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7两小儿辩日(旧)教案8 长春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978468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7两小儿辩日(旧)教案8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7两小儿辩日(旧)教案8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7两小儿辩日(旧)教案8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7两小儿辩日(旧)教案8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10.7两小儿辩日(旧)教案8 长春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小儿辩日教案 1、列子与孔子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编,保留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和神话故事,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办学名闻遐迩。创设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弟子开始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2、方法指导:正确

2、看待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继承与发展。(1)多读几遍。一回生,二回熟。(2)要课内外相融合。(3)要联系上下文多读多想。(4)参照注释。3、从标题说起“辩”与“辨”的区别以“日”为例,在学过的诗词中,“日”已多次出现,谁还记得含有“日”的诗句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两句诗里,“日”的意思都是太阳。两小儿辩日的意思是两个小孩辩论太阳。(此题系编者所加。“辩日”意思是关于太阳(距地远近)的辩论。)二、质疑探究;(1)字音与课文范读2)大意概括(3)翻译课文:“游”“汤”“故”“去”“为”“决”的词义辨析训练“游”是指周游列国。“汤”是指热水。“汤”在很多成语中出现,能想一

3、两个吗?固若金汤、赴汤蹈火。在上海,人们把那个装了热水可以暖手的东西叫做“汤钵钵”。(4)内容分析:画出小儿A、小儿B辩斗的内容;看两小儿到底争什么吗?两小儿辩斗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各说出了什么理由?小儿A的观点是,早晨的太阳,离人近一些,中午离人远一些。小儿B的观点是,早晨的太阳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两小儿辩日就是指两个小孩在辩论太阳的远近。小儿A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非常的大,所以近;而中午看起来太阳比较小,所以远。在日常我们看东西的时候,也是近大远小。小儿B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远,是因为他感觉早上非常的凉快,而中午非常的热,所以他认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平常我们在碰到会发热的东西的时候,也是近热远

4、凉。两小儿针锋相对,互不相让。(5)思考讨论:从两小儿对太阳远近问题的争辩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大胆质疑、执着探索的精神:两小儿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结论,正是他们认识的出发点不同,一个是从视觉角度考虑的,另一个是从触觉的角度出发的,这就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结果会不同。从两小儿的辩论可以看出什么? 要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并思索其中的道理。两小儿的“笑”,怎么理解?笑孔子的不知/嘲笑孔子滥得虚名/两小儿的笑是带有善意的。对“两小儿笑曰”有新的认识吗?那两小儿不是在笑那个孔子,而是在笑他不知道这个知识。“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今天这个知识对我们来讲是很普通,但是当年就难倒了孔子。你怎么看文

5、中的孔子?天下之理,人不能尽知,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对两小儿的问题“不能决也”,正体现出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强不知以为知。可见领悟“学无止境”的真谛。面对两小儿的争论,孔子不能决。然而今天,你能说出其中的奥妙吗?太阳早晨出来的时候,是斜照在地面的,然后到中午,太阳是直照在地面的,直照在地面的的温度要比斜照在地面的的温度要高。在同一天当中,无论是早晨也好,还是中午也罢,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几乎是一样的。地球绕太阳一圈,多久?一年,要三百六十五天。引申思考:孔子又名孔圣人,为什么它连这个知识都不懂,人们还从古到今称他为圣人呢?四、朗读训练:分组朗读课文:一

6、组为小儿A,一组为小儿B,一组读叙述。齐读全文两遍,然后指导学生背诵两小儿对话部分。前两句说的是两种相反的观点,都用肯定的语气读;后两句说的是根据,有为自己辩护兼驳斥对方的意思,都用反问的语气读。“我以”“一儿以”“此不为”之后,须作停顿。“大如车盖”重读,“则如盘盂”轻读-使有对比色调。“沧沧凉凉”轻读,“如探汤”重读-同上。注意反问句的语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孰为汝多知乎!”自由练习诵读,能大体成诵即止。五、小结与作业:整理古今异义词;背诵两小儿辩日。【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大则近 小则远 (晨) (午) 不能决凉则远 热则近教学反思:1、两小儿辩日属于寓言体裁,短文中的精彩部分是人物对话。教师讲解的重点可放在词语上。生僻字较多,古今义不同是本课的难点。解决这个难点可分两步走:(1)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粗讲几句,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2)读完短文后带领学生整理词语,该补讲的再补讲。2、课文内容用不着详细分析,学生能多少说出一点体会就行,不必归纳主旨,不必把某些观念强行灌输给学生。3、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的对话(含转述)共87字,宜于诵读,用一节课可以背下来,不会增加学生负担。4、拓展内容仍需以课内词语为主,适当结合学过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