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职升本-语文知识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6977386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高职升本-语文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天津-高职升本-语文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天津-高职升本-语文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天津-高职升本-语文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天津-高职升本-语文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高职升本-语文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高职升本-语文知识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氓四言古诗(诗歌体裁)1识记本诗主要内容,概括本诗主旨:【诗歌内容弃妇诗(怨妇诗)、叙事诗。】诗歌主旨本诗通过女主人公与“氓”从相识相恋到结婚再到被抛弃的婚姻悲剧,谴责了“氓”的负心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不满与抗争。【社会现实男尊女卑,夫妻关系不平等】2分析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本诗通过按女主人公感情的起伏变化来安排顺序,用对比的手法创造手段描写出女主人公勤劳善良、忠贞不二、坚毅刚强的性格,说明她是一个勤劳忠贞的贤妻;同时描写出男主人公虚伪凶狠、反复无常、卑鄙无耻的性格,说明他是一个负心君子。3理解本诗叙事、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写作特点:叙事抒情相结合;叙事角度:女主人

2、公追述的角度(倒叙);叙事人称:第一人称;叙事线索:女主人公的情感起伏变化】本诗是从女主人公追述的角度叙事,按照女主人公感情的起伏变化来安排顺序。叙述了诗中女主人公由恋爱到结婚最后被遗弃的婚姻悲剧,所遇非人的悲愤与义无反顾的决绝4理解本诗对比手法的运用:【写作手法:对比(主要是男女主人公性格的对比),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性格更加鲜明。】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是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

3、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婚后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5认知赋、比、兴方法在本诗中的运用:【赋主要方法;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桑之落矣,

4、其黄而陨比喻女子年老色衰;比: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告诫女子不要沉于爱情;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喻自己愁苦无尽】“赋”的表现手法:“赋”即“铺”,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卫风氓叙述古代一个女子从恋爱婚变决绝的过程。第一、二章运用赋的手法,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情深。“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第五章陈述铺叙。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不幸,后四句则是回娘家后的情景;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比”的表现手法:“比”,就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比者,以

5、彼物比此物也”。“兴”的表现手法: “兴”的意思是“起”,是托物寓情、寄托、联想,作用是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第三、四章比兴结合,写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暗示了女主人公悲剧性的遭遇就像这桑叶一样。也喻男子情意的衰落。“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

6、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以贴切形象的比喻,用一种过来人的口吻做出了沉痛的自省并得出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最后一章十句赋兼比兴。表现了她对“氓”的痛恨和决绝,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淇水浩浩荡荡,总有堤岸,沼泽广阔连绵,总有边际,而“我”的痛苦呢,为什么就没有尽头!这两个比喻,抒发了满腔的怨愤。提及“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言下之意是,可惜那时缺乏经验和预见,轻信了那些旦旦信誓,到现在,“我”要跟他一刀两断。反映了她性格刚强果断的一面。迢迢牵牛星五言古诗1认知本文借织女思牛郎的神话故事写人间的相思

7、离别之情(文章的主旨):本文借织女思牛郎的神话故事,写女子的相思之情。表面上写织女的天上怨思,实际上是在抒发思妇的地上离恨,闪现出浪漫的绚丽色彩。2分析诗中的六处叠字对描写物态,表达情思所起的作用:描写物态、情态,表达情思十分贴切生动;叠字的运用形成全诗和谐的节奏,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饮酒田园诗 五言古诗1概括本诗的主旨:本诗表现了诗人乐于归隐,陶醉自然的愉快心情,诗中虽有远离世俗洁身自好的思想,也有逃避矛盾的消极情绪。【饮酒、山居秋暝从内容上都属于归隐诗,它们的主旨要记住:乐于归隐(对此要辩证评价:洁身自好、逃避现实)】2分析本诗写景的诗句所具有的思想意蕴:(写景句)“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蕴)以精练的笔墨写出了田园生活、田园景色的美好(景)景色描写中寄予了作者以菊自励、保持节操之意,以及生活在田园中悠闲自得、远离世俗的惬意愉快。(情)具有说理的意味,证明诗人所选择的生活道路、生活方式是正确的。(理)3理解本诗抒情、写景、说理融于一体的特点:前四句重在叙事说理,既表达了乐于归隐的心迹,也描写了庐舍、人境、车马喧等景物;第四句诗极富哲理的揭示了自己选择归因田园生活的内在原因;中间四句重在写景抒情,流露出诗人坚守节操陶醉自然的心情,蕴含了田园生活才有“真意”的道理;最后两句重在说理抒情,对前面的田园生活及景色的收束,表达了诗人领悟生活“真意”后的喜悦,轻

9、松的心理。(哲理句心远地自偏)。4认知陶诗平淡自然、意韵淳厚的特点。山居秋瞑山水诗 五言律诗1辩证评价诗人的归隐意愿(课文主旨):描绘了秋日傍晚一场秋雨过后的山间景色,表达了作者乐于归隐的意愿,从中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和流连忘返的心情,其中固然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倾向,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艺术特色写景纯用白描、笔致简约,动静相衬、视听结合,诗中有画】2认知本诗写景纯用白描,笔致简约的特点:【白描手法的作用】诗人使用白描手法,对景只做简单的勾勒,轻描淡写,既没有做细腻的摹写,也没有浓笔重墨的描绘,使本诗具有笔致简约,鲜明单纯的美。3分析本诗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点:【本诗选景特点】诗歌写景

10、所选取的事物,既有目力所及的人物,也有听力所及的人声、水声,使诗具有视听结合的效果,同时诗歌又能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充分显示山林的幽静,而且注意到总分、高低远近、隐现的布局,使诗歌具有完整和谐的整体美感。春江花月夜乐府诗 七言古诗1识记本诗所抒发的思想情感:诗中通过描写美丽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发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思考,显示了诗人略带伤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理解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2理解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作手法情景交融(情景理交融);抒情基调哀而不伤3认知贯串全诗的主要线索:月(月光)4认知诗中暗示手法的运用,并理解其暗示意义:“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可怜楼上月徘徊暗示思妇楼上

11、思人“应照离人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释怀。“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暗示相思之情无法传递。“昨夜闲潭梦落花”暗示春将逝去。“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斜月沉沉藏海雾”暗示希望渺茫,团圆无望。“碣石潇湘无限路”暗示离人相聚路远,相见困难。简丽人行新题乐府诗,七言古诗1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天宝末年,杨式兄妹乱政2诗歌体裁七言乐府;诗歌内容叙事诗3概括本诗的主旨:本文通过对杨氏兄妹春游曲江的穿着打扮与宴饮场面的描写,既暴露了他们的骄奢淫逸的生活丑态与目中无人,不可一世的傲慢,也暴露了朝政的腐败。4理解

12、本诗在叙事中抒情的特点:将主观感情寄寓于客观描写(诗中没有一句诗表明作者主观感情的,但作者对杨氏兄妹的谴责与批判之情又从其客观冷静的叙述描写中自然的流露出来。)肖像行为细节的综合运用。简部分相关内容参看练习册5认知本诗肖像、行为、细节描写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态浓意远淑且真,珠压腰极稳称身肖像描写黄门飞空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以及相关内容,参看重点阅读段22行路难乐府诗1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诗表现了诗人不屈奉权贵望有所作为的性格,讽刺了腐败的时政及对惜才明君的向往2认知本诗所用典故的本义及意义:弹剑作歌奏苦声作者借冯谖弹剑作歌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平交诸侯却不被理解的苦恼。

13、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有公卿忌贾生体现当时在长安一般社会上的人对李白的嘲笑与轻视,而当权者则加以妒忌与打击。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表达了诗人对当初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以及能建功立业的向往既流露出他对理想军臣关系的追求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批评。考点补充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表达了作者对唐玄宗的失望行路难,归去来一方面比较具体的指出作者要离开长安,另一方面也不排斥他抱有东山再起的幻想3理解本诗气势酣畅的特点:李白诗特点气势酣畅、旷达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赤壁怀古咏史诗 七绝1概括本诗的主旨:这是一首以地名为题的怀古咏史

14、之作、借凭吊古迹以抒写怀抱之作,作者借翻历史旧案抒写自己生不逢时的郁愤之情2认知本诗的层次特点:前两句叙事,以“折戟”兴起对前朝人事的感慨。后两句议论,含蓄而又得体的抒发了自己的郁愤之情。3认知此诗化实为虚,化历史为传奇的艺术独创性:虚写历史铜雀春深锁二乔(作用:作者反面落笔,设想东风若不助周瑜,历史将会完全改写。以抒写自己有济世之志却无机会一展雄才的郁愤,体现了作者的艺术独创性。)故乡的野菜1概括本文的内容和抒发的感情(四种野菜):本文写久居异地的作者对故乡的野菜(荠菜、马兰头、黄花麦果、紫云英)的回忆,不仅写出了家乡的风俗、风土人情,也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2理解本文在叙事、描写中抒情的

15、特点【结合课文第四段】:描写(清明前后亦味可知);叙事(自从影子了)本文写野菜,却写到用野菜做的黄花麦果糕,写到孩子们吃果糕的情形,又由此写到扫墓,写到上坟船上的用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作者这样写借回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3理解文中比较烘托的方法及作用:文中第四段首先用描写的方法写了它的形状及名称,继而用比较烘托的方法,以日本的御形与之相比,强调其“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以表现作者对家乡风土的深深眷恋,抒发作者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与眷恋之情,也流露作者对现实的深深失望。(用了在描写叙述中抒情的方法)4认知本文多处引用传说、民谚、儿歌的作用:本文在状物(描绘事物)时运用了多种手法,如叙事、说明,特别是传说、民谚、儿歌等,文章引用传说、民谚、儿歌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知识性,更能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尤其是儿歌的引用,似乎使人能听到孩子天真的欢声笑语,从这些地方不仅显示家乡风俗的悠久传统,而且也浸透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春雨1概括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