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与税收征管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861670 上传时间:2019-08-3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筹划与税收征管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税收筹划与税收征管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税收筹划与税收征管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税收筹划与税收征管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税收筹划与税收征管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收筹划与税收征管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筹划与税收征管概述(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金融出版社,1,2019/8/29,第十二章 税收筹划与税收征管,第三节 税收的征管,第二节 税收筹划的原理与方法,第一节 税收筹划概述,中国金融出版社,2,2019/8/29,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税收筹划的含义、原理及基本方法;掌握税收征管的内容、模式及效率。,学习目标,中国金融出版社,3,2019/8/29,第一节 税收筹划概述,一、税收筹划的含义 一般认为,税收筹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手段,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合理和周密的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款目的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强调:税收筹划的前提是不违背税

2、法,税收筹划的目的是少缴税款。它包括采用合法手段进行的节税筹划、采用非违法手段进行的避税筹划、采用经济手段、特别是价格手段进行的税负转嫁筹划。,中国金融出版社,4,2019/8/29,第一节 税收筹划概述,一、税收筹划的含义 狭义的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以适应政府税收政策导向为前提,采用税法所赋予的税收优惠或选择机会,对自身经营、投资和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先规划与安排,以达到节税目的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强调,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为了节税,但节税是在税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适应政府税收政策导向为前提的。,中国金融出版社,5,2019/8/29,第一节 税收筹划概述

3、,一、税收筹划的含义 总之,不管广义还是狭义的税收筹划,都包含了这样的基本含义,即:纳税人在不违反法律、政策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安排和筹划,尽可能减轻税收的负担,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中国金融出版社,6,2019/8/29,第一节 税收筹划概述,二、税收筹划的特征 (一)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税收筹划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中国金融出版社,7,2019/8/29,第一节 税收筹划概述,二、税收筹划的特征 (二)前瞻性 所谓前瞻性,即在纳税前纳税人就应对自己所承担的税负进行的规划、设计和安排。,中国金融出版社,8,2019/8/29,第一节 税收筹划概述,二、税收筹划的

4、特征 (三)目的性 任何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目的就是要取得“节税利益”,从而使税后收益最大化。,中国金融出版社,9,2019/8/29,第一节 税收筹划概述,二、税收筹划的特征 (四)整体性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理财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纳税人其它财务活动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不能把税负轻重作为选择纳税方案的唯一标准,而应着眼于纳税人财务管理的总目标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另外,税收筹划也要考虑纳税人整个纳税期间,而不只是注重当年税收的减少,这样才能获得长远的利益。,中国金融出版社,10,2019/8/29,第一节 税收筹划概述,三、税收筹划的客观要求 (一)

5、对税收筹划者的要求 具有较高的守法意识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前瞻性;具有精通的财务、会计知识及丰富的财务会计实践经验;精通税法、经济合同法、公司法、金融法等相关财经政策法规,并能运用自如;对应税经济行为有清楚的认识,并能预测其发展趋势;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中国金融出版社,11,2019/8/29,第一节 税收筹划概述,三、税收筹划的客观要求 (二)纳税人应具备的条件 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必须合法;反映纳税人纳税行为的资料必须真实、合法、完整;纳税人对自身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及发展趋势有较为准确的预测,对预期的收入、成本、费用及其经济成果能较为准确的把握,并能预测其对相关经济活

6、动的影响。,中国金融出版社,12,2019/8/29,第二节 税收筹划的原理与方法,一、税收筹划的原理 (一)绝对节税原理 绝对节税是指直接使纳税绝对总额减少,即在多个可选择的纳税方案中,选择缴纳税款额最少的方案。这种节税可以是直接减少纳税人的纳税总额,也可以是直接减少其在一定时期内的纳税总额。一般情况下企业可采用减少税基、适用较低税率的方式来减少纳税总额。,中国金融出版社,13,2019/8/29,第二节 税收筹划的原理与方法,一、税收筹划的原理 (二)相对节税原理 相对节税是指一定时期内的纳税总额并没有减少,但于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推迟税款的缴纳,实际上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贷款,从而使纳

7、税总额相对减少,或者说是使纳税款的价值减少。例如,企业以充分利用税收制度中规定的纳税期限,或者是采用加速折旧的方式减少税价值。,中国金融出版社,14,2019/8/29,第二节 税收筹划的原理与方法,一、税收筹划的原理 (三)风险节税原理 风险节税是指一定条件下,把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从而获得的超过一般节税所减少的税额。也就是说,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既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又要考虑风险因素,从而客观地选择税收成本最低的方案,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中国金融出版社,15,2019/8/29,第二节 税收筹划的原理与方法,二、税收筹划的方法 (一)减少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或者称为税基,是指计算纳税

8、人应纳税额的依据。减少计税依据最常用最普遍的方法是扣除法。所谓扣除法是指在确定税额时,将按照税法规定能从计税依据中扣除的项目予以扣除,从而减少实际应缴纳税额的方法。在税收筹划中,扣除法扣除的内容包括税项扣除、税收饶让、盈亏相抵等。其中,减少计税依据节税时使用的主要是税项扣除。,中国金融出版社,16,2019/8/29,【案例12-1】减少增值税计税依据的筹划,某时装经销公司以几项世界名牌服装的零售为主,商品销售的平均利润为30%。他们准备在2006年春节期间开展一次促销活动,以扩大该企业在当地的影响。经测算如果将商品打八折让利销售。现以10000元销售额为一个单元做基数,提出了以下三个操作方案

9、。其一,让利(折扣)20%销售,即企业将10000元的货物以8000元的价格销售。其二,赠送20%的购物券,即企业在销售10000元货物的同时,另外再赠送2000元的购物券,持券人仍可以凭购物券购买商品。其三,返还20%的现金,即企业销售10000元货物的同时,向购货人赠送2000元现金。这三种方案是目前企业通常采用的促销方法,那么从税收的角度讲,哪一种方法对企业更有利呢?为了分析简便,在这里仅分析增值税的情况,选出最优方案(如果综合考虑所有涉税税种,所选方案未必是最优方案)。,中国金融出版社,17,2019/8/29,方案一,让利20%销售商品,因为让利销售是在销售环节将销售利润让渡给消费者

10、,让利20%销售就是将计划作价10000元的商品作价为8000元(购进成本为含税价7000元)销售出去。假设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应纳增值税的情况是: 应纳增值税额为: 8000(117%)17%7000(117%) 17%=145.30(元),中国金融出版社,18,2019/8/29,方案二,赠送价值20%的购物券,也就是说,消费者凡购买价值10000元的商品,企业就赠送2000元的商品。该业务比较复杂,需将其每个环节作具体的分解,计算缴税的情况如下: 应纳增值税: 公司销售10000元商品时,应纳增值税为 10000(117%) 17%7000(117%)17%=435.90(元)

11、 赠送2000元的商品,按照现行税法规定,应作视同销售处理,应纳增值税为: 2000(117%) 17%2000(130%)(117%)17%=87.18(元) 合计应纳增值税为: 435.9087.18=523.08(元),中国金融出版社,19,2019/8/29,方案三,返还20%的现金,属于还本销售方式,返还的20%的现金不允许从销售额中扣除,应纳增值税为: 10000(117%) 17%7000(117%)17%=435.90(元) 由于采用了不同的促销方法,按照税法就形成了不同的扣除税项。很显然,方案一的扣除项数额最大,应纳税额必然最少,是三种方案中的最优方案。,中国金融出版社,20

12、,2019/8/29,第二节 税收筹划的原理与方法,二、税收筹划的方法 (二)降低适用税率 所谓降低适用税率是指在存在不同税率的情况下,通过各种筹划方法,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从而减少应纳税额的方法。,中国金融出版社,21,2019/8/29,【案例12-2】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档次降低的筹划,刘某为某县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月工资收入4000元(包括各类津贴和月奖金),年终企业发给其年终奖金2000元,同时县政府因其企业经营得好,又发给其3000元奖励金。此处可以三个月时间做一下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2,2019/8/29,若刘某在12月份一次性领取5000元奖金,那么刘某12月、1月、2月应纳

13、个人所得税分别为(当地准予扣除费用标准为1600元月): 12月份应纳所得税为(400050001600)20%375=1105(元); 1月份应纳所得税为(40001600)15%125=235(元); 2月份应纳所得税为同上235元。 这样,刘三个月共缴纳个人所得税1575元。,中国金融出版社,23,2019/8/29,如果刘某在12月份和1月份分两次领取政府奖3000元,在1月份和2月份分两次领取本单位奖金2000元,那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12月份应纳所得税为(400015001600)15%125=460(元); 月份应纳所得税为(4000150010001600)15%125=61

14、0(元); 月份应纳所得税为(400010001600)15%125=385(元)。 三个月共纳税款1455元,这样,通过筹划后共少缴个人所得税税款120元。 该例通过将收入均衡摊入各月的做法使适用税率档次降低,从而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中国金融出版社,24,2019/8/29,第二节 税收筹划的原理与方法,二、税收筹划的方法 (三)增加抵扣税额 增加抵扣税额在税率和计税依据既定的情况下,增加抵扣税额就意味着纳税人实际缴纳税款的减少,增加抵扣税额也是节税的最基本方法。增加抵扣税额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税额扣除、退税额、免税额、减税额等。,中国金融出版社,25,2019/8/29,第二节 税收筹划

15、的原理与方法,二、税收筹划的方法 (四)推迟税款缴纳 推迟税款缴纳只是一种相对节税的方法,归根结底,并不能达到减轻纳税人税负的目的。但是,可以对纳税人某一时期的税收负担起到“缓冲”和“减压”的作用。,中国金融出版社,26,2019/8/29,第二节 税收筹划的原理与方法,二、税收筹划的方法 (四)推迟税款缴纳 推迟收入的确认有两种基本方法:(1)一种是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安排推迟收入的确认,包括合理地安排交货时间、结算时间、销售方式等来推迟营业收入实现的时间。(2)另一种是通过合理的财务安排来推迟收入的确认。主要是在会计核算上按照收款法、销售法、生产法等不同方法的选择来确认营业收入实现的时

16、间,以此来起到推迟税款缴纳的目的。,中国金融出版社,27,2019/8/29,第三节 税收的征管,一、税收征管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税收征管就是税务机关根据有关的税法的规定,对税收工作实施管理、征收、检查等活动的总称,又称“税收稽征管理”。税收征管的最终目的,一是要提高税收遵从度,即减少税收流失和降低逃税率;二是要提高征管效率,即降低征税成本率和纳税成本率。,中国金融出版社,28,2019/8/29,第三节 税收的征管,一、税收征管的基本内涵 总之,税收征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层涵义:税收征管的主体是各级税务机关。各级税务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力,进行税款征收活动;税收征管的对象是纳税单位和个人及征纳双方的征纳活动过程;税收征管的目的是保证税收职能的实现;税收征管的依据是税收法律、法规,它包括各税种的税法、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等。,中国金融出版社,29,2019/8/29,第三节 税收的征管,二、税收征管的意义 (一)税收征管可以使税收法规得到贯彻实施 税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