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综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741333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综述(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概述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人类行为的三个层面 人类行为与生命周期,第一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概述,人类行为 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人类行为评估的基本框架,一、人类行为,1、人类行为的涵义 “行为”一词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行为”仅指可以观察到的外部活动。 广义的“行为”则指个体对环境刺激所做的所有反应,除了狭义的行为外,还包括只能通过表象去间接推断的内部心理过程。,2、人类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 (2)复合性 (3)变化性 (4)多样性 (5)累积性,3、行为的分类,正常行为(normal behavior)与

2、非正常行为(abnormal behavior) 正常行为通常指同时符合下列标准: (1)符合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规范,或与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行为相似或一致。 (2)符合人类行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一般发展规律,而且发展良好。 (3)行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是平衡的、和谐的。(台湾 沙依仁) 正常与非正常行为的划分标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指的是人类个体生息于其中的,由生物(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社会系统。关于社会环境的构成,美国社会工作心理学家杰美因(Carel B.Germain)和布鲁姆(Martin bloom)认为可以分为物理环

3、境、社会设置和文化等三个部分。 社会工作学者还将社会环境划分为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生系统和宏观系统等四个层次,微观系统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之有长期的和直接的接触的个人、群体、组织或机构,比如家庭、学校、朋友、邻居等等。 中介系统是在个人所处的微观系统之间发挥联结和中介作用的系统。如家长会。 外生系统是个人与之没有或很少有直接的接触和互动,但却可以直接影响个人生活的群体、组织或机构等。对一个学生而言,教育部就是他的外生系统。 宏观系统是指能够对外生系统造成直接影响的制度、文化、意识形态或社会结构等。,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沙依仁的概括 (1)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环境中的人有

4、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个人会对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言,在许多情况下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得多。,2.杰美因和布鲁姆的社会生态学理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方只有从与另一方的关系中才能得到正确理解。因此,我们必须把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来分析。 三个分析角度 A 结构的角度主要考察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契合程度 B 发展的角度主要考察个体的生长和发展过程及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C 运行的角度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两个过程即

5、压力应对/防卫、挑战奋斗,四、人类行为评估的基本框架,杰美因和布鲁姆的社会生态学理论深刻地阐述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但它是一种描述性的宏观理论,并未提供一个清晰的、操作性的行为评估框架。 阿希福特等人提出的分析框架,主要采取两个维度:一个是横向的生物心理社会维度,另一个是纵向的生命周期维度。前者分析人类行为的三个层面,后者分析人类行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演化。运用这两条轴线交叉而成的坐标系,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就能得到比较完整的分析。,第二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学习

6、理论(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 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西格蒙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他根据对精神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人格及其发展理论。从人类的成长角度看,他对深层无意识的发现、对早期儿童生活经验的强调、关于人格的划分、关于心理性欲的五个发展时期以及他对心理防御机制的阐述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无意识 2、人格结构 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至善原则,3、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心理性欲的发展是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也可以被视为是人格的发展阶段。弗氏将其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

7、有一个特殊的年龄。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性征期(36岁) 潜伏期(1012岁) 生殖器期(青春期_死) 另外,弗氏还提出了自我心理防御机制。 4.对弗氏的批评: A 许多假设都没有明确的定义,没有充足的实验证据。 B 泛性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的主要区别: (1)弗氏强调本我的生物性冲动,而埃氏则注重自我的合乎理性的世界。 (2)弗氏强调人的本质的动物性成分,而埃氏则认为先天的无意识的欲望只在人类成长的早期很重要,人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生物,被自我所控制。 (3)在个体成长与发展上,弗氏强调过去、历史的经验,而埃氏则强调未来,一个人对未来的向往决定

8、这个人现在的行为。 (4)在人的成长中,弗氏强调性本能的驱动力,称为“心理性欲发展理论”,而埃氏则强调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意义,被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5)在对人类成长过程的分析中,弗氏的重点是儿童期,而埃氏关注的目光延伸到了整个生命过程。,埃氏将人的成长分为八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人都要经受特定的冲突和危机. 1、信任与不信任(01岁 感觉阶段) 2、自主与怀疑 (13岁 肌肉发展阶段) 3、主动与内疚 (36岁 性器官阶段) 4、勤劳与自主 (612岁 潜伏期) 5、认同和角色混淆(1220岁) 6、亲密与孤独 (2040岁 成年早期发展阶段) 7、生殖与停滞(4060岁) 8、自我整合

9、与绝望(60老年期,“成熟阶段”),对埃里克森的批评 A 其发展模式太偏向于中产阶级的经历,没有考虑到社会阶级、种族集团以及不同机会的差别。 B 理论本身很含糊,对许多重要问题没有提出充分的解释,如导致人类成长的原因是什么?危机的解决是如何影响人格的?,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于对儿童认知周围环境并对之作出反应的方式和过程的研究。他的思想被认为是当代发展心理学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成果。 皮亚杰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的认知,但关心的不是认知的内容,而是认知如何形成、智力和思维如何发生发展等,也就是说,他关心的主要是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以及新的思想创立的过

10、程。 皮认为,人的认知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甚至胚胎时期。认知的不断发展是由一系列具有质的差异的阶段所组成,通过这些不同的阶段,新生儿的认知能力便会从以条件反射为主转变为成年人的复杂的逻辑思维。,1、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1)图式:个人用来对付环境中的情景时所应用的心理结构和思想模式。 (2)适应(adaptation) (3)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 同化是指面对外界信息,将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图式和结构之中。 顺应指的是当旧的图式不再起作用时,通过创造新的图式从而作出调整并适应新的情况。 (4)平衡(equilibrium),指的是图式和顺

11、应之间的平衡。,2、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觉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 (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 ),对皮亚杰的批评 批评认为,皮亚杰所宣称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它们确实如其所描绘的那样而存在。许多人可能从来就没有达到最高的阶段,一个木匠可能只需要具体运算能力。而一个建筑师则需要形式运算能力。 另外还有一种批评认为,皮亚杰过于迷恋动物性的过程,并过高估计了它在人类成长中的地位,而低估了家庭、学校等社会性因素的作用。,四、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美国心理学家,他关于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主

12、要受到皮亚杰的启发。科尔伯格继承和发展了皮亚杰的相关思想,进而提出了在当代颇有影响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将道德的发展区分为三个层次,并细分为六个阶段。,第一层次:前常规道德 阶段1.主要是自我中心阶段 畏惧惩罚 阶段2.现实的利己主义或天真的享乐主义时期。遵守道德是为了获得奖赏。 第二层次:常规道德(从10岁开始) 阶段3.主要特征是相互的期望 阶段4.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维护社会秩序 第三层次:后常规道德,也称原则道德 阶段5.主要特征是社会契约。 阶段6.这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对科尔伯格的批评: (1)第六阶段不是采用经验的方法,而是一种假设的和推理的结果。 (2)他的道德阶段划分是

13、否普遍,不可更改? (3)他的道德理论反映的仅仅是西方的自由的价值观,反映的是男人的价值观。,五、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通常也被称为行为主义,其理论奠基人是巴甫洛夫和约翰B华生。行为主义的出现是对本能理论的批评。 行为主义对行为的无意识的动机不感兴趣,他们的核心问题是人类行为的学习,而在行为的习得中,环境的影响被强调得异常突出。因此,常常被贴上机械论和决定论的标签。,(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华生(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其理论要点: 1、强调行为是研究的目标 2、强调环境对行为塑造的影响 他赞同英国洛克的“白板说” 3、强调刺激反应模式 否认遗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行为的发生公

14、式是刺激(S)反应(R) 4、反对阶段论,主张连续性 人类成长不象弗洛伊德所讲的阶段性,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19041990),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接受了华生的行为主义思想,又把其向前推进了一步。 斯金纳最早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他认为,我们的行为可以操作外在的环境,从而产生一定的结果,这个结果将会决定我们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批评:过多强调外在刺激对行为的塑造作用而忽视了认知过程中注意、记忆、反思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1925 ),美国心理学家,他的贡献在于强调认知在人类学习中的高度地位。基本思想如下

15、: 1、观察学习 2、认知的重要作用 3、替代强化 4、交互决定论,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是面对整个心理学的一种方向,它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和学派。它主张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主张对不同的心理学学说的尊重,对可接受的方法持开放态度。主要代表有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 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最著名的概念是“自我实现”。“高峰体验”是他的另一著名的概念。,马斯洛将需要细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级:生理需要 第二级:安全需要 第三级: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第四级:尊重需要 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马斯洛的晚年,他又提出了比自

16、我实现更高一级的需要,这就是自我超越的需要。 第六级:自我超越需要,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批评: 其一,认为马斯洛等人所描绘的人的动机和需要的层次太单纯、太理想化了。 其二,人的需求层次并不一定是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发展,这一点在穷困潦倒但却矢志不渝的伟人身上尤其突出。,七、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库利(18641929)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被认为是最早提出自我发展理论的社会学家之一,与自我发展理论相关的有三个主要观点:人与社会的关系、镜中自我、首属群体。 1、人与社会的关系 2、镜中自我 3、首属群体 批评:有人指责他过于强调个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而忽视了个人与社会间的冲突。,八、米德的符号互动论,乔治.赫伯特. 米德(18631931)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创始人和代表者。他认为,社会其实也就是通过象征符号而进行社会交往过程,在这些象征符号中语言最为重要。 米德比较值得关注的理论是关于自我的学说,在自我的学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