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下能力提升(十五)认识环境管理(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975573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下能力提升(十五)认识环境管理(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下能力提升(十五)认识环境管理(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下能力提升(十五)认识环境管理(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下能力提升(十五)认识环境管理(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下能力提升(十五)认识环境管理(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下能力提升(十五)认识环境管理(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下能力提升(十五)认识环境管理(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下能力提升(十五)认识环境管理(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据此完成12题。1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地区ABC D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A国家和政府 B个人和企业C地区和行业 D部门和单位解析:1.C2.A第1题,环境管理的对象是指被管理者,个人、企业应属于环境管理的对象,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环境管理的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因为政府直接

2、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铁路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第2题,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国家和政府来确定环境保护的方针,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在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类环境问题时,必须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据此回答34题。3实行环境管理的原因是()A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B环境管理能杜绝环境问题的产生C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自然环境的恶化D环境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4为了推动全国环保工作有序地进行,国家和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B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C制定环境管理条例与国家行动计划D举办个人环境

3、道德修养教育解析:3.A4.D第3题,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缺乏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的原因。因此,不能单纯依靠技术措施来解决,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B、C、D说法明显错误。第4题,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属于公众的参与行为,本题要求主体是国家和政府,D符合题意,应选。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及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等。据此完成57题。520世纪80年代国家制定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这属于环境管理手段中的()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 D环境技术手段6我国早在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

4、共和国宪法中就已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产生危害的均为公害。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这属于()A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B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治理环境C运用税收、有偿付费等手段间接管理环境D环境技术管理7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并广泛应用于环境之中。这些活动主要运用的管理手段、属于的类型分别是()A行政、环境技术 B行政、环境质量C法律、环境技术 D法律、环境计划解析:5.A6.B7.A第5题,题干所述的环境管理手段属于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环境保护部门经常采用

5、的手段,主要是研究制定环境政策、组织制定和检查环境计划;运用行政权力,将某些地域划分为自然保护区、重点治理区等;对某些环境危害严重的工业、企业要求限期治理,以至勒令停产、转产或搬迁等。第6题,依法管理属于法律手段的运用。按照环境法规、环境标准来处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对违反环境法规、污染和破坏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损坏公共财产的单位或个人给予批评、警告、罚款或责令赔偿损失;协助和配合司法机关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的犯罪行为进行斗争、协助仲裁等。第7题,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等属于行政手段;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等,属于环境技术手段。8我国环境

6、保护“32字方针”中,属于环境保护途径的是()A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B综合利用,化害为利C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D保护环境,造福人民解析:选C我国环境保护“32字方针”中,“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是环境保护的原则,“依靠群众,大家动手”是环境保护的途径,“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是环境保护的目的。2016年5月11日,环保部发布了201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环境日期间,环保部按照惯例举办一系列宣传纪念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据此回答910题。9下列措施与2016年环境日的主题相吻合的是()A退耕还林

7、 B南水北调C推广新能源汽车 D治理荒漠化10世界环境日当天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此举在环境管理中所体现的管理手段是()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C技术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解析:9.C10.D第9题,推广新能源汽车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第10题,庆祝活动其实是一种宣传教育手段。二、综合题(共50分)11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横贯上海中部的苏州河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楫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窄了。在海潮和上游来水的共同作用下,汛期

8、水位往往会高出地面,岸坝几度加固加高,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材料二苏州河部分流域示意图。(1)图中三地中污染最严重的是_地。(2分)(2)地的主要污染源(附近工厂污染源除外)包括(多选)(4分)()A来自岸上和水上的生活废弃物的污染B水运造成的污染C大气降水中的酸雨注入D河床底泥释放的污染物(3)试根据材料分析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4分)(4)利用材料说明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是什么?(4分)解析:第(1)题,读图容易解答。第(2)题,苏州河的污染源除附近工业污染之外,还应有生活污染、运输污染(材料中“码头连绵不断”),另外还应有酸雨污染,通过读图可知还有上游和支流携带的污

9、染物等。第(3)题,环境问题单靠技术解决有很大的局限性,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第(4)题,由材料可看出,环境管理的对象应包括个人、企业、政府,执行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答案:(1)(2)ABCD(3)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4)对象:个人、企业、政府;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12人类不恰当的活动,常常造成严重的水污染。下图为黄河中游某水文站的实测结果,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6分)不同温度下的DO(溶解氧)饱和值表水温/25262729313234DO饱和值/ (mg/L)8.158.007.857.657.437.307.20(1)简要说明

10、水中的DO(溶解氧)含量与水温的关系:_;DO(溶解氧)饱和值的大小与水温的关系是_。(4分)(2)一年中,不同的时期,当地河段富营养化程度不同,在什么时期河流富营养化最严重?(4分)(3)为防止水污染的进一步恶化,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8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中的DO(溶解氧)含量与水温的关系为正相关。从表格中可以看出DO(溶解氧)饱和值的大小与水温的关系是负相关。第(2)题,在枯水期河流流量最小,河水的自净能力最差,河流的富营养化最严重。第(3)题,考查环境管理,可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等角度阐述。答案:(1)随水温升降而增减随水温的增高而减小(2)枯水期。(3

11、)当地政府应根据国家环保政策对排污企业实行管理,限期治污(政策制约);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利用税收、罚款等经济手段,促使排污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经济处罚)。1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一副大观楼长联描绘出了“高原明珠”滇池的绝美画卷。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侧,是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被称为云南的母亲湖。材料二千百年来,滇池一直是昆明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具有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渔业,航运等多项功能,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起了决定性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滇池地区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12、,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与滇池自净力减弱的矛盾日益突出,滇池水体饱受污染之苦,水质富营养化速度加快,滇池外湖水质沦为劣五类。“为了母亲湖”“救救滇池”的呼声日益强烈。材料三滇池污染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切实开展滇池治理工作,有关部门出台了保护滇池的法规,确定了综合整治的规划,专门成立了昆明市滇池保护专职机构等。如下图是工作人员在滇池进行治理工作。工作人员在清除滇池水域的蓝藻和污染物(1)滇池按成因属于(2分)()A河迹湖 B构造湖C火口湖 D冰川湖(2)由材料可以看出,导致滇池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3)鉴于上述原因,环境管理对于其管理对象的约束方向分别是怎样的?(9分

13、)(4)材料中滇池治理工作的措施体现出的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_。(3分)解析:第(1)题,滇池亦称昆明湖,由构造陷落而成。第(2)题,近几年,昆明市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城市生活、生产污水排放量及污染负荷急骤增长,这导致滇池水质迅速恶化。第(3)题,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三个层次:个人、企业、政府。其约束方向分别是:个人,侧重于日常正确消费行为的建立;企业,侧重于清洁生产;政府,侧重于环境影响评价。第(4)题,材料中滇池治理工作的措施体现出的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答案:(1)B(2)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城市生活、生产污水排放量及污染负荷急骤增长。(3)个人: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环境道德。企业: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同时需要对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改造,实行清洁生产。政府: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4)法律手段、行政手段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