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下一句及作者出处和全文赏析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6818113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下一句及作者出处和全文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下一句及作者出处和全文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下一句及作者出处和全文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下一句及作者出处和全文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下一句及作者出处和全文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下一句及作者出处和全文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下一句及作者出处和全文赏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下一句及作者出处和全文赏析 篇一: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他总是和根连在一起!”无论你走得多远,老师的心始终和你们在一起。“多情自古伤离别”。同学们,尽管我们很留恋这段时光,很珍惜这段缘分,但我们深知时钟的“滴答”并不因为我们的祈祷而停息。分别之际,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踏实走好每一步,成功永远属于你们!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同学们,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初中只是你们人生的一个驿站,我无法预知你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创造的业绩,但我相信,未来一定属于今天精彩、明天更加精彩的你们

2、!青春与你们为伍,希望与你们同行,成功永远属于你们! 篇二: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 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 项城一高史明才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了解词牌、词题、词的平仄、押韵等知识,为学习 鉴赏词打下基础。 (2)了解离情别绪类词的特点,学习词运用语言的方法,理解词中的意象,进而整体把握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要养成反复朗读的习惯。 (2)注意理解的用典、照应等方法,认真体会上下片之间的衔接、过渡,准 确把握词的主题。 (3)从“离情别绪”这一主旨上解读本课词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词人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培养健

3、康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柳”“长亭”等意象的意义。 2、理解词中所抒发的伤离别恨之情 3、分析词的艺术特征。 教学方法:阅读、朗读、引导启发。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清平乐 教学过程 一、题目解说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忆萝月”“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或三仄韵。 这首小令相传是李煜亡国之前的作品。有的研究者甚而指出说,它是李煜请求宋太祖放还他的七弟从善而不可得的时候写的。 二、走近作者 李煜(937-987),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在金陵即位,在位

4、15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室七年(974),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 降,被浮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42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宴会上下药将他毒死。追封吴,葬于洛阳邙山。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基础,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旖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 更是空前绝后了。

5、李煜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44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心确定者仅38首。 三、阅读诗词、总体感知 1、个读、齐读 2、诗词意思的理解 译文: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愁肠寸断。就象白雪飘飞的阶下落梅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梦中要回去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象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四、问题探究 1、分析开头“别”字的表达效果。 明确:劈头一个“别”字,领起全文,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人之音。 2、词中梅花形象是怎样的?诗人的形象又是怎样的?这两者有何联系,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明确:“落梅如雪”,一片洁白。

6、白梅为梅花品种之一,花开较晚,故春已过半,犹有花俏。“如雪乱”,是说落梅之多。梅白如雪,尽为冷色,画面的冷寂,色调的愁惨,不正是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凉么?“乱”字尤语意双关。此时思绪之乱决不亚于落梅之乱。“拂了一身还满面”,亦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出情思。这两句,词人巧妙地将感时伤别的抽象之愁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天真纯情的艺术造型。花下久立恋恋不去,落梅如雪,一身洁白,是个深情的怀人形象,境界很高洁,拂了还满,而又洁白如雪,十分纯洁。 3、请自选角度,对“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作简析。 明确:“砌下”二句

7、,承“触目”二字而来。“砌下”即阶下;“落梅如雪”,一片洁白。向梅是梅花品种之一,花开较晚,故春已过半,犹有花俏。“如雪乱”是说落梅之多。梅曰为雪,尽为冷声,画面的冷寂,色调的悲惨,不正是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衣吗?“乱”字语意双关。“拂了一身还满”,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 4、词的最后两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明确:“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把怀人的情思比作远连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繁衍滋生。又用了“更行”、“更远”、“还生”三外简短的词句,将复叠和层递等修辞手法交织于一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喻

8、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春草”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随着它的“更行列远”,向天涯之尽头,拓开了人的视野和时空的距离。人走得愈远,空间的距离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视野尽处那一片虚化了的,模 糊了的空间。词人的满腔离愁别绪,也随之化入了漫漫大气,离情之深,无可言状了。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时空,促人深思联想,与 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总结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愁恨的名篇。从作者的创作动因来讲,的确很可能是对景伤怀,怅触了内心深处对某一亲近者(其弟)的想念之情

9、。 2、这首词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明确:这首词多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淡雅,不事雕琢,恰如清水芙蓉,天然成姿。这首词没有任何典故,也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只是借助落梅、鸿雁、春草等意象来直抒胸臆,却达到了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字字写物,句句写景,可是我们却能感受到字字句句都是在写人心。用清新淡雅的语言表达迂回曲折的复杂心情,故能取得清而不淡的动人魅力。 六、作业 完成学案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苏幕遮 教学过程 篇三: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 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 项城一高史明才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了解词牌、词题、词的平仄、押韵等知识,为学习 鉴赏

10、词打下基础。 (2)了解离情别绪类词的特点,学习词运用语言的方法,理解词中的意象, 进而整体把握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要养成反复朗读的习惯。 (2)注意理解的用典、照应等方法,认真体会上下片之间的衔接、过渡,准 确把握词的主题。 (3)从“离情别绪”这一主旨上解读本课词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词人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培养健康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柳”“长亭”等意象的意义。 2、理解词中所抒发的伤离别恨之情 3、分析词的艺术特征。 教学方法:阅读、朗读、引导启发。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清平乐

11、教学过程 一、题目解说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忆萝月”“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 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或三仄韵。 这首小令相传是李煜亡国之前的作品。有的研究者甚而指出说,它是李煜请求宋太祖放还他的七弟从善而不可得的时候写的。 二、走近作者 李煜(937-987),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在金陵即位,在位15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室七年(974),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降,被浮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陇西郡公。

12、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42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宴会上下药将他毒死。追封吴,葬于洛阳邙山。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基础,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旖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 更是空前绝后了。李煜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44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心确定者仅38首。 三、阅读诗词、总体感知 1、个读、齐读 2、诗词意思的理解 译文: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愁肠寸断。就象白雪飘飞的

13、阶下落梅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梦中要回去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象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四、问题探究 1、分析开头“别”字的表达效果。 明确:劈头一个“别”字,领起全文,结出肠断之由,发出怀人之音。 2、词中梅花形象是怎样的?诗人的形象又是怎样的?这两者有何联系,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明确:“落梅如雪”,一片洁白。白梅为梅花品种之一,花开较晚,故春已过半,犹有花俏。“如雪乱”,是说落梅之多。梅白如雪,尽为冷色,画面的冷寂,色调的愁惨,不正是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凉么?“乱”字尤语意双关。此时思绪之乱决不亚于落梅之乱。“拂了一身还

14、满面”,亦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出情思。这两句,词人巧妙地将感时伤别的抽象之愁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天真纯情的艺术造型。花下久立恋恋不去,落梅如雪,一身洁白,是个深情的怀人形象,境界很高洁,拂了还满,而又洁白如雪,十分纯洁。 3、请自选角度,对“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作简析。 明确:“砌下”二句,承“触目”二字而来。“砌下”即阶下;“落梅如雪”,一片洁白。向梅是梅花品种之一,花开较晚,故春已过半,犹有花俏。“如雪乱”是说落梅之多。梅曰为雪,尽为冷声,画面的冷寂,色调的悲惨,不正是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衣吗?“乱”字语意双关。“拂了一身还满”,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扫不尽的离愁。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 4、词的最后两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明确:“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把怀人的情思比作远连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繁衍滋生。又用了“更行”、“更远”、“还生”三外简短的词句,将复叠和层递等修辞手法交织于一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喻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春草”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随着它的“更行列远”,向天涯之尽头,拓开了人的视野和时空的距离。人走得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诗歌散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