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861542 上传时间:2019-08-3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2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2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2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2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2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2(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 计 殿 堂,里面 的世 界 很 精 彩,无情无意者莫入,有 心 有 缘 者 请 进,http:/ http:/ QQ:1073964074,审计学,孙德轩,,并非所有的目标都会圆满实现,并非所有的工作最终都能成功,并非所有的关系都会持久,并非所有的希望都可以满足,并非所有的爱都能永远,并非所有的努力都有圆满的结局,并非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当你达不到目标时,也许你可以这么说:“没错,但瞧我这一路上的奇妙发现;看看我的努力带给生活的精彩!”,第十章 审计抽样,本章内容重难点主要有五个方面: 1抽样风险及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2审计抽样步骤的运用; 3非统计抽样示例; 4传统变量抽样的运用;

2、5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第一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一)选取测试项目方法(教材P200) 1三种选取测试项目方法 在设计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采用适当的方法选取测试项目,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和审计抽样。 2选取时主要考虑两个因素(教材P200第2段) (1)根据与所测试认定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 (2)对审计效率的要求。 3三种方法可结合使用(教材P200第2段) 注册会计师单独或综合使用这些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程序的目标。,(二)选取全部项目测试(教材P200-201) 1含义 选取全部项目测试是指对总体中的全部项目进行检查。 2适

3、用范围 选取全部项目测试方法适合于细节测试,不适合于控制测试。 3特征 (1)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 (2)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三)选取特定项目测试(教材P201) 1含义 选取特定项目测试是指对总体中的特定项目进行针对性测试。 2适用范围 选取特定项目测试是针对性测试,在细节测试和控制测试都适用。 3选取的特定项目(教材P201第4段) (1)大额或关键项目; (2)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 (3)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 (4)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 4选取特

4、定项目考虑因素(教材P201第5、6段) (1)按照覆盖率选取测试项目; (2)按照风险因素选取测试项目; (3)按照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有关的信息选取测试项目。 5选取特定项目测试不是审计抽样。(教材P201倒数第1段),(四)审计抽样(教材P202) 1概念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且所有项目都有机会被选取。 审计抽样使注册会计师通过获取与被选取项目某一特征有关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总体的结论。 2特征 (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审计测试的目的是

5、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3两个取证环节采用审计抽样 (1)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2)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 4适用范围(教材P202第4段) 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测试总体缺乏特别的了解时特别适合采用审计抽样。,(五)抽样风险及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教材P202-204) 1抽样风险(着重理解)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A1),和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A2)存在差异的可能性。,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2控制测试时的抽样风险 (1)回顾控制测试(教材P3

6、40) 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控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有效性而实施的测试。 注册会计师应当选择为相关认定提供证据的控制进行测试。 (2)信赖过度风险:注册会计师通过对样本测试后的结果推断总体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教材P203第2段),举例1:假设可容忍偏差率为7% 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在100个样本项目中发现2个偏差,样本偏差率为2%,由于可容忍偏差率为7%,由此认为控制运行有效。但实际上,该总体的实际偏差率为8%,注册会计师本该做出控制未有效运行的结论,但做出了控制有效运行的结论。 用另一种说法,样本测试后评估的控制风险为低,实际控制风险为高,按照样本测试

7、后的结果确定的检查风险为高(根据Y=K/X),注册会计师认为需要执行的实质性程序可以少,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可以少,但是实际上应当实施更多的实质性程序,应当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因此最终影响了审计效果。,(3)信赖不足风险:注册会计师通过对样本测试后的结果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举例2:假设可容忍偏差率为7% 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在100个样本项目中发现8个偏差,样本偏差率为8%,并由此认为控制未运行有效。但实际上,该总体的实际偏差率为2%,注册会计师本该做出控制运行有效的结论,但做出了控制未有效运行的结论。 用另一种说法,样本测试后评估的控制风险为高,实际控制风险为低,按

8、照样本测试后的结果确定的检查风险是必须低(根据Y=K/X),注册会计师计划执行的实质性程序必须多,计划收集的审计证据必须多,但实际上没有必要实施必须较多的程序,因此最终降低了审计效率。,控制测试时抽样风险的比较举例,(4)表10-1(教材P203) 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类型,3细节测试时的抽样风险 (1)回顾细节测试(教材P353) 细节测试是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细节测试被用于获取与某些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如存在、准确性、计价等。 (2)误受风险: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教材P203),举例3:

9、 注册会计师评估的重要性水平为3.5万元,实际恰当的重要性水平为1.5万元,假设样本测试后发现一笔2.4万元的错报的处理。 3.5万元(已选取的重要性水平) 2.4万元 1.5万元(恰当的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通常会停止对该账面金额继续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结果得出账面金额无重大错报的结论。显然,容易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影响审计效果。,(3)误拒风险: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教材P203) 举例4: 注册会计师评估的重要性水平为1.5万元,实际恰当的重要性水平为3.5万元,假设样本测试后发现一笔2.8万元的错报的处理。 3.5万元(恰当的重要性水平

10、) 2.8万元 1.5万元(已选取的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会扩大细节测试的范围并考虑获取其他审计证据,最终注册会计师会得出恰当的结论,但审计效率可能降低。,(4)表10-2(教材P204) 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类型,4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对特定样本而言,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呈反方向变动,抽样风险只与被检查项目的数量有关,控制抽样风险的惟一途径就是控制样本规模。,(六)非抽样风险及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教材P204),1非抽样风险(着重理解) (1)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4000-100-3999-4000) (2)即使注册会计师对

11、全部样本实施某种审计程序,仍未能发现重大错报或控制失效的可能性,可见非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无关; (3)非抽样风险与审计程序的设计与实施有关,与对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评价有关。,2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教材P204) (1)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例如,为了确认应收账款的完整性认定是否存在错报时将测试的总体设计为应收账款明细账就达不到测试目标。 (2)未能适当地定义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例如,对现金支付的业务流程不清导致未识别出内部控制的缺陷;对交易事项的确认、计量错误而未识别出错报。 (3)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例如,注册会计师通过观

12、察固定资产来证实其所有权就达不到测试目标。 (4)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例如,注册会计师错误解读审计证据可能导致没有发现误差。注册会计师对所发现误差的重要性的判断有误,从而忽略了性质十分重要的误差,也可能导致得出不恰当的结论。,3降低非抽样风险(教材P204) (1)会计师事务所通过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2)审计项目组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 (3)审计项目组对审计计划或实施的审计程序进行适当改进。 4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非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七)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教材P205),(八)统计抽样方法(教材P205),

13、第二节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 (一)控制测试时审计抽样的九个步骤(教材P206;P216),1.确定测试目标(与认定相关的控制活动是否有效运行)(教材P206第4段); 2.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 3.定义控制活动偏差构成条件; 4.确定信赖过度风险、可容忍偏差率和预计总体偏差率(影响控制测试样本量的三个关键因素,教材P221表10-8); 5.确定样本规模(教材P221表10-8); 6.选取样本(教材P211表10-5举例、教材P211系统选样举例);,7.测试选取的样本(与抽样无关,与审计程序有关,见教材P215图10-1);,8.评价样本结果(实质是评价与认定相关的控制活动是否有效运行,统

14、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见教材P213-214);,9.记录抽样程序。 (二)细节测试时审计抽样的九个步骤(教材P206;P229) 1.确定测试的目标(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教材P206第4段); 2.定义总体、抽样单元和分层; 3.分层; 4.定义错报; 5.确定样本规模(新教材取消了查表法确定样本量,采用的公式计算);确定样本规模 6.选取样本(教材P211表10-5举例、教材P211系统选样举例); 7.测试选取的样本(与抽样无关,与审计程序有关,见教材P215图10-1); 8.评价样本结果(实质是根据样本错报金额推断总体错报金额是否超过认定层的重要性水平,推断总体的账面金额是否重大,总体是否能够被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