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6823545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赣州市2019年5月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2019年5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明清时期契约文书数量多种类丰。各类契约文书的规范化和格式化,意味着民众的契约实践及由此建构的社会秩序与运作机制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普遍化和统一性,形成了跨地域和制度化的特征。传统中国契约基本框架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政治性质的契约。从先秦时代的盟誓或盟约,到秦汉以降的约法,如约法三章约法十二条等,均为统治者单方面向民众宣示的具有法律性质的“约”。二是私人之间通过合意缔结的契约。其种类和内容基本覆盏社会生活各领域,婚姻、交易、借贷、合股等以私人合意来建构社会秩序。三是介乎前两种间的具有建构共同体功能的契约,如家族或宗族、

2、村落、商行及会社等制定的“约”。它们既有倡议者单方面宣示的“约”,也有参与者共同合议的“约”。这种类型的“约”,不仅具有支配性与合意性的混合因素,还体现了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交叠的结构特点。就此而言,明清中国除了有通过法律建构与维系的身份社会,还有一个建筑在契约制度和礼俗习惯上的民间社会。因此,传统中国无疑是一个集身份、契约、礼俗于一身的复合社会。这种民间契约秩序的形成有其原因。其一,随着春秋战国时代土地私有化的产生发展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了以小家庭为政治基础(赋税徭役)和社会基础(秩序结构)的局面。这种小家庭“共居同财”和“敬宗收族”,体现了法律及伦理的双重要求,唐宋以降“聚族而居”的

3、大家族普遍存在,但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经济竞争和经济交往,仍是传统中国社会一个基本特点,是婚姻、田土、钱债、合股等常规契约得以滋生的领域。而笼罩在小家庭之上的宗族和以家族为基础的村落共同体的内部秩序,则成为法律难以深入管治的领域。于是,用以填补这一领域的宗族和村落层次上的家规族法与村规民约便运用而生。其二,朝廷“基础权力”相对薄弱,不具备深度管治基层社会的能力,难以为民间契约实践提供全面的法律保护。朝廷正式权力止于州县,州县在人员不足、经费匮乏及交通阻隔的情况下,官府根本不可能渗透到乡村社会,并对私人空间进行深度管治,从而给基层社会留出了活动空间。其三,朝廷疏于制定婚姻、田土、钱债和社会治理方面的

4、法律典章,缘于没能力严格执行采取“抓大放小”的治理模式严格管控命盗犯罪,相对放任囯土细故事宜。这种治理模式的形成,有社会自生自发因素,也有朝廷自觉撤退因素;表明朝廷不愿意也很难制定全面规范契约活动的法律。明清里老介入解决婚姻、田土、钱债等纠纷,主要依据契约协定,情感、礼俗、惯例等也是重要参考。官府通常采取“民不告,官不理”态度,仅在私人契约发生纠纷而提起诉讼的场合才会适度介入。即使民告,官也未必理,很可能将案件推给民间社会,让其自行解决;即使官理,也往往采取“调处息讼”方式解决纠纷,而非依法裁判。明清时期家规族法与村规民约成为建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措施,贴近生活实际,有其独特地位、功

5、能和价值。摘编自徐忠明传统中国社会的家规族法与村规民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清各类契约意味着社会秩序与机制有一定的普遍化和统一性,有跨地域和制度化特征。B. 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清中国还是一个以契约制度和礼俗习惯为基础而建构的民间社会。C. 以小家庭为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的局面是在土地私有化和户籍制度改革基础上形成的。D. 在私人契约因纠纷而起诉时官府才会适度介入,但通常采取“调处息讼”方式来解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三个维度介绍传统中国契约的基本框架,并对每个维度及其特征作了简要分析。B. 文章从三个层面来论述民间契约秩

6、序形成的原因,这三个文段构成并列的逻辑关系。C. 文章列举里老和官府解决婚姻、田土、钱债等纠纷的做法时,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D. 文章是以总分总框架构思行文的,论证的主体部分呈现递进关系,论证层次清晰明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A. 法律旨在维护身份秩序,打击各种犯罪行为:契约制度是一种维护民间礼俗的模式。B. 婚姻、田土、合股等常规契约是在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经济竞争和经济交往中产生的。C. 只要人员经费足够,交通便利,官府就可渗透到乡村社会,对私人空间进行深度管治。D. 因家规族法村规民约具有建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功能,所以朝廷权力自觉撤退。【答案】1. A 2. C

7、 3. B【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逐一看哪项不合文意。A项与首段有关,原文讲“社会秩序与运作机制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普遍化和统一性”,选项将“某种程度的”换做“一定的”,语意内涵并未改变,但是陈述对象由原文的“各类契约文书的规范化和格式化”换成“各类契约文书”,概念范围扩大,该表述错误。B项,与第二段末尾语意有关。“在契

8、约制度和礼俗习惯上”,是这一民间社会的特征,即民间社会是“契约制度和礼俗习惯为基础而建构的”,原文中的“就此而言”,就是强调这一结论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B项表述无误。C项,与原文“随着春秋战国时代土地私有化的产生发展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了以小家庭为政治基础(赋税徭役)和社会基础(秩序结构)的局面”有关,“这种民间契约秩序的形成有其原因”,表述正确。D项,与原文倒数第二段有关,从“官府通常采取“民不告,官不理”态度,仅在私人契约发生纠纷而提起诉讼的场合才会适度介入”,“即使官理,也往往采取“调处息讼”方式解决纠纷,而非依法裁判”这两部分内容看,选项表述正确。故选A。【2题详解】此题考查是

9、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虑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要逐一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什么关系,比对每一个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分析有误。原文讲“明清里老介入解决婚姻、田土、钱债等纠纷,主要依据契约协定,情感、礼俗、惯例等也是重要参考”,后面是从不同角度作说明,强调“官府通常采取“民不告,官不理”态度,仅在私人契约发生纠纷而提起诉讼的场合才会适度介入”这一点。“即使民告”和“即使官理”并不存在

10、正反对比关系。故选C。【3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信息区间,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然后仔细分析。题干要求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可以做筛选排除。A项,表述错误。“契约制度是一种维护民间礼俗的模式”,无中生有。原文中“传统中国无疑是一个集身份、契约、礼俗于一身的复合社会”可知,“契约”和“礼俗”为并列关系,“礼俗”不是“契约”维护的对象。B项与原文第四段有关,以“于是,用以填补这一领域的宗族和村落层次上的家规族法与村规民约便运用而生”这句话作提示,分析可知选

11、项表述正确。C项,涉及原文“朝廷正式权力止于州县,州县在人员不足、经费匮乏及交通阻隔的情况下,官府根本不可能渗透到乡村社会”,讲的是对私人空间进行深度管治的困难。选项把“人员经费足够,交通便利”作为官府渗透到乡村社会,对私人空间进行深度管治的充分条件,而未注意“朝廷正式权力止于州县”的现实,表意绝对化。D项,分析有误。原文只是说,“这种治理模式的形成,有社会自生自发因素,也有朝廷自觉撤退因素:表明朝廷不愿意也很难制定全面规范契约活动的法律”。“因家规族法村规民约具有建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功能”和“朝廷权力自觉撤退”并无因果关系。选项错在强加因果。故选B。【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读懂

12、论述文本、掌握论述文阅读方法的能力,主要是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考查角度多为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理解和分析,对重要概念和重要语句的理解,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做题时,要从试题到文本,要就文论文,切勿主观。论述类文本设题的误区一般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已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这就需要人为干预生态修复活动,使遭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动态平衡,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2011年以来,政府出台的如“水十条”“土十条”等

13、环保政策致力于水资源、土壤、大气、固定废弃物等生态修复的实施。在政策指引下,全国开始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计划,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目前,农业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好转。在资金推动下,生态修复行业有新一轮迅猛发展,河流、湖泊、场地、矿山、耕地、草原等生态修复均取得显著成效。因城市化、工业化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生态修复技术较为粗放,尤其是场地修复仍以传统的异位阻隔填埋为主,或者采用挖掘与热脱附、固化稳定化、水泥窑处置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而欧盟的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比重相当,美国的原位修复技术接近

14、70%。(摘编自环保网2019年2月24日2018年自然生态修复现状)材料二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生态状况变化是趋好的。三大主要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整体好转,而湿地生态系统还在退化。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主任欧阳志云说:“例如一些区域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开采过度,致使河流干涸,湿地湖泊丧失。同时,海河生态功能和黄河自然水文过程基本丧失,长江上游水电资源开发强度大,生态破坏严重。”从国际标准化来看,在人均GDP达到一万至一万四千美元时,开始环境污染治理。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我国人均GDP为八千多美元。在此条件下,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高强度行动。然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需

15、要遵循社会经济和自然演变规律,要避免造成过高的社会经济成本。这意味着打赢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这场硬仗,还需要长期科学治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的流堿系统治理,以水为载体,以中小流域为单元,系统规划、统一整治。此外,还需在科技、标准、制度、立法等方面,加强针对各类新型污染物的前瞻性布局,建立面向新型污染物的防治体系。(选自中国科学报2019年1月8日生态环境质量拐点,中国准备好了吗)材料三表1:“十三五”部分重点流域治理后目前水质状况表2:2018年环保类PPP项目(政府和社会合资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分布材料四目前政府对环保行业保持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已开始实施。据环保部规划院测算显示,“十三五”全社会的

16、环保投资将达17万亿元,是“十二五”的三倍,环保产业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中国环保产业潜在需求旺盛。理论上,一个国家环保产业的潜在需求通常是由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总量与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决定的,习惯于用单位国土面积的化石能源消耗量来估算环保产业的潜在需求量。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GDP化石能源消耗量“双高”的国家。虽环保行业发展前景看好,大量资本涌入环保行业,填补了污染治理资金缺口,但造成了产能过剩和低价竞标,影响其健康发展。同时,环保设备企业小散弱特征眀显,“低档过剩、高档缺少”问题尤为突出。还有,如具备环保技术的机械和液压免烧砖设备因标准化不一,价格不同,企业趋利明显而影响规模和质量(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3月15日环保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