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9届高三模拟试卷(5月份)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6893795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9届高三模拟试卷(5月份)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9届高三模拟试卷(5月份)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9届高三模拟试卷(5月份)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9届高三模拟试卷(5月份)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9届高三模拟试卷(5月份)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9届高三模拟试卷(5月份)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9届高三模拟试卷(5月份)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一、选择题。每题4分。1.据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对,认为这么做是“上逆于天,下不顺于人”的倒行逆施,这表明当时A. 分封制破坏,诸侯争霸B. 周王失去“共主”地位C. 宗法制瓦解,禅让制复兴D. 周制仍然受到重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事件打破了传统宗法继承制度,不利于诸侯贵族权力延续世袭,显然受到西周宗法制度影响,故D项正确。题干未体现分封制的破坏,排除A项。题干时间为战国时期,题干现象与周王地位无关,排除B项。题干反映宗法关系在

2、当时仍有影响,且禅让制为军事民主制时代的权力继承形式,排除C项。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道“汉自孝武表联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王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光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根据材料可知A. 儒学在西汉时并未得到真正重视B. 王莽新朝时儒家重在颂德C. 东汉时期儒学主流地位得到巩固D. 东汉选官制度开始重视儒学【答案】C【解析】【详解】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A;王葬新朝时儒家重在颂德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通过材料“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可以看出东汉时期,

3、察举制更注重人的德行,说明儒家思想得到了新的发展,故C正确;选官制度开始重视儒学始于西汉时期,排除D。3.唐末,财经部门出现了固定的职官机构即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据此可知,唐末财政机构改革A. 有效避免了藩镇势力过度膨胀B. 加剧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对宋代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D. 导致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可知体现的是权力的转移,而且盐铁、度支和户部的出现,为宋朝的二府三司制产生的较大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唐朝灭亡于藩

4、镇割据,A选项排除。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分割相权,B选项排除。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4.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后期A. 自然经济日益瓦解B. 政府调整赋税政策C. 经济中心南移完成D. 海上丝路逐步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一条鞭法的出现促

5、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标志着战国以来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因此材料中的现象体现的是政府调整的是赋税缴纳方式的改进,故B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才开始瓦解,排除A。南宋已经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排除C。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起是在汉武帝时期,故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后期。5.1898年6月,清政府宣布“废八股,兴西学”,结果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三个月后清政府恢复八股。19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八股取士得以废除。这一变化说明A. 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B. 变法图存成为统治阶层

6、共识C. 西学赢得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同D. 中体西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西方各国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组建了八国联军,战后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此时的中国在不图变革就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在19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体现的是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A选项符合题意。变法图存的主张仍然受到顽固派的阻碍,B选项排除。广泛认同的说法过于绝对,C选项排除。19世纪末20世纪初,救亡图存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D选项排除。6.1911年11月6日,吴宓日记记载“闻天津已陷,并闻北京非常惶

7、恐。革命军已有照会给各国使馆,言令于五日内,将一切预备停妥。五日后,即进兵来攻北京矣”。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 天津已经“光复”B. 武昌起义已爆发C. 清政府失去统治D. 谣言为革命造势【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听说当时天津已经沦陷,而事实上是当时的天津没有被革命力量控制,更没有沦陷,也不存在光复的现象,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武昌起义爆发,而是反映当时北京城内听说天津已经沦陷,人们非常惶恐,B错误;当时清政府的统治还存在,清政府被推翻是在1912年,C错误;闻天津已陷,并闻北京非常惶恐,说明只是道听途说,这使得当时在北京地区的民众和外国势力都认为革命势力发展很快,体现了谣言为革命造势的特点

8、,D正确。7.有学者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注意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这种状况与其反对旧道德的言论固然有关,但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这种因素是A. “社会主义”B. “文学革命”C. “民主科学”D. “实业救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这种状况与其反对旧道德的言论固然有关,但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掀起文学革命,因此出现材料现象,故B

9、项正确。“社会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思想,与材料中的现象无关,A错误;“民主科学”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不符合材料中“新鲜的趣味”的信息,C错误;“实业救国”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家提出的救国主张,D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这种状况与其反对旧道德的言论固然有关,但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结合文学革命的影响解答即可。8.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下列史实和“高脑油”发放相关的是发放时间每人每月定量出处1954年7月开始15斤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未予说

10、明1斤北京粮食工作1957年11月17日开始1.5斤中国商业四十年1957年12月1日之前1斤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1957年12月1日之后1.5斤A. “高脑油”发放始于计划经济建立后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提出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起步的需要D. 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起步的需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56年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才基本形成,不符合题意;B选项错误,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提出的时间是1988年9月;D选项错误,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间是1977年5月。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上述材料反映了A. 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罗马法执行B. 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C. 罗马法的理念在现实中无法实施D. 罗马法不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有钱人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可以定罪,但他可能不会被叛有罪

12、,由此可知,体现了罗马法具有不平等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自然法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公平,材料说明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故B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罗马法执行不符合材料的主旨,A错误;罗马法的理念影响后世,并不是在现实中无法实施,C错误;依据所学可知罗马法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D错误。10.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B. 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C. 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D. 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是在18

13、世纪中叶到19世纪四十年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的生铁产量从1825年之后迅速增加,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机械化生产催生了大工厂制度的出现,B选项排除。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选项排除。工业革命的进行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A、两头看,项间比: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B、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

14、息,译成文字信息。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11.下表为某国20世纪2040年代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占比例表(单位%)。它反映的史实可能是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192839.560.5193253.446.6193757.842.2194061.238.8A. 日本明治维新中推行殖产兴业B. 苏联国家工业化迅速推进C. 德国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D. 美国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答案】B【解析】从本题材料可以看出,20世纪20-40 年代该国家生产资料逐年上升,消费资料逐年下降,投资超过了消费。明治维新时间为19 世纪中后期,故A 选项错误;苏联

15、20-40 年代实行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发展滞后,符合题目数据,故B选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为19 世纪后半期到20 世纪初,故C 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压缩生产能力,解决生产过剩,与数据不符,故D选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题干时间信息和表中数据的变化,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史实加以解答即可。12.据资料统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从1990年的20:1下降到2006年的16:1.在20032007年间,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近30%,而同期内以七国集团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10%.这些变化A. 反映出发达国家经济的衰退B. 表明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C. 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D. 表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及相关所学知识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