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6978460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1、教师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 ) 2、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 ) 3、 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与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 ) 4、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职业情感,也是一种个人情感。 ( ) 5、新型的师生关系指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谁也不能控制谁、操纵谁。()第二部分1、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是 ( A ) A、 主体多元化;内容方法丰富性、灵活性;手段方法多样化 B、主体多元化;过程、内容程序化;手段方法多样化 C、以学生为本;内容方法丰富性、灵活性;手段方法多样化 D、以学生为本;内容方法丰富性、灵活性;结果多样化 2、 本次课

2、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是 ( B ) A、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学习方式的转变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3、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C ) A、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以人为本 C、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地得到发展 D、改革课堂教学 4、 新课程培养目标中强调的“三观”是指 ( D) A、 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 B、世界观、人生观、人才观 C、人才观、审美观、价值观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 这次课程改革的创新点是 ( A )A、 发展知识技能与发展学习方法和能力并重 B、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C、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D.终身学习理念 6、 新课程提出教育应该追求 ( B ) A. 精英培养模式 B.平等与高质量C. 面向全体 D. 大众化、平民化 7、 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是 (C ) A. 课堂教学 B. 服务于社会 C.个性培养 D.学习有用的知识 8、 新课程的区别于以往课程的显著特点是 ( D ) A. 强调能力的培养 B.强调了学习方法的掌握 C.以综合课程为主 D.以三维目标的综合发展为核心 9、 新课程的管理模式是 ( A ) A.国家、地方、学校三级 B. 中央 、省、市三级 C. 发行教材、自编教材、乡土教材三级 D.省、市、县三级 10、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 (B ) A.有利于学生进

4、行学习 B.学生发展、家长参与、教师发展、学校特色 C.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D.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 第三部分2、 指出对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 (C) A. 对面站着赵白眼和(h)三个闲人。 B.步其韵奉和(h ) C.她是和( h )面能手。 D.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是不能和(hu)稀泥的。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 嘉奖 誓(视)死如归 奏效 越俎代庖 B.慰籍(藉) 弱不经(禁)风 整饬 历久弥新 C.真谛 既往不咎 小憩 举步为(维)艰 D.体恤 提纲挈领 端倪 磬(罄)竹难书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B ) 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

5、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人心。 由于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了4年。 A. 制定 振奋 推迟 B制定 震撼 推迟C.制订 振奋 延迟 D.制订 震撼 延迟 5、 下列各句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B ) 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他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

6、、灵、狠、的特点,是欧洲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 B. C. D.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 A. 海豚是海洋世界里最聪明的动物,它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与人类非常友好。 B.我国80年代高新科技开发区的创办,被誉为20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 C.“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了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 D.在中国,计算机五十年代就在军事领域里应用了,但是,它成为一种各个领域广泛使用的工具,还是最近十年来的事。 7、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D ) 上千吨的轮

7、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 这样一条小船。 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容易塌陷。 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此受到群众的欢迎。 A. 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 C.何况 而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 8、 以“ 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 ) A. 柳絮池塘淡淡风 B. 榆荚临窗片片雪 C. 带水芙蕖点点雨 D. 丁香初绽悠悠云 9、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B ) A. 张明把自己的烦恼,苦恼,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说话中间还不停地

8、叹着气。 B.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 C.“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你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帐,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10、 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B ) A. 数百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B. 近期汇市美元对日元的比价有小幅攀升 B. 教师节,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D. 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D ) A. 这是你家母托我买的,你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 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

9、上获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激你。 C.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得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1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龄 13、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B )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 ,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两脚再向上缩 显出努力的样子 A .B. C. D

10、. 1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陈涉世家节选字司马迁的史记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C.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D.竞选州长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15、 下列与例子具有同样关系的一项是( B ) 例:跳舞唱歌 诗歌A. 阅读 B.散文 C. 写作 D.谈话 16、 填空。A.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B.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写下联。学问藏古今, 知识贯中西 C.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构成排比。和谐是音乐家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D.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比拟的修辞方

11、法,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0字以内)。 呵护小鸟,放飞希望。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E.下面一句话有两处错误,请将修改后的话写在横线上。 重庆工艺美术的真正兴盛是明末清初。明末清初,重庆的挑花刺绣迅速崛起,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重庆工艺美术的真正兴盛时期是明末清初。明末清初,挑花刺绣迅速崛起,重庆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F.根据下面句子的立意和表达,仿写句子。 吃饭穿衣是为了生活,但是活着并不仅靠吃饭穿衣。 答案略 G.论语中阐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H.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句子,不得改变愿意。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

12、,因为他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第四部分(1) 为青春喝彩 世上有千种拥有 , 但有一种拥有最珍贵 , 你也许丝毫觉察不到这种拥有 , 感觉不到它的价值。 随着悠悠岁月的流逝 , 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更迭 , 在你生命的某一天 , 当你蓦然回首时, 才发现自己不再拥有。它不是地位, 也不是金钱, 而是瑰丽的青春。 世上有万般失却 , 但有一种失却很无奈 , 它让你追悔莫及 , 以一生作代价。你纵有回天之力 , 也只能仰天长叹 , 顿足捶胸。它不是权势 , 也不是美貌 , 而是无价的青春。 有一种说法很是耐人寻味:世界上有两种东西 , 当你失掉它们后才会发现其价值 , 那就是青春和健康。 青春是一种令人艳羡的资本 , 凭着健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