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 古希腊人的宗教生活

上传人:wo7****35 文档编号:96896572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 古希腊人的宗教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评 古希腊人的宗教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评 古希腊人的宗教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 古希腊人的宗教生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评古希腊人的宗教生活 如果读者以为这是一本介绍古希腊人宗教生活的轻松历史读物,那么仅仅翻阅几页就会觉得头皮发麻。如果将本书当作教科书来看又会在作者的行文结构与似客观似主观的态度里迷失。这本书与作者的写作定位基本吻合,是给刚刚涉猎古希腊宗教这一主题的研究者阅读的。但一个初涉者对自己更为负责的做法就是在阅读这本书的同时参阅其他介绍希腊史与希腊宗教的书,否则就会在作者的行文结构间久久徘徊。作者的写作基本上是遵循了从“宗教本身”到“宗教中的人”再到“外部对宗教的反馈”这样的思路,每一部分作者都用了两章的篇幅。这样的分布乍一看是相当明晰的,然而作者的结构问题却多是话题点之间的纠葛。仔细看来作者共涉及了

2、神、神话、节日、祭祀、颂诗、供奉品、“体育”、戏剧、圣地、圣所、神庙、神像、祭坛、修建圣所的花费、祭司、神谕、秘仪、宗教仪式、咒语、政治与希腊宗教、哲学与希腊宗教、罗马与希腊宗教、基督教与希腊宗教等等大大小小二十多个话题;跨越了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5世纪漫长的十几个世纪,涵盖了整个泛希腊地区。但是薄薄的二百多页注定了作者的讨论无法详尽有所瑕疵。结构方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所涉话题的顺序问题。如“秘仪”,在第三章(62页)介绍神庙里举行的事项时作者第一次提及秘仪,但仅是为了说明人们在埃琉西斯神庙庆祝埃琉西斯秘仪节,至于秘仪是什么作者没有说明。在第四章,作者认为雅典利用埃琉西斯的宗教价值时(94页)第

3、二次提及埃琉西斯秘仪,紧接着在写到希腊宗教的危机时第三次提到埃琉西斯秘仪,但是在这一章作者仍然没有对秘仪或者埃琉西斯秘仪做说明介绍。在第五章,终于出现了名为“埃琉西斯秘仪”的小节,作者对其作了介绍。其后章节对该秘仪的涉及就不再赘述。很明显一本上架建议为历史宗教的介绍性著作,一个在前面章节里不断提及引用的话题点却在后面的章节里才介绍会是多么大的失误,对于读者的阅读造成困扰自不必说,没有将“秘仪”放在“宗教本身”这一部分提前介绍而是放在“宗教中的人”这一部分就已经是分类上的一个明显失误了。结构方面的第二个相当明显的问题就是作者在介绍对象时经常是以学术界已有研究为向导延伸的,且在一些话题中对于已有研

4、究的介绍多于对该对象本身的介绍。本书中这样的问题处处可见,所以仅以“神话”这一话题为例。提及古希腊神话自然无法忽略荷马和赫西俄德的著作,作者对这两者的著作做了简介并且也提及它们的不足之处以及后世对它们的发展与反思。无论是对古代神话学学术参考书的分类还是对现代学界处理神话路径的提醒都无一不显示出作者对学术界研究动向的了解和身处其中仍独立冷静的状态。或许这本书的撰写过于囿于学术界的研究,对于神话的介绍很快就转到了希腊神话的起源,原因在于许多学者都对其感兴趣。再接着又转向对神话的同时代历史背景的探究。在整个对“泛希腊神话”的介绍中,阅读者除了知道学术界对神话的哪些方面做了研究以及作者提到的少量的研究

5、内容外,并不能知道更多的与神话相关的信息。虽然作者将本书定位为初涉希腊宗教话题的研究者,但是无法将学术研究与介绍内容都清晰呈现就成了一个很大的缺陷。我们可以知道很多介绍希腊宗教的著作如A Companion to Greek Religion,在呈现学术研究结果的同时对所要涉及的每一个话题点几乎都做了相对清晰地介绍。结构方面的第三个问题出现在对“节日”的介绍部分。在说明结构问题之前先来说说这一块的一个明显失误:在插图2.9雅典节庆日历中并没有出现“酿酒月”、“勒拿节”或是“狄奥尼索斯节”,所以作者的见“插图2.9”(31页)只能令读者感到困惑且作者并没有对它们与插图中的哪个节庆有关系做任何的说

6、明。 其实勒拿节于七月举行,所以作者提及的“酿酒月”也就是指七月(相当于公历12月)。对于节日的特征介绍,作者主要写了节日间的一些共同特征:巡游、祭祀、颂诗、竞技比赛、戏剧等。为了介绍每一个特征作者都列举节日来做说明。在整个介绍结束后我们会发现作者将泛希腊人节写得支离破碎,因为每一个特征作者基本上都提到了泛雅典人节。对于每个共同特征的介绍既可以每个多举几个例子也可以挑选最具有此特征的节日来向读者展示,但是作者却几乎从头到尾每个特征必涉及泛雅典人节,这或许也不能特别用来认为有什么不可以。但是,在某些特征的介绍部分由泛雅典人节又往外延伸了专属于这个节日的特征,如介绍巡游时又用了大段笔墨来写泛雅典人

7、节的“圣袍”,这些突然旁生的枝蔓让原本的写作思路显得更加复杂。让读者的阅读更加容易陷入迷茫。关于结构的问题不再一一点明,在接下来的关于其他问题的论述中会依然会有所涉及,因为结构一旦出问题往往会伤害到整个内容的论证。作者的写作力图解决三个重要问题:1)解读地方性的实践活动、神话以及它们与希腊共同的宗教体系之间的关系西蒙普莱斯.古希腊人的宗教生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1.;2)避免文献史料大杂烩的情况出现;。3)在论证中特别强调物质证据的呈现。因而对作者在本书中是已否达到自己的目做考察是十分必要的。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并不能清晰地呈现给读者,或许作者认为自己已经解决了。在关于每一个主要话题的

8、论证中,作者都尽量列举了雅典外其他城邦,但是或许由于已有的证据对雅典外的涉及太少使得作者的意图解决只能成为“尽量”,作者的论述虽然尽可能少的列举雅典的情况,但是资料的多少并不能决定谁是中心,而是以谁为基准。通过阅读可以发觉作者对于雅典外城邦的介绍往往是一种对于雅典的已有的现象或体系的补充和延伸。雅典为中心的事实不言自明。如同一场宴请贵客的晚餐,美食佳肴琳琅满目,或者想象电视剧里再加上歌女舞女们精彩的演出,但是美食再多、节目再多我们都知道一切的中心是贵客。这一点或许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因为处于学术严谨的考虑作者的论述只能根据已有的证据。但是另外一方面的失误作者就难辞其咎了。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写

9、了罗马人与后世犹太人对希腊宗教的回应,在我看来这完全是画蛇添足,并且是在蛇没画好的情况下。因为作者的确需要为自己的意图解决的情况做个总结,既让读者更好地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虽然在导论里已经出现过,但是重要的事情值得重复),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明白作者的关于地方性的实践活动、神话以及它们与希腊共同的宗教体系之间的关系所得出的结论到底是什么样子。同时整本书的结构也就更加完整。否则涉及话题多但零零散散就真的成为对这本书难以抹去的印象。读者无法感知到作者力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实在是不小的遗憾,对于作者与读者双方都是如此。 对第二个的问题作者做得还是相当成功的,虽然这本书粗略翻一遍给人的感觉依然是文献好多、

10、学术界已有研究介绍好多。但是作者的聪明地方或是这本书很大的一个值得一读的原因就是对于引用的借鉴的文史资料,作者都给了一定程度上的归类并且为阅读者的继续研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这些建议或是谨慎的提醒都使得原本枯燥的介绍性的文字多了生气。但是作者也提到过自己所用文史资料都是谨慎挑选的,这一点就又使得对于宗教生活的介绍囿于部分研究,缺少读者可能期待的“爆炸性观点”,这点前面已经提到过。因而作者的处理只能说明虽然不是文史资料的大杂烩但是以已有的资料和研究为延伸的脉络也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第三个问题,作者也是做到了。相比于其他的以文献资料为支撑的作品,作者的确使了很多物质资料,尤其是第一部分对宗教场所

11、的介绍中遗址的图片的插入让读者更好的感知了久远的神圣场所到底是什么样子。当然作者的行文证据并不只是考古发现的证据还有的就是传统使用的历代流传下来的文献和学术界已有的研究。考古证据作为文献资料的补充,可以使得所述某些事实更加具有权威性。但是文献与考古发掘的新证据并不一定会呈现相同的信息,当文献资料与考古发现背道而驰时该做什么选择?文献资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再与当时的真实情况相符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考古发现也可能恰恰是的一个独特现象,毕竟考古并非易事人力财力物理耗费自不必多说,同时考古的发现有偶然性,能够得到的考古发现不一定代表当时的准确事实。这都为以文献资料、以考古发现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进行

12、论述带了相当大的困难。因而学术研究从来并非易事,选取的证据可能会使得论证突然间颠覆人们的认知也可能一夜之家被推翻。但是世界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职业都是存在风险的,但即便如此它们依然吸引着一群为之痴迷的人。学术研究的魅力在于于浩瀚书海浩瀚世界中奋力地挖掘,挖掘出每一粒闪闪发光的宝石,但是不能否认紧握手中的可能是赝品,可是从俗世来讲真假有别,在追求真理的世界里那“假”也同“真”一样拥有不可否认的有价值。因而方法论的问题到底值不值得思考,一些方法论是不是对的或错的,或许并不重要。我们需要的是用宽容的态度接纳一切,一切为了真理而奋进的都是值得肯定的,至于对错,需要给它足够的的发展时间,自有证明。最后必须

13、指出这本书对于刚刚涉猎此主题的研究者的借鉴之处:1)涉及文献广泛。无论是当时流传下来的文本还是历代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以及考古界的一些证据,作者都有所涉及。沿着作者所做的文内著以及文后的参考文献阅读者必然能够找到相当多的资料。同时作者对材料的挑选谨慎严格,这都对读者的进一步学习研究有很大的帮助;2)对当前研究的客观分析、简略介绍。作者的分析介绍使得读者更加能够迅速了解学术界的研究方向和其他大致情况,这对初涉此领域的研究者来说必然是裨益良多;3)作者对于如何研究的建议。虽然作者的一些穿插的建议、提醒使得这本本该客观的书又有些主观因素在里边,但是对于作者建议的考察与思考会对研究者有更多的帮助,当然

14、前提是阅读者一定谨慎客观的去对待。 如果在阅读本书后对于希腊宗教生活这一主题的研究思路更加明晰并且有了更多的想法,那么便是读者对本书对作者严谨工作的不辜负。但是整本书作为希腊宗教生活的介绍还是对此研究的介绍似乎都是不足的,因而它的处境略显半尴不尬。将它作为一本入门级的教科书之前,请自行先对古希腊宗教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这样才是合理利用这本书的做法,也才是对本书作者的一种尊重。参考文献:1.Daniel Ogden. A Companion to Greek Religion,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7.2.Jon D. Mikalson. Greek Popular Religion in Greek Philoso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3.利奇德.古希腊风化史M.辽宁出版社,200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