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的秘书工作概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855144 上传时间:2019-08-2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金元的秘书工作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辽金元的秘书工作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辽金元的秘书工作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辽金元的秘书工作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辽金元的秘书工作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金元的秘书工作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金元的秘书工作概论(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辽金元的秘书工作,主要内容:,一、辽朝的秘书工作 二、金朝的秘书工作 三、元朝的秘书机构和官职 四、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一 、辽朝的秘书工作,辽由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立的,境域主要在我国东北地区,南至今天津、河北霸县、山西雁门一线,与北宋接界。辽长期与北宋对峙,公元125年为金所灭,存在二百一十年。,太祖阿保机(872-926)姓耶律,名亿,字阿保机,916年,亲征突厥,党项等部,建立了契丹奴隶主国家,自称天皇帝。称帝后,不断对外扩张,925年,亲征渤海国,死于926年,时年55岁。,(一)秘书机构和人员 中央政府分“辽官”和“汉官”两大系统。 北面官的各级机构又分为北

2、院、南院,如南、北枢密院,南、北、宰相府,南、北大王院,南、北宣徽院数。 南面官有枢密院、中书、门下、尚书等三省机构。 辽代中央秘书机构明显反映出既保留了一些契丹旧制,又仿汉制,两者相混合的特点。,辽代的秘书官员,常见的有: 令史掌文书案牍之事。中书省令史由进士担任,文官及武官都有,朝廷中枢机关的令史可参与朝迁册封等大典,地位比唐宋提高。 译史州以上官府中从事笔译公文的吏员。因辽境内民族众多,公文需以多种文字拟制,故此职甚为普遍。辽道宗太康九年(公元1083年),将译史分多种等级。,(二)文书档案工作 第一、统治者任用汉人担任秘书官职。 第二、重金搜求宋朝的文书档案。 第三、重视本朝文书档案,

3、严禁档案外传。,二 、金朝的秘书工作,金(1115年1234年),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太祖完颜旻,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天兴三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与南宋联合进攻,共经历10位帝王。金国是当时中国华北地区的一个强大政权,其全盛时代的统治范围为:东北到日本海、黑龙江流域一带;西北到河套地区;西边接壤西夏;南边以秦岭到淮河一线与南宋交界。,(一)金朝秘书机构和人员,金代官制,初期只有女真族原有的简单称号,以后逐渐废去,至熙宗时已沿用辽、宋旧制。中央设有尚书省(但不设中书、门下两省)总揽政务,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丞相,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 金初,设

4、有元帅府,掌管军政,后改称枢密院,内除有都事主管秘书工作以外,还设有:,奏事官掌承受圣旨、奏事、省院议事等。 翰林学士院负责拟制诏命。 地方府、州、县各级官衙内设有判官、掌书记、主簿、孔目等秘书官职。皇统年间,为了行文方便,规定判官、掌书记、主簿统称“幕职官”,孔目以下为“吏”。,金代低级秘书人员,如: 知事都元帅府、大宗正府、司农司、大兴府等官署中掌付事勾稽、省署公文、总录诸案的首领,有一或二名,为正七品至从八品,多以识女真、汉字者充任。 书写国史馆中负责抄写、誊清案牍的官员,又称史馆从事,充任者必须经过严格考试。 都目衙门中管理文书等日常事务的首领官。 吏目各级官署中掌理案牍、管辖吏员、处

5、理具体公事的首领官。 典吏县衙和录事司等官署中掌文书事务和管辖吏员的首领官,由路、府、州、县司吏中够资格者充任,一般可升任吏目。等等,金代秘书人员比辽代秘书人员更注意掌握各种语言。 金朝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的秘书吏员可以升任官员,其升任资格与科第出身的进士一样。但是,考中进士毕竟很难,于是,不少人避难就易,争相充任秘书吏员,连许多士大夫的子弟也辍学,改走此途。 由此,社会上有不少吏师应运而生,教授吏业。如李元祐就是金朝著名的吏师,他桃李满天下,金朝的省、部、台、院中不少秘书吏员都出自他的门下。这成为私家办学培养秘书人才的开端,是日后清朝“幕馆”的先身。,(二)文书档案工作,金代文书创设了急递铺

6、制度。 在军马要道上每十里设置一铺,以铺头一人为首,辖有铺兵三人,由所辖军的射粮军内选用。铺兵传递公文时腰系响铃,乘快马,规定每天必须行驰三百里。如指定专送十分重要的公文者,则发给牌符为凭,称信牌。 急递铺的路线分为北路和南路两个系列。大大提高了公文传递速度,为元以后各朝沿用,是对文工作的一大贡献。,金朝的档案工作仿制宋朝的架阁库 第一,女真族吸收了辽代秘书工作的经验(如任用汉族士人为秘书官等),更多的是仿照唐、宋制度,从双方都吸取经验,发展速度自然较快。 第二,金的南部边界直达淮河、秦岭,比辽更深入中原地区,更多地接受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有助于秘书工作的发展。 第三,金兵曾攻陷北

7、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将宋王朝中央收藏的大量文书档案悉数掠取,这些文书档案为他们提供了宋代成熟的秘书工作经验,对民展他们自己的秘书工作起了促进作用;加上金代任用大批汉族士人为秘书官,因而,其秘书工作的水平高于辽代。,(三)金朝与档案有关的 1.记注院与起居注 “遇视朝,起居毕分班升殿陛,于殿栏子外副阶下东西对立,俟奏事毕退。” 2.国史院是金朝修撰本朝史事的机构。 “监修国史,掌监修国史事;修国史,掌修国史,判院事;同修国史二员(女真、汉人各一员);编修官,正八品,女真、汉人各四员;检阅官,从九品;修辽史刊修官一员,编修官三员。” 3.私家著述 “所有国书、誓诰、册表、文状、指挥牒檄以载

8、于政府案牍者具有年月,得以编次成书。”,野史亭,三、元朝的秘书机构和官职,(一)元朝的秘书机构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军事强国,公元13世纪,蒙古族先后攻灭了西夏、金和南宋,统一了中国,其疆域最为辽阔,境内民族众多。 元初只设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中枢,下依尚书省编制,设六部,同时,设枢密院掌军务和机密事宜,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中央政府的秘书中枢也在中书省内。,忽必烈,元朝帝师兼秘书虞集,一、秘书机构,1、元朝的中书省内的秘书部门 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往往以太子充任),有左、右丞相(以右为上),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省内设有: 参议府处理省内日常事务,相当于办公厅,长官为参议中书省事,职掌

9、为“典左右司文牒,为六曹之管辖,军国重事咸预决焉”,即主管秘书工作,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议,相当于办公厅主任。,承发司负责文书的收发。 管勾司掌出纳四方文移,启拆缄封、邮递的程期等事,由管勾主管,下有典吏八人。 检校司掌检校左、右司,六部公事程期,文牒稽失等事。设检校官主官,下有书吏六人。 照磨所负责文书的照刷、磨勘等,设照磨主管,下有典吏八人。 时政科负责记注皇帝言行和省、台、院、诸司奏闻之事,设文学掾一人主管,有起居注左、右补阙等官员。,中书省的公文用多种文字拟制、颁发,故由左、右丞相分工负责。如窝阔台时,凡中书省文书行于西域、畏兀儿诸国的,用畏兀儿文拟制,由镇海负责;行于汉地、契丹、女真族的

10、,分别用汉文和契丹文拟制,由耶律楚材负责。,2、元朝的其他秘书部门,元代也设有翰林院,但是将它一分为二:一曰翰林院兼国史院,主掌修撰国史,设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陪同皇帝读书;二曰蒙古翰林院,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设置,负责拟制、翻译、颁降皇帝的文书,置有承旨、学士、直学士、侍制、圣旨必阇赤等官,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 中央还设有内八府宰相,掌诸王朝见皇帝的事宜,遇有诏令,则与蒙古翰林院官员共同译写、润色。在皇太后的徽政院、皇后的资正院、皇太子的事院中都设有照磨、管勾等部门,负责文书和院内事务。 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代表中央政府管理地方事务,下有路、府、州、县各级政府。,翰林

11、兼国史院 蒙古翰林院 八府宰相,(二)元朝的秘书官职,蒙古族依仗武力夺取政权,因而对武将给以厚遇,元朝立国,建立各级官府后,武将纷纷被任用为各级各类政府机构的主要官员。 这些武将大都是蒙古人、色目人,他们多数不通文墨,不谙政事,一系列行政事务,如赋税、刑狱、词讼、诠选、造作、户籍等,他们都无力处理,于是,只得依赖于有文化的汉人。 “国家故事,以蒙古、色目不谙政事,必以汉人佐之”,即任用汉人为秘书吏员,佐主官理政。这样,导致各级官衙由官、吏员和见习吏员三部分组成。根据他们的职责可归纳为如下几类:,1、案牍吏员 案牍吏员就是官衙中处理公文事务的秘书人员,是官衙中居于首席地位的吏职。 (1)令吏 (

12、2)司吏 (3)书吏 (4)必阇赤,除上述主要案牍吏员之外,尚有如下名目的案牍吏员:: 照略案牍中央及地方各级衙门中管理案牍等事务的首领官,多由吏员升任。 提控案牍职掌同于照略案牍,设在府及上、中州等官衙中者为专职,设于路总管府和肃政廉访司者为兼职,多由书吏和都目升任。 典簿监、司等官署中管理文牒簿等事务的首领官,从七品,唯群玉内司的典簿为正七品。 主案地方官衙中起草案牍的人员,是吏员的助手,也是吏员的来源。 写发官府中抄写文书的见习吏员。,2、传达吏员 宣使设于中书省、御史台、枢密院、行省、行台、行院等一、二品官衙中。他们的主要职掌是:宣读诏书或官衙命令,传达主官旨意,催促各项政务。 奏差设

13、于宣慰司、六部、廉访司等三品衙门中。其主要职掌是:“往来传达,实为行人”,如宣慰司的奏差传达主官的命令,廉访司的奏差负责本司重要公文的传送,“凡部使者有事于行御史台府及中台,或四方各道,奏差悉主之”。,3、其他重要秘书吏员 知印设于部以上中央官府及行省、行台、行院等官衙中,负责掌管官衙印章、印信,其地位同于案牍吏员,为高级吏职。中书省内设知印四员,如有中书令(太子兼任)时,增设监印两名,“常监视省印”.地方官衙中不设知印,由司吏轮流掌管印章。 典吏从中书省到司、县官衙内普遍设置,是地位最低的吏员,负责公文档案的收发、启拆、保管事宜。,4、翻译吏员 元朝幅员辽阔、境内民族众多,统治者在管理国家时

14、,翻译吏员成了必不可少的助手,设置引职的目的,主要在于处理内政。元朝政府中的翻译吏员数量多,地位重要,作用很大。翻译吏员主要分为两种: 译史用文字翻译公文者,属秘书吏员之列,有蒙古译史和回回译史。蒙古译史为蒙古族官员、皇帝服务,负责将下达的皇命文书或朝廷公文,或地方、朝廷百司的奏章译成蒙文,呈皇帝或蒙官审阅。回回译史为色目官员审阅。回回译史也称西域译史。 通事即口语译员,蒙古语中称“怯里马赤”,在蒙古、色目官员身旁作口头翻译者。由于翻译内容多为政务,且他们常年在主官左右,被视作亲信,常被派作政府的代表去处理公事,所以,也属秘书吏员之列。,三、秘书吏员的来源,元朝吏员数量庞大,吏员能升任官员,因

15、此,吏职成为人们竞相争求的目标。为此,朝廷制订了一系列吏员选用制度,决定了秘书吏员的来源和结构。,1、见习秘书吏员的来源,第一种,大批少年弃学为见习吏员。 第二种,由吏的子弟充任。 第三种,由被开除物吏员充任。,2、地方官衙中秘书吏员的来源,元朝地方路、府州、司、县衙门中的秘书吏员主要来自帖书、写发这类见习吏员。 帖书、写发听从吏指挥,从事文书工作,他们依附于吏员,和吏员结成隶属关系。 帖书、写发任满六十个月(五年),没有过错,就可以“转正”为县、司吏员。任县、司吏员一百二十个月(十年),无过错,再可升为府、州吏员 另一种来源是从民间直接选用,由有声望的老者和上户人家采纳众议,推举德(即性行循

16、良、廉慎无过)、才(即儒通吏事,吏晓儒书)兼备的“白身”(即平民)直接充任司、县司吏。但是,这种选拔方法实行的时间不长。,3、中央政府中秘书吏员的来源,第一种,“岁贡”,即由地方路总管府每年向中央政府的官署推举儒士和现役路吏,充任案牍吏员。“儒有岁贡之名,吏有补用之法。”这成为元朝一代的制度。被推举的儒士要具备三项标准: 一是洞达经史,即读过经书。 二是通晓吏业,即具备基本工作能力,如口才、算数、字画端正等; 三是廉慎行止,即具备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准则,如廉洁、谦让、勤勉、笃实、历史清白等。,第二种,职官任吏员,即从七品以下的流官中选择中央各官衙的秘书吏员,选择的原则一是根据官衙品级的高低,二是根据职官品级的大小。如中书省是正一品官衙,其省掾自正、从七品内选取。院、台是从一品衙六,其令史从正、从八品官内选取;宣慰司、六部分别是从二品和正三品衙门,其令史则自正、从九品官中选取。又如宣使的地位低于令史,所以,选取职官的品级相应比令史递降一等。,第三种,在职官中选取。元武宗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