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浅析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879807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浅析社会生态系统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年浅析社会生态系统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年浅析社会生态系统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年浅析社会生态系统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年浅析社会生态系统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浅析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浅析社会生态系统理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摘要社会生态理论自提出以来,便得到社会工作研究者的关注。随着它的发展,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已成开始成为社会工作重要的理论视角之一。本文尝试对社会生态理论及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最后提出社会生态理论在社会工作实际运用中利与弊。关键词: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工作;利弊一、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概述社会生态系统理论(Society Ecosystems Theory)在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界内又往往被简称为生态系统理论(Ecosystems Theory),它是用以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关系的理论 师海玲、范燕宁.社会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下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004年査尔斯扎斯特罗关于人

2、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新探讨J.2005.4(165).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3。该理论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把人类成长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团体、社区等)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人的生存系统)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调适关系;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个人的意义是环境赋予的,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其环境之中;个人的问题是生

3、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进行。最早提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在这个理论中,他认为一个人会受到四个系统的影响(如图1),由主到次分别是:微系统(microsystem)指个人在面对情境中,所经历到一种关于活动、角色及人际关系的模式(比如说,家庭);中系统(mesosystem)指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如果微系统之间有较强的积极的联系,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相反,微系统间的非积极的联系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外系统(exosystem)指那些个体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比如说:父母的工作环境);宏

4、系统(macrosystem)包含了某文化、次文化及其他社会脉络在前述三个系统中所形成的模式。宏系统文化环境家庭人网络学校同伴父母工作单位网络类型邻里社区学校管理部门 微系统 中系统 外系统 宏系统图1 布朗芬布伦纳社会生态系统图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基于对儿童成长过程的分析而提出的。理论基础更偏向与生物学,注重周围社会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很少提及个体的能动性,即个体的生物性,因此他的理论被一些学者认为是环境决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发展心理学及儿童成长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拓宽了研究视野与内容,同时也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基

5、础。现代社会生态理论最著名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查尔斯扎斯特罗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把个体存在的社会生态系统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系统、中观系统以及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指处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看似单个的个人。其中,个人既属于生物意义上的社会系统类型,更是一种社会的、心理的社会系统类型;中观系统,指与个体相关的小规模的群体,如邻里社区、学校及公司等;宏观系统,指比小规模群体更大一些的社会系统,包括文化组织或机构、制度、风俗。个体与社会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个体的行为与环境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如图2)。 宏观系统(文化、制度、风俗)微观系统(个人心理、生理)中观系统(邻里

6、社区、学校、公司)图2 查尔斯扎斯特罗社会生态系统图查尔斯扎斯特罗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不足,提出了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时扎斯特罗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分层内容更丰富,在微观系统里面,他加入了个体的心理与生理等因素,以及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影响,注重分析个体本身对环境的反映。同时查尔斯扎斯特罗还提出了社会生态系统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影响模式(the system impact model SIM),丰富了社会生态理论在社会工作运用中内容。二、国内研究综述通过关键词“社会工作”、“生态系统理论”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进行搜索,可以发现国内对社会生态理论的研究偏重

7、于理论的基本应用,而理论阐述的则比较少,同时数量总体水平上也偏少。在农民工子女研究中的应用。孙奎立、时涛、范立军(2013)把农村隔代留守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社会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独特特点,并提出了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下如何对此类家庭进行社会工作介入。指出在设计行动方案时要通过个人或小组活动对缺失的中间一代的角色任务进行分化与转移。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对隔代留守家庭的周围系统进行充分沟通。姚进忠(2010)以一个社会工作介入项目为基础,借助生态系统理论,从个案、小组、社区三个层面描述了社会工作介入时策略,探讨了如何发掘和调动农民工子女及其家庭、学校、同伴、社区、社会的能力和资源,共

8、同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文章指出促进农民工子女更好更快地适应目前所处的环境,需要构建更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对农民工子女的整个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资源。在违法犯罪矫正过程中的应用。李柯(2011)认为各个系统之间消极的相互作用造成的整个系统的不平衡和冲突混乱状态,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文章指出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系统能够促进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积极改变。胡俊文(2010)指出罪犯的改造和重返社会必然会受到各种不同社会系统因素的影响,也会持续地和具有活力地与其他各种社会系统因素相互作用,因此在罪犯的改造和重返社会的过程中要去“监狱化”,运用个案管理等措施减少改造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消极影响。

9、在学校教育和学校社会工作方面的应用。刘丽晶(2011)运用社会生态学的视角阐述大学生问题,指出在具体操作流程中要注意发掘大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来应对案主问题,避免理论运用的机械性。曾雅丽、周志荣(2011)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阐释和分析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介入到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过程。指出大学新生出现不适应新环境是多个系统环境引起的,在社工介入的过程中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尊重案主自决。理论阐述方面,师海玲、范燕宁(2005)详细阐释了查尔斯扎斯特罗系统生态理论,她们认为系统生态理论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和处理社会问题的独特方法与视角,她们指出,

10、社会工作者必须认识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善于学会动员协同案主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资源,为促进案主(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弱势群体以及全体社会公民)的利益服务。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当前国内对于生态系统的研究远远不够。在理论应用方面,研究多聚焦于青、少年问题,对其它社会问题进行解释和运用的比较少。三、在社会工作运用中的审视(一)解决问题的方法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受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独立系统的相互作用,它们对案主的个人系统都具有重大影响。个人系统在社会环境中正是依靠与多种系统(中观和宏观系统)相互作用而发挥其功能的。因此案主出现问题的原因经常是案主本身的微

11、观系统内部,或与中、宏观系统之间的消极互动所致。所以,要改变这种情况,促进它们之间的积极互动,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就要了解与案主相关的整体系统内的所有资源。Pincus与Minaha将生态系统内的资源分成四个系统 查尔斯扎斯特罗.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M.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它们分别是: 改变媒介系统(change agent system)、案主系统(client system)、目标系统(target system)和行动系统(action system)。改变媒介系统严格意义上来界定应该就是指专门的社工人员以及其背后的机构所构成的一个操作系统,这里面当然也

12、包括其他相关的群体或机构,案主系统就是案主本身的微观系统,即案主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状态。对于目标系统来说,即使被改变的对象。既包括案主,也包括和案主相关的各系统内的人或群体。行动系统就是社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可能能够利用的所有资源系统,往往是被改变过的目标系统。社会工作人员通过对目标系统的改变,使其成为行动系统,然后与行动系统一起行动,去影响和改变案主系统。可以看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把社会工作纳入了一个条理分明、步骤严密的系统之内,最大化的利用整个系统内的资源达成目标。相对与其它范式,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更具实践性与可操作性。(二)解决问题的目标根据上文分析,社会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案主恢复他和他

13、的生活环境各系统之间的平衡,使他们能够形成良好、积极的互动。因此,社会工作的任务或目标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案主本身与外部环境互动的能力。如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提升其自信心。帮助案主与中、宏观系统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如孤僻者可以尝试让其参加群体性活动,达到相互接受的效果。优化案主与其它系统之间的互动。如上访人员与一些政府机构关系僵硬,互动停滞,社会工作者可以作为利益不相关的第三者进行协调,促使双方利益目标达成一致,形成良好互动。为案主整合系统内的资源。作为审视角度的参与者,社会工作人员比案主可以发现更多的有效资源,如福利组织或相关政策,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案主整理、准备相关信息提供

14、给资源提供者,以便获得支持。改变宏观环境。社会工作者根据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对相关政府机构、社会群体施加影响,促进社会政策及社会环境的改善和发展。由此可以发现,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从小到大,逐渐深入的一个过程,它对于案主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停留着当前目标的达成,更注重整个生态系统的改善。(三)实践过程的缺陷社会系统生态理论在实践领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和视角,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作为一个理论框架,同时又是一个实践模式,系统生态理论在运用上还存在一些缺陷。从前文的论述可以看出,社会系统生态理论带有环境决定论的色彩,即使扎斯特罗对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

15、系统理论进行了深化与发展。重点关注案主外在系统生态环境容易让人忽略案主本身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与生活经历对其的影响。虽然在一种程度上摆脱了心理分析的模式,但也影响了问题解决的根本性与彻底性。同时,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注重的是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与平衡,忽略了斗争在推动事物发展,改变事物状态方面的作用。一味的追求系统间的平衡,可能会让案主失去主体意识,为迎合环境而妥协。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斗争是一种常态,因此社会系统生态理论要在社会工作实践当中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需要进行理论上的修正。四、总结作为实证主义社会工作理论研究范式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但也不存在完美的理论。在当前社会工作理论的认识论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下,激进主义、后实证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认识论迅速发展。要保持一个理论不断发展的生机,就需要不断修正,已适应现实需求。同时也要加强理论的本土化进程。参考文献1 曾雅丽,周志荣.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与社会工作的介入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分析J.高教探索,2011(06)2 文军. 论社会工作理论研究范式及其发展趋势J.江海学刊,2012(04)3 吴亦明. 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