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瓢虫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96819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瓢虫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马铃薯瓢虫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铃薯瓢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瓢虫(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锄头农业技术库马铃薯瓢虫 害虫学名害作物马铃薯瓢虫寄主较多,主要为害马铃薯、茄子、辣椒等茄科蔬菜,也是菜豆、豇豆、瓜类、白菜等重要害虫。此虫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以山区、半山区发生较多。害虫鉴定马铃薯瓢虫成虫、幼虫均可为害植物叶片,一般群集在叶背面啃食叶的下表皮及叶肉,残留上表皮,形成有规则的半透明细的凹纹,受害叶片变成黄褐色,并使叶片枯干。最后使叶片出现孔洞,严重的整株叶片变成黄褐枯焦。此虫也可为害茄果,一般在茄果顶部啃成网状纹,受害部分变黑褐,味变苦,影响产量和质量。马铃薯瓢虫又叫二十八星瓢虫,属鞘翅目、瓢虫科。成虫体长 78 毫米,体呈半球形,赤褐色,全体密被黄褐色细绒毛。头扁而小,缩在

2、前胸下。前胸背板前缘内凹,两前缘角突出,中央有 1个纵向的大剑状黑斑,其两侧各有 2个小黑斑,有的个体其两个黑斑合并为 1个斑。鞘翅黄褐色,每个鞘翅上各有 14个黑斑,其中基部 3个黑斑后面的 4个黑斑不在一条直线上,两鞘翅会合处的黑斑有 1对或 2对相互接触。卵子弹头状,长约 产时淡黄色,渐变鲜黄色,接近孵化时呈橘黄色。卵成堆,但卵粒间排列松散,不整齐。幼虫老熟时体长约 9毫米,体黄色,纺锤形,两端细,中间膨大,背面隆起。体背各节有黑色枝刺,前胸背板和腹部 89 节有枝刺 4根,其余各节有枝刺 6根。在每个枝刺上有 610 个小刺,枝刺基部为淡黑色环纹。蛹体长约 6毫米,淡黄色,体上有黑色斑

3、纹。体椭圆形,背面隆起,其上有稀疏细毛,腹面平坦,蛹体尾端包有末龄幼虫的脱皮。生活习性马铃薯瓢虫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 12 代,各地均以成虫越冬。越冬的成虫多数群集在山洞里、石缝间、土缝里、树裂皮下、墙缝里以及小树丛中和杂草丛生的地方。于第二年 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越冬后刚恢复活动的成虫不会飞,只能在越冬场所周围爬行,大约经 1周左右才恢复正常,飞翔迁移到马铃薯上为害,并逐渐扩散到田间其他作物上。也有的先迁移到保护地内茄子、瓜类上为害,再逐渐转移到其他作物上。6 月上、中旬是产卵盛期,6 月下旬至 7月上旬是第 1代幼虫为害盛期。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 8月中旬,至 8月下旬老幼虫化蛹,

4、2 代成虫出现后可在秋芸豆、秋黄瓜等蔬菜上继续为害一段时间,至 910 月迁到越冬场所越冬。成虫早晚潜伏,白天活动,有假死性,受振动后立即缩足落地不动,并分泌黄色黏液。成虫产卵于叶背面,常常 2030 粒在一起,平均每头雌虫产卵 400粒。幼虫共 4龄,1 龄幼虫多群集叶背取食,2 龄后则分散为害,并随着龄期增长,食量增加,以 4龄食量最大,为害亦重。老熟幼虫即在叶背面化蛹。卵期 511 天;幼虫期 1626 天;蛹期 57 天;越冬代成虫寿命较长,约 300天;第 1代成虫寿命约 45天。马铃薯瓢虫喜温暖条件,成虫产卵最适宜温度为 2228,若温度在 30以上即使产卵亦不能孵化,在 35以上则不能正常产卵。若在 16以下不能产卵。防治措施(1)人工捕捉。利用成虫假死性,可采用振落方法,将振落地面的成虫收集后,集中消灭。(2)人工摘卵块。于雌成虫产卵盛期,组织人力摘除卵块,也可在初孵幼虫期未分散前摘除虫叶,集中消灭。(3)清洁田园。在作物采收后及时清除残株落叶,消灭一部分虫源。(4)药剂防治。可用 90%晶体敌百虫 1000倍液,或 50%辛硫磷乳油 1000倍液,或 氰菊酯乳油 3000金锄头农业技术库倍液喷雾。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