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6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课后达标检测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978431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6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课后达标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6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课后达标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6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课后达标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6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课后达标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6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课后达标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6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课后达标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6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课后达标检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讲化学反应与能量 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135(单独成册)1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形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状态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解析:选C。A.状态总能量为反应物总能量,状态总能量为生成物总能量,由图示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从状态、的图示可以看出,反应中CO并未断裂成C和O,C、O原子间一直有化学键。C.由图示可以看出,CO和O生成了CO2,CO2分子中C与O形成极

2、性共价键。D.状态状态表示CO与O反应生成CO2的过程,并不是CO与O2的反应过程。2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他不同的是()ABCD铝热反应燃料燃烧酸碱中和反应Ba(OH)28H2O与NH4Cl固体混合解析:选D。铝热反应、燃料燃烧、酸碱中和反应均是放热反应,而Ba(OH)28H2O与NH4Cl固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3根据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石墨与O2生成CO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金刚石、石墨与O2反应,均可生成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C从能量角度看,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DC(金刚石,s)=C(石墨,s)HE3E1解析:选B。A项,石墨与O2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错误;B项,

3、CO2中存在C=O极性共价键,正确;C项,从能量角度看,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的能量,金刚石没有石墨稳定,错误;D项,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的能量,C(金刚石,s)=C(石墨,s),反应放热,HE1E2,错误。4已知H2(g)Br2(l)=2HBr(g)H72 kJmol1,蒸发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热量为30 kJ,其他相关数据如表所示。物质H2(g)Br2(g)HBr(g)1 mol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a369则表中a为()A404B260C230 D200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由已知得:Br2(l)=Br2(g)H30 kJmol1

4、,则H2(g)Br2(g)=2HBr(g)H102 kJmol1。由反应热与键能关系得436a2369102,a200,D项正确。5(2016高考江苏卷)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O2(g)H1571.6 kJmol1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H2O(g)=CO(g)H2(g)H2131.3 kJmol1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CO(g)3H2(g)H3206.1 kJmol1A反应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为放热反应C反应使用催化剂,H3减小D反应CH4(g)=C(s)2H2(g)的H74.8 kJm

5、ol1解析:选D。A项,反应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B项,反应的焓变为正值,属于吸热反应,错误;C项,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错误;D项,根据盖斯定律,由得所求反应,其焓变为206.1 kJmol1131.3 kJmol174.8 kJmol1,正确。6(2015高考重庆卷)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Hx kJmol1已知: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S(s)2K(s)=K2S(s)H2b kJmol1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则x为()A3ab

6、c Bc3abCabc Dcab解析:选A。表示碳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1a kJmol1 ,将另外两个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编号,S(s)2K(s)=K2S(s)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运用盖斯定律,3得S(s)2KNO3(s)3C(s)=K2S(s)N2(g)3CO2(g)H(3abc) kJmol1 ,则x3abc,故A正确。7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生成1 mol N2时转移4 mol e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CN2O

7、(g)NO(g)=N2(g)NO2(g)H139 kJmol1D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解析:选A。A项,化学方程式:N2ONO=N2NO2,生成1 mol N2时转移电子2 mol,故说法错误;B项,根据能量变化图,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此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说法正确;C项,根据能量变化图,N2O(g)NO(g)=N2(g)NO2(g)H(209348) kJmol1139 kJmol1,故说法正确;D项,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故说法正确。8已知一定温度下合成氨的化学反应:N23H22NH3,每生成2

8、mol NH3放出92.4 kJ的热量,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实验: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Q22Q1BQ10.5Q2CQ1Q2184.8 kJDQ1Q292.4 kJ解析:选A。1 mol N2(g)与3 mol H2(g)反应生成2 mol NH3(g)放出的热量是92.4 kJ。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反应,恒温、恒压下,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中n(N2)n(H2)均为13,二者为等效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相同,中参加反应的n(N2)是

9、中的2倍,所以Q22Q1184.8 kJ。9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 mol SO2(g)与0.5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SO3(g) 的H99 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点、C点的数值分别表示_、_,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_(填“有”或“无”)影响。(2)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_(填“升高”或“降低”),理由是_。(3)图中H_kJmol1。解析:(1)图中A点、C点的数值分别表示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热可表示为AB段、BC段能量之差,即反应热与活化能的大小无关。(2)

10、E为不加催化剂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可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故加V2O5会使图中B点降低。(3)因1 mol SO2(g)与0.5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SO3(g)的H99 kJmol1,所以2 mol SO2(g)与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SO3(g)的H198 kJmol1。答案:(1)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无(2)降低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3)19810已知E1134 kJ/mol、E2368 kJ/mol,请参考题中图表,按要求填空:(1)图是1 mol NO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CO2(g)和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11、,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E1的变化是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H的变化是_。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下表所示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参数:化学键PPPOO=OP=O键能/kJmol1abcx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d kJmol1,白磷及其完全燃烧生成的产物的结构如图所示,表中x_(用含a、b、c、d的代数式表示)。(3)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反应:2NH3(l)H2O(l)CO2(g)(NH4)2CO3(aq)H1反应:NH3(

12、l)H2O(l)CO2(g)NH4HCO3(aq)H2反应:(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H3则H3与H1、H2之间的关系是H3_。解析:(1)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则E1和E2都减小,但E1E2不变,即反应热不改变。由图知,1 mol NO2和1 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放出热量368134234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NO(g)CO2(g)H234 kJmol1。(2)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P45O2P4O10,1 mol白磷完全燃烧需拆开6 mol PP、5 mol O=O,形成12 mol PO、4 mol P=O,故12 molb kJmol14 molx kJmol1(6 mola kJmol15 molc kJmol1)d kJ,解得x(6a5cd12b)。(3)观察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2得方程式,故H32H2H1。答案:(1)减小不变NO2(g)CO(g)=CO2(g)NO(g)H234 kJ/mol(2)(6a5cd12b)(3)2H2H111(1)已知:TiO2(s)2Cl2(g)=TiCl4(l)O2(g)H140 kJmol12C(s)O2(g)=2CO(g)H221 kJmol1写出TiO2和焦炭、Cl2反应生成液态TiCl4和CO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