者幼儿园越来越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了,很大程度上是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答案不是老师所认为的标准答案,不敢把答案说出来,怕被同学或者老师嘲笑。所以老师要积极关注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并反馈给孩子。12-20岁,是自我同一性建立的时期,是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进行统一的时期,如果孩子没实现同一,那么会出现角色混乱、感到虚伪的现象。这也将影响着下一阶段。20-24岁,最重要的事情是谈恋爱!此处划重点,该谈恋爱的年纪,却被我用来写论文,可悲!可泣!可叹!24-65岁,工作、繁殖、人际关系等等困扰着这个时候。最可悲的是40岁左右的男子,要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中年期的

5、妻子和老年期的双亲。实在是压力山大啊!65岁以后就要面对空巢、配偶离世和死亡的问题了。一生说长也不长,一节课的时间就可以讲完;一生也不短,我正在用尽我的全身力气争取过好这一生。 啰嗦这些,是想说明一下养个孩子真的不容易啊,下面回到正题。这个电影有很多主题,穷人和富人孩子上学的问题;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生源、师资、教学条件、设施的问题;邻里间的感情;英语在印度的重要性;父母心;人性等。这些主题或多或少都又体现,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在表现教育的阶级性和教育的功利性吧。只有高阶层父母的孩子才能拥有全国最好学校的入场券,虽然穷人家也有少得可怜的名额,但是他们能不能进这所好学校,只能靠抽签,碰运气了。运气好

6、的可以免学费,但要交很多其他费用进入好学校。运气不好的就要到没有桌椅,只能垫个坛摊子坐在地上上的公立学校上课,这里的卫生条件极差、最起码的教学设施都没有。这也和现在中国的教育状况有些许相似,有钱且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孩子绝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农村的孩子,住在城里的贫困孩子,也许就只有学校能提供精彩的学习世界了。放学后,没有兴趣班培养特长,没有奥数班提高成绩,没有英语班与国际接轨。不过,还是得感谢国家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没有国家的扶持,这些孩子们可能学校的精彩也不会接触。高层次的父母送孩子到最好的学校学习,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升学率最好,这里的学生出来后会有好工作

7、、好前景。在这些家长眼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能找到好工作,有大成就。我想说,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什么样的成就才是大成就?站三尺讲台,教一群可爱学生,不论讲台所处的地方是不是重点学校、是不是在主城。养活了一盆娇弱的花,不是成就?我们现在的教育,也像电影里所讲的,功利性太强了。 电影里还有一个十分触动我的地方,有钱的夫妇俩,为了孩子能进入好学校,伪造文件、隐瞒身份到贫民区居住,找回了昔日丢失的很多东西。在贫民区结实的朋友,不顾自己的生命去碰瓷,就是为了拿到医药费,让这对有钱夫妇的孩子能入学。后来,孩子入学成功了,贫民区朋友的孩子运气不好,没能进入好学校,只能去公立学校就读。这对有钱夫妇资助了

8、这个公立学校的所有学生上学,并出资修缮了校舍,让学校焕然一新,并给自己的女儿退了学,送到了这所学校。还好,电影的最后以这样的方式结尾。但是,我还是担心学校和老师会抹杀孩子的天性。 昨天的心理学课,刘老师告诉我们在学校,老师要培养孩子的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性品质。认知品质包括智能、创造性和元认知能力。但是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一直在抹杀孩子的创造力。附上一首昨天课堂里由全班同学现场创作的一首童诗: 宝宝画了一个苹果,一个黑色的苹果 妈妈问,为什们是一个黑色的苹果? 宝宝说,因为这是一个黑夜里的苹果。 宝宝画了一个苹果,一个黑色的苹果 妈妈问,为什们是一个黑色的苹果? 宝宝说,因为这是一个来自外太空

9、的苹果。 宝宝画了一个苹果,一个黑色的苹果 妈妈问,为什们是一个黑色的苹果? 宝宝说,因为这是一个穿着黑衣裳的苹果。 (起因过程结果就不详说了) 个性品质里包括独立性、坚持性、自信心、求知欲、自尊心、成就动机、情绪调控、自制力、责任感等等。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这也提醒我,以后如果成了一名教师以后,智力这种先天决定的因素无法改变,但是这些非智力因素培养起来,孩子会变得非常强大。这样的孩子,想学习不好都难。 适应性品质有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生理适应、职业适应、社会环境适应、人际环境适应、应激情景适应等。 几天前在安幼的群里,李镇西老师给大家推荐了印度电影起跑线,当时在忙别的没在意。昨晚临睡时偶然想

10、起,在网上找到后想说看一会,看不完明天继续。结果看后便收不住,一口气看完,再看时钟,已是凌晨近2点钟。 片中的很多场景和我们很相似: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渴望自己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焦虑的家长,潜规则,为了上好学校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等等。所谓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无所不用其极! 理解并同意为了自己的孩子争取优质的教育环境的心情和行为。但是觉得不能为此而丢掉作为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本质,就是“正直和良知”!当社会资源有限而缺乏一定的公平性时,正直和良知更是显得弥足珍贵!如果正直和良知都消失殆尽,我们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究竟何在?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社会一定会走向更加的不公平! 拉吉夫妇

11、作为富足的中产阶级,为了自己孩子能够进入最好的学校,不惜装穷人,花钱伪造资料,占用贫困人群孩子的入学名额,最终达到目的。如果事情顺理成章的发展下去,他的女儿会怎么想?原来这个世界可以用谎言来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她长大后一定也会做出类似的事情!周而复始,代代相传,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难道不是正在重复做着上面的事情么?有句俗话“人在做,天在看”,这里我想说:“大人在做,孩子在看”!当我们为了孩子前途送礼拉关系的时候,孩子在看!当我们为了自己职场或单位的升迁勾心斗角时,孩子在看!当“厚黑学”成为我们处世规则的时候,孩子也在看!于是,孩子长大后,便成了今天的我们!我们今天社会所谓的太多问题,不正

12、是我们亲手制造的么? 真正的教育真谛,体现在片中结尾处,拉吉问自己曾经焦虑的妻子:“让女儿上公立学校,以后不是就成为我这样的人了吗?”妻子回答:“我就是要让她成为和你一样的人”! 拉吉是什么人?具有正直和良知的人!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拉吉在表演台上宣布自己的女儿退学结束讲话后,有几个人想鼓掌同意,但经过家人的示意,最终没有人支持他。其实也说明了现实情况,绝大多数人会为了自身的目的选择顺应周围的伪善,这是很自然的结果。应该说在现实中,拉吉夫妇这样的人是很难出现的。他们这么做,是在挑战周边固化的习惯思维,结果将会是很难的!但应该确定的是,我们应该褒扬这种人,因为我们需要这种人。只有这种人多起来

13、了,美好才会随之而来! 再多说两句,印度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分给贫困家庭25%的比例,我们的贫困生可以进入名校的比例有多少?如果无法进入印度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可以上公立学校的,这意味着贫困家庭也是不会失学的,我们的留守儿童和打工子弟又如何呢?印度公立学校的老师工作可以那么投入,我们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们的爱足够么?。 当然我们也有闪亮的地方:比如服务于打工子女的北京四环游戏小组,陪伴景颇族孩子成长的乐安东和李旸夫妇等等!但愿闪亮的地方能多起来,闪亮的多了,便可汇成晴空! 起跑线再度发扬了印度电影触及社会痛点,批判社会现实的优点。与本片沉重的主题不同,起跑线用缤纷的色调和诙谐的调侃连接了教育不公、贫富差

14、距、数典忘祖、社会歧视链、子女培养目标和人性异化等主题,结尾的处理让人惊喜连连,讽刺意味十足。 起跑线在叙事手法、镜头运用、人物塑造等方面中规中矩,故事也简单的很:一对“暴发户”夫妻拼尽全力让子女入学。然而小人物的命运却牵动着整个社会,给观众强烈的带入感。 起跑线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在印度,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而是阶级的象征。”又说:“你的女儿是服装店老板的孩子,以后肯定子承父业;而我们家孩子就不一样,出来以后一定要开拓一番事业,所以我们只说英语。”听听吧,这段言语多么的轻巧,好像穷人就活该穷一辈子,自己就应该永远富足一样。 起跑线最滑稽的一段是主角一家为了装富人,去照相馆拍假照片,显摆自己

15、出国旅游。而笑点的担当则是男主角,每到关键时刻,男主身上的市井痞气就戳穿了“富人”的谎言。人们总是说,培养一个真正的贵族,需要三代人的时间。起跑线则真实的告诉我们,原生家庭和经济背景给一个人留下的烙印,是一辈子无法摆脱的,也是任何谎言所不能掩盖的。这就好比从没学过英语的男主角,就算无比努力地翻烂了字典,写的推荐信也是乱七八糟;从未体验过富人生活的男女主角,就算浑身名牌也丝毫不像贵族。 起跑线第一次让我惊讶的地方在于,影片不仅满足于装富很难,反而进一步展示了装穷更难。正如台词所说:“贫穷这门课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学会的。”看看印度社会吧,富人的社区干净整洁,豪车豪宅;穷人社区,一下脚就能踩着牛粪,到处是蚊子,冲厕所的水都没有,吃水靠抢,吃米要靠分配。但无论贫富,都把英语当成了阶级的象征,只不过富人欢迎英语,而穷人则对英语表示强烈排斥。 起跑线用鲜明的对比有力地回击了这些毫无根据的鄙视。男女主角虽然富有,但在孩子入学的问题上却不择手段,以伪造贫困证明,欺骗学校,牺牲穷人入学资格为代价,获得了德里文法学校贫困生入学名额。 实际上,本片笑料的来源,从本质上讲是夫妻二人对孩子教育理念的不同,这正是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之间离婚的主要原因。男主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