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 世界现代史 0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741551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 世界现代史 0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 世界现代史 0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 世界现代史 0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 世界现代史 0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 世界现代史 0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 世界现代史 0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 世界现代史 0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2014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2(2013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考点】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解析】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据此判断,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选择B项。【答案】B“斯大林模式”1(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表2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 (单位:万吨)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1950618785273348419552851061745279411965122311926910241161975239010582

3、141341023119803712100801480011141 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考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据表格美国19501975年增长而19751980下降得出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表格日本19501975成倍增长,19751980增长较少得出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

4、放缓;由表格苏联19501965年成倍增长,19651980年增长减少可知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从据表格19501980中国钢产量翻了600多倍得出快速增长。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美国二战后大力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时期和70S滞胀可知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从所学日本战后在经济的恢复过程中利用美国的扶植,引进技术而快速增长,但由于70代年受到美国滞胀的影响而放缓可知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据所学苏联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可知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据所学中国50

5、S年开始一五计划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可知重视发展重工业。【答案】(1)趋势: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中国:快速增长。原因: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2(2016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

6、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3(2015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从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增多,反映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粮食出口量,实际是

7、苏联人们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换外汇发展工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粮食产量下降,出口反而增加,没有涉及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故B项错误;从粮食出口量增加体现不出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这一现象,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一个原因,但与粮食出口量增加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4(2013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

8、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考点】“斯大林模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史论、准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2年”,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当时苏联没有彻底永远的解决谷物问题,据此排除A项;苏联的工业化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实行,排除B项;农业改革源自赫鲁晓夫改革,此时尚未进行,排除C项。这一论断是为维护斯大林模式。选择D项。【答案】D5(2013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

9、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考点】“斯大林模式”【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在10年内完成工业化,并结合1931年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予以判断:这一思想急于求成,超越了苏联的国情,但推动了1936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答案】B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表2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 (单位:万吨)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195061878527334841955285106174527941196512231

10、1926910241161975239010582141341023119803712100801480011141 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考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据表格美国19501975年增长而19751980下降得出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表格日本19501975成倍增长,19751980增长较少

11、得出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由表格苏联19501965年成倍增长,19651980年增长减少可知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从据表格19501980中国钢产量翻了600多倍得出快速增长。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美国二战后大力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时期和70S滞胀可知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从所学日本战后在经济的恢复过程中利用美国的扶植,引进技术而快速增长,但由于70代年受到美国滞胀的影响而放缓可知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据所学苏联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可知国家

12、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据所学中国50S年开始一五计划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可知重视发展重工业。【答案】(1)趋势: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中国:快速增长。原因: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2(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5)表1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

13、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考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解析】由材料得出1970年煤钢的生产目标基本实现,但肉、蔬菜瓜果关系民生的产量远未达到预期,可知斯大林模式下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衡,凸显了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指标而非经济政策,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将重点放在农业,而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工业上,排除C项;1970年

14、正值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没有改变,排除D项。【答案】A3(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考点】赫鲁晓夫改革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析】材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A项正确;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而且马歇尔计划在1951年已经结束,故B项错误;1959年仍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同于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苏联工业化战略,与管理体制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4(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