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设计

上传人:d****y 文档编号:96977310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184 大小:4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设计(1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设计 1 白鹭白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 8 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 1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 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

2、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 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 (师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 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 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

3、,指导“鹤、嫌”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 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背诵有关白鹭

4、的诗句。 二、赏读 1-5 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 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 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言精炼形象, 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 1-5 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 1-5 小节,边读边想边画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

5、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 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 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 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引导 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 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听听课文 6-11 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 画面!

6、三、赏读 6-11 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 6-11 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 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 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第 6 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

7、)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 味。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 7 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 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质 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 真的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

8、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 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 8 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 8 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 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一 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 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

9、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 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 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 11 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 的散文诗。 (6)齐读第 11 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 心的赞叹吧! (7)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 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

10、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 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 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 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1、白鹭 颜色的配合 精巧的诗 身段的大小 觅食 白鹭觅食图 栖息 白鹭瞭望图 韵味无穷的诗 飞行 白鹭低飞图 2 落花生落花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1、 1.认识“亩、吩”等 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 8 个字,会 写“播种、浇水”等 6 个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 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 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

12、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 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2.导入新课。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本 文的作者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疏通字词。 (1)要特别注意 正音:“榨”是翘舌音,读 zh,不读 z;“空地”的“空”读

13、第四声;“吩咐”的 “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写字:“慕”的中部是不要多写一横,不要写成“目”,下部不要少写一点,不 要写成“小”;“亭”下面是“丁”,注意不要写成“子”;“吩咐”都是“口”字旁;“亩” 和“播”都有一个“田”字。 排火车读生字:亩(m)播(b)浇(jio)吩咐(fn fu)亭(tng)榨 (zh)慕(m)矮(i) (2)新词理解。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2.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 子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

14、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种花生、 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事。) (1)朗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写种花生、收花生。) (2)朗读第 2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事情发展顺序): a.课文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最后写(议花生)。 b.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 3

15、15 自然段):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 生了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花生的特别。这一课我们要继续学 习这篇课文,感受花生的特点及爸爸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 思考:收获花生后,全家人的心情怎样?(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 的意外、欣喜。) 2.讨论:花生的特点是什么? (1)自由读,指

16、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答: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 生的好处。) 出示第 10 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的 鲜红嫩绿 有无果实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子、石 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 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1)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 表的体面,更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