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的田园诗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6887097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成大的田园诗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范成大的田园诗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范成大的田园诗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范成大的田园诗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范成大的田园诗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成大的田园诗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成大的田园诗范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成大的田园诗范文 篇一:范成大的田园诗及其对传统田园诗的突破 范成大的田园诗及其对传统田园诗的突破 在中国文学史上,以描写田园风光,展示农民生活而驰名诗坛的,第一当数陶渊明,其次就 数范成大了。陶渊明的名气不仅在诗,更在一个隐字,这是历来气盛骨傲的文人们所推崇倍至的。相比之下,范成大就远没有陶渊明那么清纯和隐逸,他仕途得意,曾四任疆臣大吏,拜参知政事,在南宋作家中,政治地位是比较显赫的。他早年曾写过一些风格淡泊、语意清雅的田园小诗,如寒食郊行书事之二,初夏等等,表现出范氏早期田园诗闲淡旁观的审美态度,也表现出青年范成大用格律诗描写田园的艺术功力。后来范成大也曾继承中唐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人倡

2、导的新乐府诗,以通俗率真的写实笔法,展示农家生活的艰辛和农民命运的悲苦。 但是真正摘下中国文学史著名田园诗人的桂冠,是在范成大六十岁时。他田园诗兴勃发, 写成了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和十首腊月村田乐府等佳作。四时田园杂兴是中国诗歌史上规模最宏伟、体系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田园组诗。六十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都由十二首七言绝句构成,生动全面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风土人情。还展示了农村生活中种种不幸和苦难。我们不妨在五组诗中各录一首来看一看。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春日田园杂 兴之一)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

3、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卖茶。(晚春田园杂兴之三)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之七)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惊剩,半偿私债半输官。(夏日田园杂兴之五)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傍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冬日田园杂兴之十) 这些诗在时间上跨跃了农村生活的春夏秋冬,在空间上展示了田园风光、农村劳作、衣食、民情,农民日常境遇和方方面面生活琐事。从总体上看,比较集中地描述了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全景。而且意趣清新,口吻亲切,用语典雅。即使涉及到农民命运的悲苦时也不像唐代悯农的新乐府诗那样充满剑拔弩张的讥嘲和抨击,而是笔调平缓,温

4、和中透着谴责和对农民命运的关心。这种倾向到了腊月村田乐府中就更明显。一方面饱含着对农民贫苦生活的同情和对农村中丑恶现象的厌恶;另一方面,表现出对乡俗民情和平凡朴素的农村日常生活的极大兴趣。 作为“田园诗大家”,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在文学史上形成的无可替代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一角度来看,范成大对中国古代田园诗创作的贡献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如此大规模、多方面、全身心地用诗来表现农村风光、农民生活和乡土民情的诗人。范成大的田园诗有近八十首,就所涉及到的农村风物和农民生活来看,具有无 可争议的广阔性:从田园风光、农民一年四季的耕作、收获、贮藏,到日常生活中

5、的情趣、仪式、乡俗、习惯,乃至农村生活中的黑暗面,农民命运中的种种不幸,无不摄入他的田园诗中。由于范成大长期住在石湖农村,对农村和农民有着亲切的感受,因此在展示农村生活和农民情感时,能够较好地泯除为官者的居高临下和旁观者的无动于衷,而以一个平等人的平常心去审视农村和农民,诗也就来得真挚和亲切。这与唐代以来“负杖阅岩耕”(宋之问)和“即此羡闲适”之类的士大夫田园诗是大不相同的。程千帆先生曾对此评价说:“这样,他便与自来诗人之写农民,或寄托自己闲适的感情,或嗟叹农民的艰辛生活,却始终处在一个旁观者的地位有所不同。这也正是范成大对田园诗的独特贡献。” 第二,概括地说,中国古代田园诗历来有两大系统:一

6、是由陶渊明开创,由唐代王维、孟浩然等人继承并发展的田园诗,这也正是通常被视为田园诗的正宗主脉。其实,陶氏的田园诗无论是表达自己人格的淳朴超俗;还是描绘田园风光的静谧清纯;无论是倾吐自己躬耕的体验,还是展示隐居田园的逸乐,总是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侧重于道家人生观及其价值取向。二是唐代中叶以后新乐府运动中兴起的“悯农诗”、“田家词”,这些诗重在反映农民命运的悲惨和农村生活的辛苦,格调压抑冷峻,充满嘲讽和批判精神。其创作思想代表着儒家诗学中批判现实和言志载道观念,有强烈的战斗性。而范成大的田园诗既承传了儒家诗学中批判现实、言志载道的精神,又融汇了道家崇尚自然、追求淡泊的审美趣味,把两者有机地溶

7、 合,在广阔多姿的农村生活中,形成自己独具的艺术风格。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说:“他(范成大)在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传统田园诗(专门粉饰、美化、歪曲)的本质,因而相对地提高了田园诗的价值。”这也是范成大对中国古代田园诗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三,在中国古代田园诗中,无论是以追求淡泊闲适表现士大夫情趣为主的创作,还是以强调社会批判、以言志载道为主旨的悯农诗、田家词,都缺少对风土民俗或古老朴实的乡村文化的关注。陶渊明“聊为陇亩民”负耒躬耕,但诗中的文化品位却纯是士阶层的,处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精英文化层次。王维、孟浩然等人的田园诗虽也写了些“鸡犬、桑梓、豆麦”之类,但文人乃至官坤气很浓。另一方

8、面,新乐府运动所倡导的是儒士以天下为己任,“惟歌生民病”的文化精神,也是典型的精英文化的范畴。只有范成大,不仅把上述两种题材、两种文学价值观、两种审美趣味合起来,更把自己的审美视角从精英文化层次转变为大众文化的层次,深入到农村生活的基本文化层,表现农民的生活习惯、生存方式、精神追求和文化心态,通过那些古老而又鲜活的民俗民情,来展示农村、刻划农民。这样,范成大的田园诗不仅有了通常意义上的审美价值,还蕴含更深刻的文化意味。如果说陶渊明等人是用田园来展示文人的趣味和情怀的话,那么范成大则是用田园来表现农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心态,这是其他田园诗所无法企及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东晋末年的陶渊明、盛唐的王维

9、、孟浩然与南宋的范成大,都是著名的田园诗人,是我国古代不可多得的田园诗人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田园诗在我国浩瀚的诗歌海洋中别开一面,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那么,他们的田园诗有哪些特点呢?本文拟就其异同作一番比较,议其同,论其异,以从中获取裨益。 一 几位著名的田园诗人创作的共同之处,首先在于他们相近的思想情趣、相似的生活经历。他们都有隐居田园的历史,这是他们创作田园诗的基础。 在仕途上,他们多怀才不遇,但都希望有所建树。如陶渊明在杂诗其二中写道:“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满腹心志不能施展,心意悲凉苦闷,难以平静,这是诗人壮志难酬心情的具体表现。孟浩然在洗然弟竹亭诗中说:“俱怀

10、鸿鹄志,共有脊鸟令鸟心。”在家园卧疾毕太视相寻诗中又说:“壮图竟未立,斑白恨吾衰。”这些都表明了他有建功立业的心迹。王维则云:“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悲,窗间老一经。”借歌唱盛唐时期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来表达自己胸中激情。在对待求仕与隐居问题上,他们的思想也大体一致,特别是不满官场黑暗,不肯取媚权贵而退隐归田的思想更为接近。陶渊明为生活所迫做过几 篇二:终稿范成大田园诗研究 范成大田园诗研究 朱玲益梅亚婕 郑梦倩朱琴霞 摘要:范成大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一生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留下了许多反应田园生活的诗作。范成大田园诗的创作经历了早期的初露头角、中期的大量创作和和晚期的艺术成熟这样一

11、个历程。写作于晚年的四时田园杂兴开拓了田园诗的新境界,改变了田园诗的传统面貌。突破了人们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田园诗的理解,丰富了田园诗的内容。在艺术上实现了由言情志到观民风的转变,而且成功运用了代言体。同时,四时田园杂兴,还为我们展示了独特的社会风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范成大田园诗突破新变民俗学内容 一、生平概述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早年曾读书昆山,自号此山居士;晚年卜居于苏州石湖别墅,自号石湖居士。 范成大出身官僚家庭,据说是范蠡之后,范仲淹的族孙。范成大幼年时期正值南宋和金人兵戎

12、相见,南宋朝廷战事胜少败多,人民处于兵荒马乱之中,流离死伤苦不堪言。随着南宋朝廷局势的渐趋稳定,绍兴二十四年(1154)二十九岁的范成大考中进士,出任徽州司户参军,开始了他三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仕宦期间,范成大的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大部分地区,这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生活,使他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在此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山川行旅诗,还有一些很有地方特色的诗篇如劳畲耕、夔州竹枝歌等。晚年范成大卜居石湖,过了十年的田园生活。在此期间,范成大写成了著名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和反映苏州岁时民俗的腊月村田乐府十首,这使他成了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可与陶渊明并称的田园诗人。此间,他还编著了吴郡志五十卷,为后人

13、留下了宝贵的乡邦文献。并于此间写成了笔记梅谱与菊谱。 二、创作历程 范成大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中存诗较早的一位,他的早期作品中即留有田园诗,晚年卜居石湖,是范成大田园诗创作的成熟期,其间有一段独特的发展历程。范成大的田园诗歌创 作大致可以分为青年、中年、晚年三个时期。 (一)青年时期:田园风光的简笔勾勒 据周必大资政殿大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范成大神道碑载,范成大12岁时已“遍读经史”,其深厚的学识积淀为他之后田园诗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自幼与乡村田园的隔绝,使得他对农事和农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该时期的涉农诗歌,有晚步东郊、寒食郊行书事二首、初夏二首,纵观这五首诗的内容,诗人主要描绘的是自己外出

14、郊游时所见的田园风光;从整体风格来看,应当是诗人早年于荐严寺读书时,闲暇出游所作。 该时期的田园诗创作,由于诗人对民生疾苦还没有切身感受,所以此时的“田园”,对范成大来说,还只是一个吟咏性情的场所,田园风光是涉农诗的表现主题,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这种田园乐的主题与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一脉相承。 (二)中年时期:行役途中的深入描摹 1.诗人自赴乡举至任职徽州司户期间的涉农诗创作 诗人赴乡举,中进士,任职徽州司户的十几年间,行踪扩大,眼界也随之开阔,对农村和农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涉农诗的创作数量显著增加,其内容相较青年时期,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诗人开始有意识地将农事内容融入

15、对田园风光的描摹中。这一阶段,诗人虽然也有一些诗作是单纯描摹农村风光的,如花山村舍、行唐村平野,晴色妍甚、馀杭等。但有些诗作则在描写田园风光的同时,语涉农事,如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骤至,霆奔龙挂可骇一诗中,诗人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农民冒雨劳作不息的情景:“水车竞施行,岁事敢休宴?咿哑啸簧鸣,枥辘连锁转,骈头立妇子,列舍望宗伴,东枯骇西溃,寸涸惊尺淀”。 随着对农事的逐渐熟悉,诗人开始创作包含其自身农事经验的诗作。农作物的生长与天气的变化密切相关,干旱、洪涝都可能使农民一年的辛劳化为泡影。 再次,有为数不少的农事诗出现。这类专门以表现农事为主题的作品,堪称诗人在该时期涉农题材诗歌创作的亮点,包括效仿王建乐府诗风格的四首乐府乐神曲、缫丝行、田家留客行、催租行,以及后催租行、刈麦、插秧、晒茧、科桑等篇。这些诗全面细致地表现了农民祭祀、缫丝、刈麦、插秧、晒茧、科桑等日常劳作的场面。诗人能够对农事进行多方位表现,得益于其亲临田间地头的深入体察。 该时期创作的诗歌均表明,范成大和农民交往渐多,在思想感情上与农民进一步贴近,开始关注田园风光背后农民的日常生活的苦乐,并入之于心,形之于文。可以说,贯穿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诗歌散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